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年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新媒体将新的技术、服务理念融合起来,可将实时、精准的信息服务提供给用户。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更加丰富的形式、较强的互动性和较高的覆盖率。公共图书馆内的数字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读者服务工作中,不仅服务范围可以得到扩展,资源利用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有助于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文献载体,显著改变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公共图书馆既可以利用现有实体馆藏文献资源开展读者服务工作,又可以将虚拟馆藏文献资源利用起来,充分满足不同群体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受时空因素的限制,过去图书馆只能够服务到馆读者。而通过新媒体等现代技术的应用,读者能够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获取和利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新媒体覆盖率将会进一步提高,进而持续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范围[1]。
过去公共图书馆只能够采取单一的线下服务方式,影响到读者阅读需求的满足。而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读者借助于终端设备,登录公共图书馆的官网、APP 等平台,即可在线完成查询、借阅等活动。相较于传统服务模式,此种服务方式的主动性、便捷性显著增强,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以得到实时、高效的满足。
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过去公共图书馆只能够单点传播信息。而双向传播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公共图书馆既可将讲座信息、馆内动态、推荐书目等一系列内容发布于新媒体平台中,又可以及时与读者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对读者的需求、建议等高效了解。通过实时互动的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用户规模将会显著扩大,读者用户习性也随之提高。
交互性、开放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在较大程度上延伸了人的能力,人们既可以获知资源,又可以传播信息。近些年来,微信、微博等平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显著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交流方式。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需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将新媒体技术积极引入进来,对读者服务理念进行更新,切实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宗旨。
首先,重视服务交互性。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人们可以双向传播信息,互动速度、互动深度得到显著拓展。公共图书馆通过将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势利用起来,可有效提升读者服务的吸引力。在读者服务实践中,公共图书馆需对读者的信息反馈积极关注,将读者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2]。同时,要对馆内资源、文化信息等快速传播,促使图书馆文化传承、读者阅读的互动性得到实现,将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其次,重视服务开放性。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每个人皆可对信息、资源等自由获取与使用,也可对信息、感受随时发布与共享。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工作中,需将新媒体的开放性吸纳进来,健全互动服务体系,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类工具对读者的阅读需求充分了解,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内容,扩大图书馆文化的影响力。
首先,整合检索平台。为增强读者获取、查阅信息的便捷性,公共图书馆需优化管理系统,将成熟的网站经验借鉴过来,与豆瓣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合作关系,通过引入双向互检机制,优化读者的体验。例如,可在豆瓣等知名图书网络平台中链接本馆馆藏,读者可以对图书封面、读者评说、推荐信息等内容快速获取与了解。同时,要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将系统推荐功能增设过来,收集、整理、分析读者的借阅、浏览记录,向读者推荐符合需求的图书资源。此外,要逐步将一站式发现检索平台构建起来,读者借助于终端设备,即可快速查询书目信息,实时下载电子文献,快速借阅纸质书刊等,促使文献信息获取的零距离目标得到实现。
其次,构建互动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有效聚合了读者需求,既能对读者的热点话题第一时间触发,整合读者碎片化需求;又可以对读者需求快速感应,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如基于微博平台的支持,公共图书馆能够对读者的需求、建议等快速征集,动态调整读者工作思路[3]。读者也能够结合获取到的服务体验,及时向图书馆反馈意见。通过强化读者的监督职能,可有效提高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难度将会日趋降低。图书馆只有将多样化媒体形式综合利用起来,开展可参与性的服务工作,才可以有效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最后,丰富服务举措。图书馆承担着引领公众阅读学习的重要职责,需结合读者多元化需求,将类型多样的主题活动组织起来,以便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某图书馆依托多媒体技术,将趣味性的服务项目设计出来。每年皆会向读者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年度阅读账单,对各位读者的阅读足迹进行了详细记录。同时,结合读者年度阅读量的差异,提供了不同等级的荣誉称号,这样读者的成就感将会得到激发,有助于强化读者的阅读行为[4]。
在新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于各个服务细节当中,对读者的意愿、习惯等充分尊重,通过高品质氛围的营造,给予读者有效地吸引。首先,人文关怀服务。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过程中,需通过个性化服务的实施,提高读者的认可度和信赖度。要将读者的阅读习惯、文化品味等充分纳入考虑范围,科学开展馆舍布局、信息存储等工作,通过对读书学习环境进行营造,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凸显出来。要设计专门的活动区域,既可以将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邀请过来,开展演讲活动;又可以对多元化主题的读者活动进行组织,引导读者间互动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将会得到扩大,进而吸引到更多的读者用户。其次,温馨推广服务。公共图书馆过去的推广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导致文献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公共图书馆需在图书资源推广中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将立体化推介模式构建起来,综合运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将宣传内容放置于多个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文献资源,以此来促使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得到提高[5]。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受图书馆员认知能力的影响,为切实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需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公共图书馆首先要积极引进人才,严格考核人才的专业知识、服务意识与技术能力等,保证与读者服务工作要求所适应。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定期培训现有工作人员,将服务理念、新媒体技术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能力水平,显著改善读者服务工作成效。其次,公共图书馆要结合各岗位工作目标,完善制定考核指标,分阶段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在考核过程中,需从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创新精神等多个角度着手,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依据考核结果,从物质、精神等层面奖励那些考核结果突出的工作人员,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意识。针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员工,则需采取谈话等惩处措施。在考核激励过程中,也可将读者引入进来,利用微信、微博等对读者的建议积极征集,将读者评价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公共图书馆人员队伍的能力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但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转型机遇。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充分考虑读者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变化特征,大力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理念,依托新媒体技术重塑读者服务流程,促使读者用户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加快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