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劳动教育现状分析和路径探索

2021-11-27 13:33郎梦宇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高中生劳动学校

郎梦宇

(调兵山市第一高级中学,辽宁 调兵山 1127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推进,通过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高中生开拓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挖掘丰富多样的劳动岗位,使学生的实践体验得以丰富,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

一、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属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和社会劳动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高中生想要单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技能不现实,而且社会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有限。高中生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也就是,全面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高中生不但要有相应的劳动技能和认识,而且要深刻体会到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有全面具体的了解和高度的认同,尊重劳动人民,反对那些不道德获取劳动成果的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的劳动中,从中获得丰富的劳动情感体验,并学会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欣赏。

(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劳动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高中生通过身体感受劳动行为,从而在心理上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和效能感。例如,在家庭中,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做一些家务劳动,通过自己的劳动感受到干净美观的房屋和整洁舒适的摆设所带来的愉悦感;在学校中,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指导,高中生在教室、操场等公共区域进行劳动,丰富了有关劳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获得了参与维护公共秩序、保持公共环境、进行公共交往的体验。因而高中劳动教育要提供更多的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劳动,使其在劳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

(三)唤起学生积极的劳动情感体验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劳动情感的调动,让学生在适当的劳动活动中感受到苦与乐,感受到劳动活动的不易,学会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外界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生的情感,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并对学生情感的波动表示理解和接纳,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劳动心理。这种积极的情感引导不但为高中生认同劳动的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使高中生更加钦佩劳动人民,在一些正面情绪的引导下改善和维护整洁的生活环境,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

(四)形成教育合力

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相互融合和作用,促进了高中生身心和谐发展。实施高中生劳动教育,在重视开展劳动活动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有机结合各种劳动知识、情感和行为,将整体教育的合力充分发挥出来。高中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价值,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劳动价值观。

二、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劳动教育观念扭曲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大多被动地参加班级劳动,参与体力劳动成为某些教师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的常用手段。在家庭教育中,尽管有些家长会以物质奖励学生做家务,但大多数家长因为太过注重学生的学习,完全不让学生从事任何家务劳动,导致很多高中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有些学生丧失了基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如不会洗衣服,不会打扫卫生等。有些教师和家长甚至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扫马路”等语言为学生灌输不良劳动观念。这些错误的观念误导了高中生对社会劳动的认识,使得高中生对体力劳动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污染。

(二)较少主动进行劳动教育

有些学校只是将劳动教育安排在课表中,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实践性的劳动教育不是很多,使得学生被动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并没有很好地唤醒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意识,使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劳动活动中。有些学生甚至逃避班级卫生值日等劳动,更不用说在劳动活动中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最终感受不到劳动所带来的光荣和喜悦。高中生一旦形成不良的劳动观念,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会存在很大困难。长此以往,学校的劳动教育就会逐渐流于形式。

(三)劳动教育行为存在偏差

每个人最基本的日常行为包括劳动行为,但是在不良劳动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中生的劳动行为出现异化情况,就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劳动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与自己无关的劳动行为。例如在班级中只有当天的值日生才负责对班级环境进行爱护、保持与监督,在家庭中根本不参与家务劳动,致使劳动教育行为出现较为明显的偏差。

三、高中劳动教育优化路径分析

(一)抓牢社会发展的契机,赋予劳动新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需要劳动教育与新技术相呼应,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我校把劳动教育同生涯规划相结合,带领学生参观生产实践基地、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高科技纺织企业,深入社区等公益组织,体验现实的生产生活,增强职业感,使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切身体会中不断加深,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在发挥学校主体教育的同时,我们还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动点亮生活”的教育,只有全员参加的劳动教育,才能唤起学生由内而外的改变,使他们将劳动内化于心、外塑于行。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学生自主选择

高中生的学习生涯包括劳动体验和社会实践。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基地,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劳动岗位,使高中生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特长选择和自己匹配的劳动岗位,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高中生进行性格测试,使其对自我有个很好的了解,树立基本的职业概念和劳动意识,在了解自身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为其找到合适的职业范围和岗位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社会实践进行分类,区分必备的基础劳动和选择性具备的专业技能劳动,硬性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在学期或者学年完成固定量的基础劳动。对社会实践进行分类,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调动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师观察和鼓励学生的劳动,及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指导。

(三)强化劳动教育的社会属性,锤炼劳动意志

学校应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并强化学校与社会劳动教育公共资源(如农场、工厂、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实验室、博物馆等)的联系,在更广阔的劳动空间中锤炼学生的劳动意志。具体而言,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劳动空间,打造劳动教育基地;二是对接社区组织的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项目,发挥社区对学校劳动实践的支持作用;三是利用好企业、高校中的生产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学农、学工的专业场地。以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为例,目前学校已与四川省农科院、龙腾教育实践营地等十余家校外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力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社会化的实施空间。学校还利用劳动日、劳动周,带领学生走进乡村参与新农村建设,走进农业基地了解农业科技的新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劳动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此锤炼学生的劳动意志、锻造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积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要想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以及劳动教育的发展,就需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并提升培训力度,来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教学水平,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指导和干预,从而有效地提升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从教师的现状以及劳动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来加强对专业的针对性培训,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同时将培训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联合,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加强实践和探索,从而有效的丰富以及增加教师自身的知识,而实践培训的目的就是丰富以及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基础,从而借助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进而有效地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劳动教育水平的提升。

(五)抓住高中的特殊发展时期,树立劳动新风尚

高中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新时代的高中生对于新事物、新信息、新知识的接触时间早、范围广、吸收快,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记于心中,化为行动。

高中学生对劳动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但依然存在不尊重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的行为,对劳动背后的思考较少。为此我们专门制订了劳动教育方案,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如抓住国旗下讲话这一机会,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认识劳动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源泉;班会课上给学生播放劳动教育的视频,让他们知道革命根据地延安的人民,正是响应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辛勤劳动,最终才将延安建设成了陕北好江南;新中国成立前人们食不果腹,正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国家实力才得以不断提高。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心灵受到震撼,从而会更加重视劳动生活、尊重劳动成果。我们还利用展板宣传劳动楷模,学生认识了时传祥、焦裕禄、王进喜、郭明义……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先进人物事迹不断地被传颂,学生也树立起热爱劳动的志向。在实际的宣传教育中,我们发现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绽放灿烂的光芒。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了对劳动的热情,更新了对劳动的认识,对劳动创造新生活有了新的见解,开始在脑海中播下劳动的种子。

(六)实践服务社会,劳动回归家庭

家庭是检验高中生劳动意识强弱的重要场所,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自觉性。因而在劳动教育中,家校互动必不可少,甚至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有关劳动教育的家校活动,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活动中,让这些家校合力的劳动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技能,具备劳动自觉性。另外,学校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资源的同时,要求学生参加完社会实践后及时反思,形成心得体会,这样不但能够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有所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劳动体验。高中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劳动活动,回到家中也能进行一些家务劳动,学会体谅父母,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融洽,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有着较重的学业负担,正处于形成个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共同联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建立机制健全和丰富的劳动教育模式,促进高中生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生劳动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