张绪琴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城关第二小学,贵州 黔东南 557300)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高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阅读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阅读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文本理解不透彻、文本内容记忆不深刻,等等。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以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高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划分文章段落和总结中心思想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完成对内容的深度思考。问题一:通读课文,根据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将文章划分成五部分。这一问题的设置在于帮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使其基于自身以往的阅读经验将文本阅读的内容划分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学生划分的过程中,教师可点明原文可以划分出五个部分,以此帮助学生快速地划分段落。问题二:提炼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必然有划分的依据,而划分依据就是中心思想。在指导学生提炼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其他几个部分的段意是什么。学生在提取中心思想时必然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对划分的段落进行提炼、加工,最终得出正确的中心思想,从而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语文阅读的材料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实现情感的融入,因此很多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一知半解。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在阅读中将素材内容转换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主人公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小学生在探索中完成阅读知识的理解与学习。以《桥》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普通的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阅读的文本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比如,第三段写了村庄惊醒了,人们的慌张无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在当时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然后让每个小组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出不同的场景。部分小组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慌张的局面,有的小组则用文字的方式描述慌张的场景,每个小组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慌张的情景,自然也会对事件的后续发展有所理解。比如,面对慌张的情况,老汉喊话“党员排在后面”;而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以后,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与探究,学生自然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也更好地体会了文本所表现出的精神。
高年级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需要学习和积累的内容较多,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单纯依靠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阅读资源的魅力。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观察、探索,在阅读中将文本内容进行分解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夏天里的成长》为例,这篇文章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从文字理解的角度出发对文章内容进行教学,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学会观察、探索与求知。比如,第二自然段写了豆棚瓜架上的绿蔓、竹子林、高粱地,以及鲜花和果实,小猫小狗长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现象是否符合夏天成长的规律,是否在以往的生活中观察过这些事物,以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比如,有的学生提出自己在夏天曾经观察到小狗小猫的成长,有的学生提出自己在老家看到过绿蔓一天长出几寸,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曾经写过类似的主题作文,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日常观察与积累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文本与自身积累的结合进一步探索求知,这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总之,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快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观察与探索,将语文阅读的文本内容转换为自身学习的一部分,真正在阅读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拓展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将自身掌握的内容融入学习中,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积极的探索,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方式。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进行课外阅读的渗透,积极锻炼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索能力和理解力。比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习作课进行课外资料的补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范文素材和写作素材;在口语交际课提供课外阅读资料的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每一个口语交际学习的重点内容。还有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等板块,教师都可以进行课外资料的拓展,从而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0 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一样东西,兴趣是很重要的,有了兴趣后,就能有斗志有激情的学习,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强迫,学生自己就会自觉的学习钻研。所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提升学习兴趣,要尽量确保学习内容的乐趣。教师可以在讲解每篇文章前,先讲解一下该篇文章的作者的人物特点,相关事迹,他的文章主要以哪些中心思想为主等等内容,来激发学生想要通过阅读作者的文章了解更多他的事情,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形象生动,身临其境。比如在阅读《一面五星红旗》一文时,在阅读前,我们可以先带一面实物小红旗到教室给学生们观赏,并播放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幻灯片,并让学生们一起高唱国歌。这些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激起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最后老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位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也要重视读书。平常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书籍,也要多读一些少儿报刊和图书等。然后在阅读课上可以分享给学生自己最近读到的有趣的读物,大概的讲解一下文章的内容,说一下自己的心得,引起学生们读书的欲望。
培养良好的阅读力,首先要保证阅读的流畅性。所谓流畅性就是要求学生的读取速度可以保持在一分钟二到三百字。并且通过阅读,努力理解文章中的词语的含义。在理解文章词语含义时,学生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标点符号等。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即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告诉读者这些。标点符号则可以表达作者的思绪情感。第二是不仅要理解词语、句子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所谓深层含义是指词语、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从字面直接反映出来意思。对于这样的句子,在阅读中应多角度反复推敲、揣摩,它将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题,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化学上有量变产生质变的现象,同样在语文阅读上也适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所以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坚持让学生天天读书,一天最少读三十分钟。关于读书的种类,教师可以给学生排一张表格。其次让学生做好阅读记录。记录下来作者的名字、书本的名字、读物的类型、阅读的时间等。最后给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一星期读多少本,一个月读多少本。每读完一本让学生写一篇读书心得,写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认知和感想。
每篇文章都会有重要的内容,通常占全篇文章的百分之20 左右。所以让学生学会高效阅读很重要。阅读中,要练成一边阅读一边抓重点的习惯和能力。每一次的阅读都要养成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最终也提升了阅读理解和记忆效率。如果阅读效率低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法是“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它是将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送到右脑以图像的形式记忆住,之后再由大脑讲文字图像解析出来。快速阅读法省去了一些可有可无的环节,这是一种单独运用视觉的阅读方法。当然提升阅读效率还需要学会做读书笔记。有疑问的、感兴趣的、是重点的都要记录下来,以备查阅。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并据此进行问题的设置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实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探索出符合小学生发展实际的语文阅读学习模式,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阅读也可以使人修身养性,提高素质。所以,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语文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阐述,在未来,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教师能够将这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进行重视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