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艺术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以欧洲洛可可时期为例

2021-11-27 21:20陈慧锋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洛可可瓷器跨文化

陈慧锋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各国发展紧密相连,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习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是二十一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21 世纪初,我国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近年来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但仍存在文化外贸比重小、文化品牌较少、文化服务贸易仍属于逆差、文化影响力排名依然靠后等问题,提升文化软实力仍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传统瓷器艺术,它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曾经对世界许多国家的艺术、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强烈影响。十八世纪欧洲审美主流由巴洛克艺术风格转向洛可可艺术风格,在这一过程中销往欧洲的中国瓷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学界对于洛可可艺术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大多是从艺术角度出发分析洛可可艺术中的东方元素、与清代瓷器的关联、中国艺术对其的影响,这对我们了解洛可可艺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对于欧洲洛可可艺术时期中国瓷器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较少。实际上,从跨文化传播角度研究该时期瓷器艺术的传播对我们现在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分析中国瓷器艺术成功传播并最终影响欧洲艺术风格的原因,为改善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面临的不足做出一点思考。

一、洛可可时期中国瓷器的跨文化传播

一般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的文化形态之间,以及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受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交际活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可以明显地区分为汉文化圈的传播与非汉文化圈的传播,汉文化圈的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与中国有相近的文化环境,文化传播总体上是单向的,最终结果是同质化。而在非汉文化圈的传播是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互动,是基于文化差异和文化陌生感而发出的传播行为,跨文化传播即是这种异质文化间传播。那么,中国瓷器艺术在欧洲的传播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播。

(一)传播途径和方式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文化向欧洲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和方式是通过产品贸易进行传播。1517年葡萄牙人最先开始在广州建立了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联系,大批瓷器被销往欧洲,打开了欧洲瓷器市场。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掀起了贩运瓷器到欧洲的高潮。为满足欧洲市场需求,东印度公司会到中国商船经常去的几个地方购买,到福建漳州一带从事走私生意或者伺机掠夺。1625 年荷兰在我国台湾南部建立了殖民基地,台湾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中国瓷器的中心。清初清政府实行迁海政策,但并没有阻断瓷器贸易,东印度公司绕道到澳门进行瓷器贸易,随之澳门成为瓷器贸易点。后清政府设立广州等通商口岸,瓷器贸易更盛。1604-1656 年间,仅荷兰从中国买走的瓷器就300 多万件。

(二)传播效果

在传播理论中,传播效果通常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第二,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由此可知,中国瓷器在欧洲传播的效果是指瓷器的传入对欧洲受传者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社会效应的总和。

首先,中国瓷器的传入使欧洲人接触到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在认知上形成了大的冲击,审美意识、批评意识、研究意识逐渐增强。在此之前欧洲审美主流是巴洛克风格,强调夸张的线条、浓烈的色彩,追求宏大规模以及奢华的装饰。而中国瓷器细致淡雅、曲致玲珑、自然生动,与巴洛克风格相差甚大,这无疑为当时的欧洲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审美元素,这些人首先接受了中国瓷器艺术,并开始欣赏、研究、批评。其次,欧洲人在欣赏瓷器的过程中获得极高的审美愉悦性,对瓷器的接受度随之高涨,瓷器成为当时欧洲贵族竞相追捧的造型艺术,在欧洲形成一股“中国热”。最后,艺术家在欣赏瓷器的过程中将其中具有魅力的元素融入自身的艺术创作中,欧洲的瓷器的制造开始纷纷模仿中国瓷器,部分绘画也融入了瓷器的元素,在当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即洛可可艺术风格。

二、洛可可时期“中国热”原因分析

第一,从传播者来看,中国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一些优秀的技术和思想传入西方,使西方人对中国充满好奇和向往,不断有西方人到中国探访。十七、十八世纪,传教士进入中国,在传播宗教的同时充当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1585年,由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撰写的介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风俗的《中华大帝国史》掀起了“中国热”,欧洲人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随着大量中国商品的输入以及介绍中国书籍的大量出版,不少欧洲人欣赏甚至模仿中国风尚,其中中国瓷器在这一时期被欧洲人极为推崇,成为欧洲艺术风格转变的重要因素。

第二,从传播信息和内容来看,瓷器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和其他文化形态相比,具有形象生动、易于接受,能够带来审美愉悦,能够冲破宗教隔阔、跨越语言障碍等方面的优势,这使得它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这也是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因此在宗教、哲学、民俗等在跨文化传播中,常常会把艺术作为他们传播的工具,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内在的思想文化。反过来,艺术也会主动依附于宗教、哲学、民俗等内容来丰富题材、样式与风格,以期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如“广彩瓷”。广彩瓷的图案不局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场景,而是融入了许多带有西式情调的宗教图案,积极吸收欧洲的艺术样式,并且为迎合欧洲人对餐具讲究的需求,出口瓷器多餐具样式,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在当时大受欢迎。

第三,从传播途径和方式来看,明清时期瓷器的传播主要依靠文化产品的贸易,并取得了极好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文化产品贸易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将传统艺术造型作为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交流,较之于其他文化交流方式有较少的政治、宗教色彩,受传者易于接受。受传者在有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批评、研究,逐渐接受新的艺术形式及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最终形成两种文化交流互动的局面。

第四,从受传者来看,中国瓷器不仅为欧洲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新元素,也满足了欧洲人对“东方情调”的想象。随着介绍中国的书籍、以及中国产品的大量输入,欧洲人对东方神秘国度充满想象,它井然有序、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瓷器的细致淡雅、自然生动满足了欧洲人对“东方情调”的想象,另一方面瓷器的艺术风格与欧洲当时风格相差甚大,引发了欧洲人对瓷器的欣赏审美,瓷器由此在欧洲大受欢迎。

三、当今中国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我国学者唐代兴在《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一书中将“软实力”划分为文化、意识形态、制度和外交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并认为文化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书法、国画等都是我国文化瑰宝,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由此可见,发展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发挥中国传统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加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

从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来看,文化贸易的传播效果要远超过政治上进行的文化交流。艺术能够冲破宗教隔阂、跨越语言障碍,给受众带来审美愉悦,更易被人接受,而中国传统艺术瓷器、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的对外传播归根结底就是向外传播文化。将中国传统艺术作为文化产品通过对外贸易“走出去”,就是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

1.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打造文化品牌

新奇的、方便的、优秀的东西总会更快的传播,因此发展文化产品必须要不断创新,在保留传统文化中充满魅力的元素的同时融入时代元素,创造出更为新鲜、方便、优秀的产品。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加强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的局面。政府加强引导,推进企业和学术研究的合作,共同发掘中国传统艺术中符合时代、充满魅力的元素;高校除开设程序性知识课程,也可培养文化艺术传播、开发文化产品等方面的人才;文化企业就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项目面向学生进行分析、讲解,提供实践机会。共同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

2.面向受传者,不断革新,推进文化“走出去”

跨文化传播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在明清时代,中国瓷器出现“西化”的现象,更加符合西方人的审美,传播更为广泛。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过程中,只有符合受传者的审美才能被受传者欣赏并接受,我们在推进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了解受众的审美取向,面向受众,同一个传播的信息内容采取不同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或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不断革新,将传播效果最大化。

(二)树立代表性人物的传播者形象

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每一位普通民众都可能成为跨文化传播者,依靠短视频走出去的李子柒已然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典范。李子柒将中国式的生活方式、态度、精神通过优美的镜头语言以及大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传播出去,并打造了自己的美食品牌,真正做到了讲好中国故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全世界人民日常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和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需要更多的“李子柒”式的跨文化传播者。

四、结语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的文化形态之间,以及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受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交际活动,在跨文化传播中要积极发挥传统艺术跨越宗教隔阂、语言障碍、易于接受的优势,推进文化艺术产品贸易,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提高海外知名度,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另一方面,在信息网络化时代,要支持每一位普通民众成为跨文化传播者,树立跨文化传播者形象,共同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洛可可瓷器跨文化
瓷器迷宫的暗影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中国的名牌瓷器
17世纪 洛可可艺术风格 繁复与浪漫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绝代风华下,一抹洛可可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