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领川 杨瑞连
(1.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文安镇孟家务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2.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孙氏镇第三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阅读教学中,教师包办过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低,阅读教学费时低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能让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有效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小学阶段的语文自主阅读教学除了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打基础外,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这个启蒙的阶段,更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首先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对阅读的主题进行把握。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以视觉和感知的方式呈现课文的内容。例如,多媒体、微教学和电子屏幕,用这些技术将书籍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阅读文字并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阅读和学生自读的方式为主,过于形式化,使学生的创新思想无法得到提升。而在信息化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通过互联网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使扩展和共享教学资源成为可能,这就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等工具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并转变为丰富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相互学习和交流。这有助于扩大教材的适用范围,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以“美丽的家乡”为主题进行阅读,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大方向;将整个主题分为家乡的景色、家乡的事迹、家乡的人情三个部分;确定好阅读主题后,指导学生在网上寻找资料,将自身想要阅读的文章写出来。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扩展自身的阅读量,以提高阅读水平。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在以前的布置的课前预习中,大多数学生都使用书本学习,缺乏系统性。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没有教师的指引,导致预习的效率降低,预习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确定教学目标,并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收集和汇编有关该主题的材料,并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框架进行,以突出学习目标和重点。最后,除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指导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可以针对文本内容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成图片、PPT 等,促使他们积极地使用教学视频进行独立学习。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首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当晚,通过简短的视频会议为学生介绍预习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其次,向学生发送文章的结构以及预习的基本内容,使他们能够进行针对性的预习。最后,要求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有关唐山地震的视频和资料。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情境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在过去,教师创造情境大多通过语言描述,学生并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普遍较低,而导致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较低。现在,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自主阅读教学中,创造适合课程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为:教师在上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视频,然后在阅读课程开始前播放视频,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当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时,他们会立即被呈现的视听效果所吸引,并有兴趣探索教学内容,然后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以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介绍。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将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相关视频片段截取下来,它可以直接显示出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和消失的过程。这样,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对本篇文章内容产生了好奇心,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听和读的可能性,引导他们采用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激发他们的思考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文本、动画、图像和语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增加教学中的信息量,从而提高整体效率和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和具有感染力的资源。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和经验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对视频、图片等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将这些材料转化为阅读教学视频。在教室里,教师通过多媒体直接呈现出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草原》一文中,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句子很短,没有太多修饰语,作者只用“一碧千里”来形容草原的绿色。虽然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单纯的描述还是略显苍白。除了一些去过草原的学生,其他学生无法想象草原“一碧千里”的具体场景。为此,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网络上的草原视频引入到课堂上,使学生可以直接看到“一碧千里”的草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表达的意境。再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一文时,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演示乌鸦饮水的过程,并且将文章的内容直接显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够感受乌鸦喝水的难度,从而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容。
课后复习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无法重复解释相同的内容。因此,有些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本节课讲解的阅读知识,在课后也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进一步弄懂。为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课程讲解录制上传到系统中,将学生课上提出的问题、难点等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通过微信等平台与学生分享,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以便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课程,直到他们理解并掌握了课程内容。当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不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微信等平台与教师交流,教师将问题汇总并进行解答。例如,在进行《火烧云》一课的讲解时,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掌握描述火烧云相关段落的含义,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录成视频并与学生分享。在收到课程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观看和学习教学内容。扎实掌握描述手法,并会熟练应用这些描写手法描写景物,这样学生既能掌握语文知识,又能积累一定的阅读技巧。
不同的阅读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层次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动画手段恰当地运用于语文课堂,可以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寓言故事的课文,教师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增强直观和感性认识,教师再运用形象的语言媒介牵引,学生再通过语言文字就更容易理解、体悟、想象。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三峡》一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通过网页连接《话说三峡》的纪录片,学生边聆听边观赏,在视觉与听觉都是美的享受,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油然而生。在教学中,通过影视音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阅读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教育技术学教授麦德克斯在《交互网络:教育的未来和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者仅仅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引到教室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交互网络就像书本、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一样,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把交互网络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
课外阅读在课改新理念下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新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新思考。通过本人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要搞好课外阅读教学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营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阅读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如电脑、光盘、电脑网络中的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课外阅读教学,得力于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恰当阅读材料。
2.注意课外阅读和说写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这样就把课外阅读的任务和效果落到了实处。要经常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办手抄报,课外作业展览,讲故事等,强化读写训练,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要定期组织交流,结合课堂教学、思想教育、班集体活动等环节,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纷呈的知识信息世界,使课外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
综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优化信息技术的效率,为小学自主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