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下的中国古代乐舞服饰简析

2021-11-27 21:20:40苏静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乐舞服饰时期

苏静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中国古代乐舞”即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时期(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前),在中国境内产生且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乐舞,包括宫廷乐舞和民间乐舞,汉族乐舞和其他民族乐舞。“中国古代乐舞服饰”是用以装扮乐舞者的服饰,包括首服、体服和脚服,首服指巾、帽、盔、冠等头部配饰;体服指服装及佩戴物;脚服指脚上所着靴、履、鞋、袜及其装饰。

中国古代乐舞服饰历史悠久,它在反映劳动、生殖、祭祀的原始歌舞中萌发,经过各民族乐舞纷呈交流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到辉煌的唐舞,此后在宋、元、明、清时期继续传承与变异。作为中国服饰艺术历史长河伸向乐舞艺术领域的一条支流,乐舞服饰在线型结构、色彩配置、工艺纹样等造型上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征与鲜明个性,集中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融合精神、开放精神。

一、中国古代乐舞服饰造物理念——树立制造大国的工匠精神

中国古代乐舞服饰造物过程是将音乐和舞蹈艺术的情绪、境界通过服装款式、色彩、材质、技艺等呈现出来,其服饰和音乐、舞蹈一起表现着对自然万物的崇敬、对仪礼制度的尊崇、对情感理念的热忱等种种理想,乐舞服饰有形有色、有工有巧、有纹有意,在乐舞活动中起到以形象神、以形传情的重要作用。通过构思和工艺精心磨练出的乐舞服饰,浓缩着中华民族的造物理念和审美观念,是匠心理想、态度及追求的物化载体,传递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中国古代乐舞服饰的结构形态与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形制的发展基本统一,分为上衣下裳、上下连属、上衣下裤三种形制。上衣下裳服装形制早在商代就已形成,经过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而日趋精美,秦汉时期与上下连属的深衣并存,最终在魏晋直至唐朝消亡。上下连属服装形制的代表是深衣,最初形成于虞舜时期,流行于春秋战国之交,后又繁衍为袍、长衣、禅衣、中衣等形式,这种衣裳相连、上下统一的形式是乐舞服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上衣下裤形制的胡服进入华夏,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胡舞流行,使这种翻领、对襟、窄袖的乐舞服饰十分兴盛。

中国古代乐舞服饰在造物技艺上主要有绣、绘、织、印四种,技艺环节与材料、练染、机具等各方面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局面。绣、绘工艺制作简便,比较容易直接在服饰上表现各种效果,“衣缋而裳绣”是乐舞服饰加工美化的主要手段。后织、印工艺逐步完善,而其中提花织物有单层、多层、平面、立体,再加上丝纤维的高雅,织造工艺的精致,使乐舞服饰在质感、量感、色感等性能上风姿万千、秀丽无比。同时,波斯、西域的织造技术以及中亚、西亚、欧洲的纹样风格,也为乐舞服饰提供了有益的营养,使造物技艺更加多样化。

色彩象征性、暗示性的表情叙意,从帝王到市井细民,都对色彩仰之畏之,而中国古代乐舞服饰也无不借色彩以随类赋彩、名道示礼。从先秦儒、道诸先师,以及秦汉创说的“五色论”,逐渐建构了中国色彩学理体式。由此出现南北朝时期在佛教促进与玄学催化下的敦煌乐舞服饰色彩;唐宋元时期从微调到变革的乐舞服饰色彩的多元化追求;明清时期色彩礼制逐告终结,乐舞服饰色彩在传统舞蹈和民间舞蹈之间汲取养分而更具表现力。

中国古代乐舞服饰中蕴含与包容的情感与心境通过具体的图案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乐舞服饰图案的形式语言有其独特的程式化和秩序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无数美的形象,如:雅拙淳朴的原始图案、狞厉神秘的夏商周图案、清新活泼的春秋战国图案、奔放古拙的秦汉图案、清秀飘逸的南北朝图案、富丽饱满的隋唐图案、典雅秀丽的两宋图案、粗犷豪放的元代图案、敦厚端庄的明代图案、纤巧细密的清代图案。

二、中国古代乐舞服饰互融共生——倡导民族融合的多元精神

中国古代乐舞服饰在相当长的历史里,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吸纳异族元素,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乐舞服饰的多源多流、共生共融是最具生命力的精神内核。

秦汉建立统一疆域,形成乐舞服饰华夏一家。秦始皇在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的同时,将多姿多彩的七国乐舞汇集咸阳。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经济稳定,文化艺术大发展;征战匈奴,开拓疆土,强大的国威与富足的生活,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乐舞艺术的追求。秦汉时期乐舞形式融汇了各地区、各民族乐舞的内容和表演技巧,乐舞服饰艺术水平大为提高,构成了乐舞服饰华夏一家的高峰。

魏晋南北朝共生互融,民族乐舞服饰主动汉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动荡时期,也是北方与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在乐舞文化上融合的时代。随着中原清商乐的发展,民族迁徙和民族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不同民族乐舞,如龟兹、西凉、高昌、疏勒等乐舞纷纷融入中原,由此也为乐舞服饰积淀了丰厚的形式资源。

唐宋时期包容接纳,乐舞服饰融合传承。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唐乐舞气势磅礴、动作舒展流畅、服饰华丽多姿,堪称历代乐舞之最。而胡服和受到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期服饰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元代民族交流思想活跃,乐舞服饰强制同化改装易服。元代融合了地域内少数民族,其帝国贯通亚欧,是一个文化交流与冲突强烈的朝代。元代乐舞体现了尚仙颂神的追求,服饰常伴有禅衣、道袍等宗教气息,表现出隐逸清雅的风格和淡然归真的美学境界;而乐舞仪式种类繁多,场面宏大,服饰上同时体现出汉族文化传统和蒙古民族的艺术气质。

明清时期改土归流,乐舞服饰转型异化。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乐舞艺术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处于宫廷乐舞开始衰败,民间乐舞仍顽强成长的历史性变革之中。由满族建立的清王朝,使满族的服饰形制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其宫廷宴乐从名称、内容、表现形式均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三、中国古代乐舞服饰的博采众长——推动服饰文化的开放精神

中华民族服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散发出博采众长的大国光彩。汉通西域、唐丝绸之路开通、明郑和下西洋等举措,带来了以“东服西渐”为主的中西服饰文化双向交融。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过程中,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乐舞文化和服饰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特征,为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代中国乐舞服饰提供借鉴与灵感。中国古代乐舞服饰的“变通则久”“海纳百川”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古老智慧,是大国气度、文化自信的底气彰显。乐舞服饰的创新是中国古典乐舞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下乐舞服饰的设计应是受到时代影响下的新的审美意识与传统审美观念的有机融合,坚持以中国历代服饰艺术造型为本体,从服饰的传承性、象征性以及创意性、拓展性等角度切入,最终达到乐舞服饰创新在传统与时尚、民族与世界的平台上融合提升。

中国古代乐舞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应深刻认识传统乐舞服饰造物理念,深挖其中的文化和思想价值,提炼其中借鉴和包容的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等,并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乐舞服饰,促进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不断延续。

猜你喜欢
乐舞服饰时期
龟兹乐舞
金秋(2021年22期)2021-12-02 03:26:33
动物“闯”入服饰界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10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雪人的服饰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4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20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