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策略探究

2021-11-27 21:20金宏平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群众活动文化

金宏平

(宿松县佐坝乡综合文化站,安徽 安庆 246500)

改革开放后,农村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村民更看重短期利益,降低了农村的社会组织力,给社会管理带来较大威胁。迫切需要探索治理乡村的新方法。群众文化活动在农村治理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创新基层管理的方法。群众文化活动是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更是充实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支持需求,组织开展娱乐学习的重要文化形式。尽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自发性,自觉性,并建立在基层地区之上,但是该项活动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大众文化的实际需求,就需要依托文化人员的有效组织、帮助和科学引导。对此就要求基层历史的文化服务人员,正确掌握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规律,全方面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群众文化活动概述

(一)活动主导和价值取向

群众文化的主题明显,歌颂了主旋律,培养了爱国情感,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政策方针。

(二)活动的凝聚力

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较顺利。群众文化活动,不只增强了情感交流,还凝聚了人心。

(三)活动的助推力

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现今的经济是文化经济,文化代表社会生产力。比如,某市举办了多届文化节,根据地方文化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展演活动,吸引各方人士了解本地风土文化,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以群众为主体开展的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形式。群众文化活动主要以娱乐形式开展,更好的满足不同阶级,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对我国的社会矛盾作出了全新的论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期,为了更好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发展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依托群众文化活动的带动。通过开展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基层地区的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中更好的表达自我,展现自我,丰富人民的情感,加强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并将各项文化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让群众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文化的乐趣,增加群众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既包括了集中又包括了分散的特征,以群众的活动地点活动场所来看,不管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家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化活动,但是这些文化活动往往会集中在广场、公园等地点。从文化活动的形式来看,很多群众都是因为自己不同的爱好而参与不同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有很多爱好不同的人被集中在一起,参与相同的文化活动。从群众文化的参与群体来看,既有群体性的文化活动,又有个体性的文化活动。所以在文化活动开展期间,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形式特点来开展相应的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一)增强农民之间的沟通

和谐社会以互信、互惠的社会网络为社会资本,使人们安居生活。良好沟通的前提是互信、互惠。人与人因缺少沟通而互相隔离。因此,强化人与人的沟通,建立社会关系网,避免了社会冲突,提高了社会自治水平。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分散了集体生产,管理呈松散性。农民提高了生活水平,反而减少了文化活动,这样不利于农民沟通交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扩大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空间,为人们创造了沟通途径。大家一起参与文化活动,强调了社会功能。实际上,它与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相符。

(二)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

村民分散参与经营活动,不利于乡村治理。应对农村基层强化管理,建立不同的微观组织。其中,群众文化活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社团组织,提高了自治水平。成员间交流合作,彼此关心,建立互信、互惠的社会关系网络。

(三)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乡风代表乡村文化,淳朴的乡风使人产生乡恋情结,乡风对农村的社会和谐造成直接影响。市场经济与乡村社会融合,乡民增强了自身的经济诉求,也带来大量的纠纷问题。这些威胁了农村的稳定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为扭转这一局面,需重塑乡村文化,根据市场经济特点,以传统文化建立乡村文化。群众文化活动充满生活气息,不羁的形式,对村民的吸引力更强。因此,乡村文化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实现重建,营造了文明的乡风。

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新策略

(一)摸清口味

基于社会和谐发展,人们更推崇休闲的生活方式。因此,应重点研究、探索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全面发展群众文化,首先,做好探口味工作。搜集整理最新材料,为群众提供全面服务。其次,做好调口味工作。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活动效果不理想,普遍体现出老人、老味。对这样的情况,应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功能,增加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

(二)突出特色

1.挖掘特色

如“黄梅戏”大赛,以特色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得到群众的喜爱;“断丝弦锣鼓”展演活动坚持了多年,已是当地群众离不开的文化盛宴;“宿松民歌”,灵感来自本地民俗,且对其进行了传承与发展;“文南词”文化活动彰显了本地色彩。

2.推广特色

近年来,县乡积极挖掘个性文化,推广特色文化,获得了明显的成果。如文南词、断丝弦锣鼓、宿松民歌等,先后加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大了影响范围,在传播文化品牌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

(三)建立载体

1.载体是基础

集中建设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

2.载体是平台

一是硬件平台。利用文化馆站、图书馆、公园、剧场等开展文化活动。二是软件平台,鼓励群众参与民歌比赛和文化队伍比赛等,提高文化修养。

(四)打造品牌

1.整合品牌

每年的主要节日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经贸文化节”品牌文化,宣传本土文化,联系群众的现实需要,安排经济活动,有利于群众理解文化内涵。

2.创新品牌

品牌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活动的现实价值;二是与人们精神需求相符的附加价值。品牌附加价值代表了品牌的人文内涵。需不断打破既有模式,强调观赏价值,根据时代特点创新品牌。

3.打造品牌

群众文化活动源自草根,在民间传播,无法避免低俗作品。为将一些优秀的群众文化作品打造成精品,文化工作者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社会主义旋律。如于2008 年6 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的“文南词”,是宿松县宝贵的文化遗产,先后入选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佐坝乡龙门村,是该县文南词的发源地,这里产生了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文南词班社——虞正兴文南词戏班。从前仅在田间地头表演,表现形式单一,文化淡薄,近年来,佐坝乡将文南词保护传承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截至目前,成功复排《苏文表借衣》《薛平贵回窑》《云楼会》《陈姑追舟》《嫖院》《大审》《乌龙院》《抛球》《补缸》《小放牛》《铁板桥》《梅龙镇》等文南词大小戏近20 本。

佐坝乡综合文化站以宣传文南词为主题,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演出活动,乡文南词剧团,在乡政府广场、敬老院、各村文体广场等地举办义务演出,将复排的传统剧目呈现给家乡父老;剧团职工担任佐坝中心小学少年宫文艺辅导员,教授孩子们文南词剧目表演。

现经打磨和创造,加入适当的艺术修饰,使其魅力递增,推上舞台后,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群众文化活动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农村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乡镇政府应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根据活动基本规律,指导村民参与活动时完成自我教育,提高活动的创造力,最大程度彰显文化活动的价值。

猜你喜欢
群众活动文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