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21-11-27 13:33王磊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王磊

(阜新市传媒中心(集团),辽宁 阜新 123000)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深入传播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使得目前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不断扩展。这就使得传统媒体需要在新环境中及时改变,适应市场的变化,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多元化,在保留传统媒体行业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拓展,传统的电视新闻记者也要顺应时代要求,转换思想,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迎合时代的变化,进而推进广播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一、现阶段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对的挑战

面对开放的新媒体网络环境,如今大众对于新闻的理解建立了与过去不同的想法与认知。人们能够利用手机实时了解各种新闻消息,当然也可以利用手机、计算机记录身边发生的各种大小事情,并将这些消息传播到网络当中,触动大众的情绪感官,一旦有新闻打动了人们就会成为爆款新闻。此时,受众摇身一变成为业余新闻记者。业余记者的出现颠覆了行业的结构与组织,他们虽然不如传统新闻记者专业,不过其新闻的时效性往往是传统记者不具备的。另外,部分触碰职业道德底线的新闻记者希望利用新闻获取不正当利益,制造有偿新闻、虚假新闻。这种现象对新闻记者的权威性、公信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当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工作中面临的机遇

传播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给我国的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我国新闻的制作手法和制作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渠道,新闻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受众当中,并能够对受众的反馈进行及时的收集,这极大地提升了媒体同社会公众的联系,更是显著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便捷性和互动性。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带动和影响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理念和手法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以受众为导向,新闻的素材选择、制作和播出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新颖性;此外,在爆炸式的社会信息中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播电视新闻素材不足、现场资料缺乏以及背景知识获取困难等问题,由此也有效提升了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质量。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创新的重要性

(一)凸显广播电视新闻特色与优势

虽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或多或少会存在收听、收视率下降的情况,但是其作为传统媒体“领头羊”的优势也非常明显。直观的画面、深刻的解读以及第一手素材,都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为受众呈现的独一无二的信息,在视听结合的感染下能够引起受众的强烈共鸣。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对目前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同质化愈发严重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好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通过创新采访与编辑手段从同质化竞争中“杀出重围”,以内容去巩固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优势。

(二)能够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记者的个人素质在新闻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上的体现十分突出。新闻记者的个人素质会对受众的心理与视觉产生直接影响。需说明的是新闻媒介实际上并不是新闻的生产渠道,新闻媒介在社会中的分工与作用实际上是新闻搬运者。新闻记者在搬运新闻前有必要筛选新闻事件,基于保真原则报道新闻内容,该过程可以适当地融入自身的观点,利用新闻渠道将新闻传播到社会当中。所以,新闻报道与新闻信息实际上在社会中扮演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作用。新闻记者要在平时的评论、编辑、撰写、采访中做到准确客观、及时公正,把握好新闻表面现象,深入其中解读背后的观点,以此获取社会大众的支持与认可。

(三)受众的参与度非常高

传统媒体传播的过程中,方式相对固化,人们处在被动的地位接收信息。而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设备的广泛传播及网络平台的稳定建设,信息传播过程发生很多变化。为此,广播电视新闻也要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拓展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并加快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收听观看广播电视来获取相应的新闻资讯,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移动端全面了解资讯,移动端还可以为受众建立评论区,使受众可以充分发表自身的观点,与其他受众进行交流,提高新闻参与度,扩大网络受众群体范围,提高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四、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素质要求

(一)新闻感知力

在当今这一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想要获得真实与可靠的信息是十分困难的,而新闻记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流中逐渐筛选出合理与准确的信息,逐步实现对受众信息需求的满足。基于此,需要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新闻敏感性以及观察力进行不断提升,进一步的挖掘出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及时地掌握当代的前沿信息,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总结合理与有效的采访政策,尽可能地为受众提供真实、一手的信息,同时还要保证将新闻所隐藏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政治敏锐性

新媒体环境下最不缺的就是新闻,但这些新闻绝大多数都是人们不感兴趣,与人们的生活毫无联系的琐碎事情。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不过受专业技术与制作观念差异的影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质量、传播效率上的差距也非常突出,需要予以高度关注。正因如此才会出现不当传播、虚假信息。大量有负面影响、充满消极因素的新闻正是基于新媒体技术传播的。面对此情此景,传统新闻媒体、权威机构必须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新媒体记者需要具备更高的政治素养与能力。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政治话题追踪能力。平时需要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与发展形势。另外,新闻记者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引导舆论,发挥社会舆论引导者的价值。在扼杀虚假新闻的同时传递正能量,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加强职业道德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新闻记者自身需要坚守职业道德,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严格遵循职业操守,以较强的责任心来进行新闻的采写与编辑。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律行为,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任何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他律,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即自我修养。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后者更加重要。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关注度吸引人阅读而在标题上做手脚,或者夸大事实,不实的新闻信息不利于新闻传播环境的完善,同时还会降低媒体在群众中的信任度。新闻记者要有好的职业态度,爱岗敬业。敬业,强调一个“敬”字,要有担当的精神,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热爱自己的新闻工作,以认真的态度、担当的精神做好手中的工作。确保报道真实,是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媒体应该做社会道德底线的守望者。媒体有意识地为社会划出一条清晰的道德底线,并通过持续地传播强化这种底线意识,使具有现代意义的道德底线成为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媒体的另一个道德目标,是在必要时促进社会道德底线的提升。正因为这些因素,媒体记者自身的道德操守直接关系到公众对社会道德的认知和信心。传播主体的行为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但更重要的是,新闻传播会反作用于社会道德,对社会道德起到建构和消解的作用。专业媒体的报道是在社会责任标准之下的、负责任的筛选,这些信息汇总后,可以成为人们的精神引领。媒体人必然要承担舆论引导的责任。在构建、阐释信息时,应以促进社会共识为目标。

(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知识素养

在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新闻传播行业从工作思维到技术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而言,要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新闻制作水平,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一方面,记者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要跟随工作形势的变化不断转换自己的工作思维,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适应性,使自己能够紧跟形势潮流;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工作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应用能力,确保自己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播,保证自己能够随时随地地利用手机、摄影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新闻的采编,并学会创造性地应用新闻语言,从而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对于受众的适应性和影响力。在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知识储备,提升知识的全面性,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杂家”,从而为新闻采访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创新选题

新闻选题是新闻媒体工作者的重要工作。选题需要体现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当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面对这种背景,新闻记者有必要不断创新选题形式,找出与把握最佳的新闻点,站在更贴合大众需求的新颖视角、独特视角解读新闻。基于此,新闻记者必须不断提升选题能力。首先,要拓展新闻来源,把握好新闻的全面性与整体性。其次,要做好信息归纳与收集工作。新闻记者需要秉承专业素养,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处理新闻信息,打造新闻信息库,以便为大众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新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闻行业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得到了高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等挑战,为适应新媒体环境和面临新调整,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好的素质要求,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上文分析了解到,新媒体下对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包括新媒体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很好的政治素质、正确定位角色、提高多方面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等,提升素质的措施则包括转换采访思维、加强新闻素材挖掘、加强制度改革、创新新闻报道内容等。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公 示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我是新闻记者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