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021-11-27 13:33李杰善王云云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党建+党组织党员

李杰善 王云云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高等院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场所,发挥着人才培养、思想引领、价值观塑造等多重功能,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一、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基层党建工作形式僵化,党内活动缺乏活力

目前,高校基层党建活动、政治学习很多仍以传达文件和会议精神为主,多采用党课、讲座、座谈等形式,对网络平台的资源和新兴手段的运用较少。这些形式模式化、公式化突出,对党员的吸引力不足,很难得到教师党员的关注和支持,党员教师主动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限。党内活动缺乏活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不能有效发挥。另外,党建工作流于形式,有时仅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甚至简单应付、敷衍了事,基层党建工作的模范引领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够

党务工作人员认为党建工作重点是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组织纪律建设,只会将较少的业务工作融入党建工作,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则认为应将工作重心放在保质保量及创新性的完成业务工作上。传统的固有认识使得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难以深度融合,党建对业务的引领作用严重不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往往存在“两张皮”现象,互不配合,各自为阵,党建工作合力的形成因此受到较为负面影响。

(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式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党建工作存在较高的复杂性,全球化与信息爆炸导致的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样性使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受到极大挑战,传统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宣传教育方式单一,与新媒体的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建新媒体平台建设不足,舆论引导及宣传作用较弱,对新媒体监管不到位,对不良信息的控制不足,制约着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不足

一是党务干部配备不足。专职组织员没有按照要求配齐,而是由专业老师或者辅导员担任,平时各项其他工作较多,致使精力有限,抓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协调性不够。二是政治站位不够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有畏难情绪。三是业务能力欠缺,业务知识不够熟练,很多党建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没有掌握透,工作方法陈旧,时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党建创新思维不强、思路不开阔,方式比较保守,手段单一。对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措施办法不多,对党建工作出现的难点和潜在问题前瞻性不够。

(五)对党员教育管理“虚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目前,高校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缺乏考核评价机制,民主评议工作流于形式,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部分党员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宗旨观念上认识模糊,对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高,有的甚至在思想上、认识上出现消极抵触情绪;部分党员大局意识淡薄,片面追求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他人和集体利益;部分党员不服从组织安排,不遵守组织纪律,责任感、使命感不强;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建+”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党建+”模式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内涵式发展及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群体特征以及信息接受方式等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冲击着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及思想观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党建+”模式下,党建引领高校各项工作,有利于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政治站位,在应对复杂环境考验中保持政治定力,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党建+”模式能够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

以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以“工作+党建”形式为主,党建工作需配合学校各项工作,服务于高校各方面工作,这种做法使得教工党员对于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变成了一系列被动的、辅助的活动。“工作+党建”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开展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要求,不符合党领导一切的要求。高校要想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提升组织力,真正发挥高校基础战斗堡垒作用,就要将“工作+党建”转变为“党建+”,引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构建以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

在“党建+”模式工作格局下,高校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需要在制度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功夫,明确党组织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优化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方法,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着力打造党建品牌、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以有效解决基层弱化、虚化、形式化的问题。

(三)“党建+”模式能够促进高校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协同推进

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既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又要抓好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业务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在“党建+”引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模式下,党建工作引领并统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可以充分实现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高校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高校发展成果,达到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的目的。因此,“党建+”模式能够真正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协同发展,解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

三、“党建+”引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途径

(一)“党建+意识形态”,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1.提高党建引领认识重要性,牢固树立党建引领意识形态工作理念

提升师生对高校党建重要性认识,坚持以党建引领意识形态工作自觉。高校党组织是高校工作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担负着领导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要真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要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意识形态工作要靠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要充分做好高校党组织建设,全面发挥党组织政治、理论、组织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将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才能切实有效提升其对意识形态掌控力、示范带动力和复杂局面应对能力。

2.发挥党建引领的政治和群众工作优势,构建务实高效的党建引领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明确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建立多方参与、协同工作的意识形态工作党建引领机制,实现党建对意识形态工作多维度、全方位的融入机制。完善建立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系,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延伸至基层一线,要贯穿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全过程,实现师生人员全覆盖。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层级责任制,激发各级党组织内生动力,使其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积极履职、有所作为。坚决贯彻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和相关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施科学规范管理,确保治理取得实效。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师生群众积极参与到意识形态工作中来。

3.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主题,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着力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全力建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旗帜和灵魂,始终坚持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声音,凝聚共识,坚定信念,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占据价值和道义的制高点,增进师生的政治认同、信仰认同、价值认同。着力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把高深理论转换成“家常话”,用“接地气”的语言和平易近人、情感丰富的方式展现科学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现“三全育人”协同机制,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有效性。

(二)“党建+思想政治建设”,抢占思想政治主阵地

1.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立思想政治建设体制机制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建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一把手”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书记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负全面责任,其他人员协同配合、各负其责,形成抓思想政治建设的强大合力。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跟踪管理党员思想政治建设、领导干部思想动态等,通过深入调研等途径,重点监督党建学习教育、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等方面情况,并及时纠正思想政治建设中的问题,促进整改提高。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思想政治建设情况作为党建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员担当作为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能够有效激发党员观念转变、思路拓宽、工作落实。

2.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强化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领航作用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最本质特征,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最根本的保证。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激发全体党员热情:一方面以身作则,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处处起带头作用,增强党员的宗旨观念,力求打造一流的党员队伍;另一方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旗帜鲜明地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生命线,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全面做好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依托党建学习教育,夯实思想政治建设基础

将党建学习教育作为载体,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红色精神等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动师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教育,深入领会党的理论知识,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党员政治素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4.实施党建工作平台互动,提升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内涵

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队伍有机融合,实现两者工作队伍一体化。全面整合现有党建与思政建设工作平台,拓展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将课堂、网络、宿舍、实践基地等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平台完全融合,将党建平台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内涵,有效激发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内生动力,消除高校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盲区,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同步进行。

5.贯彻党建工作精神,增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效性

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和师生理想信念模糊动摇问题、党的意识淡化问题、宗旨观念淡薄问题、精神状态不佳问题、道德行为不端问题,努力使广大党员和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在工作和岗位上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为高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党建+人才培养”,凝心聚力打造人才

1.深化“党建+专业”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条件何等优越、规模如何庞大,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国家对民族所作的贡献。因此,高校必须深化“党建+专业”的理念,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深入调研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和技能素养培养目标。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的分阶段组合,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将德育贯彻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把对人才“德”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2.创新“党建+实践”模式,培植新时代工匠精神

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必须创新“党建+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能力大赛,采用课赛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敢于超越的求知欲和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精气神。学校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由老师带领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场景中参加项目,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条件,如创办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

3.拓展“党建+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多元共治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校企双方可探讨多种人才共育机制,如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领军人物、真实生产项目、典型生产案例引入校园,创设真实职业环境,合作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产业技术技能标准及岗位规范,实施启发式、合作式、项目式教学,共同培养真正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通过校企联合、学科融合、实战教学、专业师资打造等方式,人才培养紧密契合产业发展态势。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将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地就能够与行业当中的岗位精准匹配。

(四)“党建+社会服务”,协同共生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党建工作与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成为新现象、新趋势,“党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模式最终落脚点在服务社会。2021 年,我国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现在重要的任务是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而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有效的生力军。在大抓基层党建的基础上,以乡镇、街道办、社区为单位发展区级社区学院,将各区级社区学院联系起来,建立党建业务助推乡村振兴研究基地。一是送知识,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根据基层居民的需求准备课程为居民讲授知识,让专业知识下乡,做到知识助推乡村振兴。二是促就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对接企业,将企业需求与基层求职人员需求做好链接,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并推荐到企业就业,改善基层人员就业状况,做到以职业技能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党建+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