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其效率效果将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农业育种工作就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力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目前,农业育种工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农业育种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当然,现阶段我国的农用育种工作管理方面已经较为老旧,在工作机制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优化才能够更好满足我国农业育种工作的需求,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经历转变,而其重心也越来越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以实际上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建设资源的比例是在不断地减小的,在现有的经济局势下,为了能够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落实好农业生产工作,保障农产品的需求得以满足,而育种工作就是其中的关键。通过对育种工作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在减少成本和劳动力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加大农产品的产量,进而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而通过优种、良种工作可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农产品[1]。
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将激发农民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现阶段的我国农民群体分析可以发现,在保障农业工作者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更好的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成果,农民们在得到基本需求的满足后将会更加积极地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价值,一方面达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育种工作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先行工作,其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确保了育种工作质量之后才能够保证后续农产品的增收和销售,提高农业工作者的收入水平,保障其生活,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良性循环[2]。
在农业育种工作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并且该问题带来的后果影响较大,严重地阻碍了农业育种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说在对相关院校进行育种技术研究的过程中,院校自身缺乏相应的经费,而当地政府拨下来的款项也并不多,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在农业技术工作上投入资金,这也使得农业技术的研究单位和部门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缺乏情况,这也使得农民们无法得到充足的农业技术培训,使得农业育种技术无法有效推广,农业生产效率受挫[3]。
在市场经济下,农业育种技术需要按照一定的市场需求来进行,但是在目前的农业育种技术工作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育种技术的实际研究方向却可能会与实际的需求存在相应的脱节情况。很多农业研究单位并没有经过一定的市场调研工作和社会联系工作就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当下在市场中的一些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也并不了解当下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所以也就导致了农业育种工作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情况,这将严重地影响到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
一直以来,农业育种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行政管理机制为基础来进行管理,这种机制和管理模式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实际上其不足也十分明显。首先,在行政管理机制中制约手段还存在不足,没有强制性或者硬性规定,使得在育种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技术体系不完善、管理体系混乱、农业工作者各执己见的情况。其次就是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措施,在农业育种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措施而导致育种人员往往缺乏交流,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获得更多关于育种技术方面的资源,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调配资源,这将使得农业育种工作的开展与效果遭受损失[4]。
随着产业分化和发展,现代农业已经不仅仅是粮食的生产,其囊括了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市场、科技、教育、服务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互相连接、相互影响的庞大体系,而在这些层面之间主要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管理技术和加工技术来实现的,为了达到各方面的有效协调,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目前农业运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设备,在控制、通信、营销等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农业育种工作信息支持服务中的应用较多。第一是农业专家系统,也就是对于土壤与种子适配专家系统、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品种选育专家系统和气象预报专家系统。第二是农业信息远程支援技术,就是说通过在线解答、知识库查询和类似案例分析等形式来为农业从业者解决一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第三是农业装备数字化建模技术,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和模型的虚拟设计、虚拟实验、虚拟人机工程学设计和评价来针对于农用机械的专用零部件进行研究。最后则是装备的虚拟设计,也就是针对于其装配、人机界面等进行设计[5]。
对于育种技术的宣教工作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来进行协调配合。实际上,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商业资源,通过其正规渠道来获得更多的商业投资,使得在农村内大量的农产品、种植商品、资源加工产品等能够销售出去,减少库存,构建起稳定良好的销售渠道,使得当地经济发展能够达到从生产、加工到流入市场和销售的全过程产业链。而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更加需要帮助农村地区开展生产活动,充分的发挥技术引导能力,要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技术的讲解与培训,使得农村居民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技术,培养技术能力,这也是提高农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育种技术来说,政府部门更需要在育种技术的宣教中加强引导能力,完善宣教机制,对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研究的前沿技术进行宣传,确保农业工作者们都能够了解育种工作的技术发展动向[6]。
我国的农业育种工作研究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的,因为粮食对于我国社会而言是根本性的需求,所以国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大力支持。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农业育种技术的研究效率,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要能够加大投入力度,并且综合的考虑到相应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农业育种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从具体的数据出发,调整相应的农业技术研究经费,提高培训经费和示范经费的相应比值。农业育种技术研究人员应该要具备一定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一方面要在农业技术本身上进行完善,具备整体性的农业技术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当下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在实践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要尽量去抓住学习的机会,并且以更好的职业素养来进行农业育种技术研究工作。而单位则需要给予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才一定的培训机会,培养这些人才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我国农业育种技术的问题和处理策略,可以说农业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需要重点关注的产业,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育种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够达到更好地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还需要我国能够鼓励农业育种工作的研究,给予一定的资源,使得我国农业育种技术能够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