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问题分析与对策

2021-11-27 02:11吴青梅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精准

吴青梅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引言

2021 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公平”被多次提及,“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与“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发展方向。精准资助育人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教育领域内大力实施精准资助育人工作,能够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供有效支撑。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职院校实施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的困囿剖析

(一)资助育人对象缺乏准确性

精确认定资助对象的家庭经济困境程度一直是精准育人工作的难点。目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对象普遍以贫困证明或资助申请为选取材料,在选取时容易受到佐证材料的真实性和主观意识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资助育人对象的选取缺乏准确性。虽然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一问题,但由于技术不成熟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精准性仍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全国范围内的学生贫困信息系统并未建立,尤其是农村地区,信息收集困难,由乡镇、社区出具的贫困证明真实性有待查证,所建立的贫困生档案亦存在造假的可能;二是资助对象的评选主要是基于各项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审核流程以“班级—专业—院系—院校”逐级开展,由于部分贫困生自尊心较强,内心敏感脆弱,往往出现“贫而不申”的情况,而在既定的名额之下便产生了“申而不贫”的特例,进而影响到资助育人对象的准确性;三是由于当前教育数据采集的缺陷,如覆盖面窄、纳入指标不全等,造成“育人辅助”的精准性降低,尤其是利用育人平台或教务系统的资助育人,单纯依靠机械式签到与僵硬化的平台考核,很难使资助育人得到精准量化[1]。

(二)资助育人流程缺乏规范性

当前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一定程度摆脱了传统评选现场“比惨”的模式,转而以“申请材料+数字开销”的方式进行,例如以校园卡每月充值金额与开销支出等数据为依据进行评判。但从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流程的整体情况来讲,规范性还相对缺乏,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评选过程的公正性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析并未纳入评选程序中,部分院校先对贫困生所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民主评议与自我阐述,但很少有院校真正将数据分析规范应用于评选环节之中;另一方面,在各种形式的评选过程中仍存在“比惨”现象,导致资助育人精准性大大降低。二是受到人为干扰的唱票投票、师生关系网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的客观性受到严重挑战,在博取同情或暗箱操作之下,造成“应助未助”的情况。三是没有建立精准资助育人的动态管理机制。贫困生入档入库之后,便缺少退出机制,且各地评判标准不一样,仅以“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与“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为评选材料的资助育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三)资助育人体系缺乏整体性

在国家宏观层面的学生资助管理之下,高职院校对于资助育人对象的评选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无论是评选机构的设置与职能构建,还是管理细则与统筹安排,这些权力都下放到学校内部,由此造成资助育人体系缺乏整体性的问题。一是在机构设置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将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作为学生处的分支机构,在学生处的关系网下,滋生了人情评选与暗箱操纵的问题,导致精准性降低;二是在职能构建方面,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多由其他科室成员兼任,职能履行仅停留在常规事务上,对于评选工作的流程监察与检举检查疲于应付;三是在管理细则上,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一般由二级院系与辅导员负责,而由于二级院系过度放权往往导致辅导员工作量积压,在组织评选、学生认定、材料审核以及信息核对中的权力过于集中,容易产生灰色地带。

二、完善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一)实践中助困的育人效果有限与精准扶贫精神相悖

各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按照国家出台的助困政策制定了相应的助困办法或者细则,占全国高校半数的高职院校中的困难学生当然是受益主体(困难生基本为在校学生的15%到25%),但是由于助困政策本身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困难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引发的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甚至心理困惑等一系列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精准扶贫精神相悖。消除困难学生自卑等负面心理还需要学校与社会进行心理疏导等多种措施恢复其健康身心。

(二)助困政策落实程度差异性很大源于助困运

行机制尚有不完善助困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实际运行中,落实程度差异性很大,有些学校资助工作组织性差、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资助工作大多依靠经验主义或者形式主义、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认定手段和动态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如组织管理机制、资源聚合机制、过程实施机制、评估反馈机制等等。现有的助困工作仍然停留在经济层面,心理“助困”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力度不够,落实措施很有限。

三、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的互动

资助育人精准认定是前提,公平合理资助是手段,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目的。国家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家困生资助基础上的“三全育人”导向工作,将资助中的育人要求体现到国家资助的政策体系中[2]。一是建议资助经费在财政总额下拨的基础上,允许高职院校根据贫困生群体数量、贫困程度合理确定资助标准;二是加强对资助育人成效的评价、考核与督查,建议省级政府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纳入资助育人成效考核。高校资助管理机构也应更新理念、提高认识、积极作为,建立资助育人制度体系与实践体系,在充分运用好国家保障性资助基础上,积极做好持续性的配套育人工作。以发展型资助理念指导下的资助育人活动与国家保障型资助积极互动、密切配合,最终形成以经费资助为主的国家保障型资助为基础,学校“经费资助+三全育人”机动型资助及发展型资助互补的政校联动资助育人格局。

(二)把好资助源头,奠定家困生精准认定基础

开展家困生认定的目的是为财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配资助名额和安排资助金额提供主要依据,为学校贯彻落实政府各项资助政策和实施学校资助措施提供主要参考因素。在认定过程中既要防止假性贫困又要预防假性富裕,确保有限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学生身上。通过家庭财产、收入与支出等信息评价家庭经济情况,较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遭遇突发变故等因素反映出的家庭经济情况更直接、客观。

同时,对各种“伪困难学生”及为其开具虚假收入(收据)证明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相应行政处罚。坚持依法依规资助,保证助困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合理。同时衔接相关法规落实监管措施、惩戒规定以保护资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因此建立跨区域、跨部门(民政、人社、财政、教育、残联等)联动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是实现家困生精准认定的根本途径。在利用信息化共享平台信息的同时,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客观、真实反映家庭状况。

(三)实施分层资助,推进国家资助政策科学落实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予以资助,优先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做到应助尽助”。实施分层资助,校级资助管理机构精准掌握家困生的院系、班级分布。一是准确掌握建档立卡学生所在班级,直接列入优先资助对象;二是凭客观依据可以直接认定为资助对象的,如民政部门认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特困救助供养人员、残联认定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工会组织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子女等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三是因各种原因导致暂时经济困难的,如学生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四是因家庭结构、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校园所在地消费水平,导致学生及家庭无法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基本支出的,如孤儿、单亲、多子女家庭、多赡养老人家庭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3]。

(四)打造育人体系,实施“三全育人”促进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应在“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导”的资助育人工作理念指导下,充分挖掘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丰富育人内涵,拓宽资助育人途径,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架构明晰、全要素、网络化的基于“三全育人”质量观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践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在资助各环节对受助对象进行励志、强能教育,围绕资助实践活动中的育人元素,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慈善公益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贫困观、生活观、价值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围绕提高学生就业与发展竞争力,组织开展学业竞赛、专业实践、就业辅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加强专业技术技能、职业岗位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助推学生思想发展、身心成长、能力提升等方面。

(五)全方位完善资助工作,加强对学生“三自”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栏、横幅、广告版的形式来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家庭经济苦难的学生真正了解相关政策,切实地将国家对贫困生的关怀送到贫困生身边。同时还要增加资助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监督贫困资助工作。

学校还要加强对于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班主任谈心、学校组织集体教育等方式来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三自教育,要及时发现贫困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学校要为学生搭建一定的平台,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使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自立自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性资助高度契合了后扶贫时代脱贫事业的重要问题,是社会大扶贫格局下学生资助工作认知的再提升,是一项事关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全国脱贫攻坚战略能否全面获胜的民生事业。因此,高职院校要坚定不移地落细、落地和落实发展型资助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和改进发展型资助。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精准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精准扶贫二首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