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斌 李长文
乘车沿“吉黑高速”行驶,放眼青山绿野,白墙彩瓦、错落有致的村舍,宽敞通畅、整洁有序的村路,条块分明、秧苗整齐的农田,令人赞叹不已……“三带百村工程”催生的田园风情、旖旎风光,在黑河大地目不暇接。
从2011年开始,黑河市委提出在沿黑龙江黑河段、吉黑高速黑河段、京加高速嫩江段,建设沿江新农村示范带、新农村景观示范带、场县共建示范带,实施国省干线两侧108个村屯和28个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的“三带百村工程”,以“党建+”的思路,不断筑牢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基石作用。
“党建+内涵”,建设“有乡愁”的美丽乡村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会议上的讲话,让“记得住乡愁”回归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在黑河,新生村可谓守住“乡愁”的一个典型。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党委副书记张慧指着一个个地标建筑告诉记者,自“三带百村工程”开展以来,该村于2012年新建了卫生院,于2013年建设完成并免费提供给鄂伦春族群众50栋共100户新居项目,2014年建成了原始部落景区……
这个时期,张慧这个“80后”鄂伦春族姑娘“赶个正着”。2010年,从大连一家外企回到新生乡任职的张慧,目睹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当被问及回乡的原因时,张慧说:“是乡愁。”
乡愁是什么?在新生村走访时,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太一样,却又大致相似:乡愁是童年时奔跑过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中供人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世代传承的民族记忆……
为了守住“乡愁”,新生村党支部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党建工作中做了许多探索——
开通全国第一个大学生村官建立的村民事务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网站,帮助村民寻找致富新门路,积极探索微商经济和电商经济,营销本地的民族特色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成立刺尔滨鄂伦春艺术团,邀请鄂伦春族老党员担任艺术团顾问,进行“传帮带”,鼓励青年党员向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拜师学艺,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学习和使用鄂伦春语言、唱跳鄂伦春族歌舞纳入党课内容,在党员和村民中掀起继承和发扬鄂伦春族文化的新高潮,使这个少数民族聚集村有了越来越多的集体回忆。
爱辉区的实践,映射出黑河市“三带百村工程”的图景。“党建+内涵”,即各级党组织探索根据自己的自然环境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貌、宜居宜业的新型村落;在重塑村屯风貌时,凸显田园风光、保留乡土风情,注重人文情怀和风俗延续,形成以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站、文化大院为主题的“一乡一村,一院一品”的乡村内涵。
在“三带百村工程”近五年来的成绩单中,美丽乡村的建设始终伴随着风俗和文化传承。“党建+内涵”的探索,在为越来越多的村民提供更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他们守住乡愁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党建+经济组织”,推动能人带动致富
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三农”工作的核心。
黑河市的科技园区、农业合作社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片:党支部。“三带百村工程”实施以来,黑河市委指导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隶属于所在村党总支的党支部,以“党支部+经济组织”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这些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改进农业种植技术、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培养致富能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根据寒地、黑土、对俄出口等特点,着力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党支部便是如此。
2006年,孙吴县沿江满族乡大桦林子村村民吴德显不甘于小规模种植的局限,有了把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用大型机械统一耕种的想法。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吴德显吸引15名村民入股,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的雏形乍现。至2011年,虽然规模经营的利好频现,但如何让更多的乡亲加入合作社,还是困扰吴德显的一个难题。2012年,“三带百村工程”开展后,黑河市委组织部和孙吴县委组织部根据“党建+经济组织”的思路,批准成立了由8名党员组成的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支部成立后,支部书记吴德显和支委逐家逐户动员入社,支委带头试种新品种、率先调结构,并聘请省农科院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和辅导。仅三年时间就吸纳422户村民入社,土地经营规模达到79 600亩。同时,党支部还以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组建了粮食生产合作社、丰达大豆种植合作社、大地牧草种植合作社、天成牧业合作社,多业并举的经营格局渐次达成。2014年,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性收入9781万元,可分配盈余5565万元。以吴德显为书记的党支部一班人成了大桦林子村最可靠的致富带头人。
今天,黑河市的2214个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党支部全覆盖。在“党建+经济组织”的探索中,黑河市的农业发展走上了有人带头、有人引领的新路,实现了“党引导、民经营、成员得实惠”的目标,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甜头。这一探索让黑河市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流通集散地,引来恒大粮油、科迪食品、象屿商贸等知名企业“筑巢”发展,延长了黑河市的农业生产链条,提升了用工需求,优化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
桦林农机现代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吴德显这样评价“党建+经济组织”探索:“有了党支部,就增加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也让党员有了带头示范的‘场院。”
“党建+村头”,打造服务品牌的尝试
“三网四带”“双抓双建双服务”“沿江党建示范带”……一个个特色党建品牌,正是黑河市探索的“党建+村头”模式锻造出的服务品牌。“党建+村头”就是要把党建工作做在服务基层、发展农村实体经济中,解决农民办事难、村集体债务多、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
以往,农民办理低保要多次往返于县城和乡镇之间,有时甚至会因为少带一份证明而错过办理期限。2014年以来,北安市将这种现象封进了历史。
在“三带百村工程”实施后,以“党建+村头”为目标,北安市委开展了“双抓双建双服务”活动,通过推进农村活动场所、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从而实现服务农村各类人群和农村产业的目标。
在推进农村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北安市委针对农民办事难的实际,协调民政局、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体局等多个部门,在全市30余个村设立服务岗位,由专职人员为农村居民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代交、代取、代办、代理等形式,为村民提供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低保救济申请、户口办理等服务,把服务送到了“村头”。享受到这一便利的北安市东胜乡东利村村民付玉书开心地说:“现在是真方便,可少走了不少‘冤枉道儿。”
在嫩江县,“党建+村头”的载体是2012年8月开展的“三网四带”工程,即以创建“党建示范点”为基础,在城镇机关事业单位、社区、“两类”组织党组织中打造三个“党建示范网”,在以嫩黑、嫩呼、京加、嫩临四条公路为轴的村级党组织中打造四条“党建示范带”。
以前进镇繁荣村为例,2012年,该村党支部委员各尽其能,着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村内实体经济。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全村共建成五个养殖基地、一家水泥预制件厂、一家化肥厂、一家稻米加工厂、一个旅游景区以及一个万亩水稻种植示范园区。务工不出村,增收有途径,这些企业让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同时,村党支部还利用集体盈余,为全体村民支付自来水、有线电视等费用,治理了水土流失,完成了村内路面硬化。
在爱辉区,“党建+村头”为区委组织部进行“互联网+党建”的探索提供了平台。依托爱辉区委组织部“党建e站”微信公众平台,各基层党组织将党员示范户、种植合作社党支部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从田间地头“搬”到线上,实现了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订单式、订制式服务,有效拓宽了爱辉区优质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的销路。
“党建+村头”的实践,使“三带百村工程”的服务走向地域化、品牌化和特色化。
近五年来,黑河市委为 “三带百村工程”投入4.36亿元,争取财政扶持1125万元,全市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214个,农民可支配收入达11 401元……“党建+”的探索,使乡村让人眷恋,让农业焕发生机。随着“三带百村工程”的深入推进,更多的探索“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