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 刘军 席旺富
(榆林市榆阳区中营盘水库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水利工程一直以来被称为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工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建。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控制、调节和利用自然界的地面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兴建的各种工程。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可见水利工程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类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自然存在的江河湖海并非都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要求,而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调配水量,防洪抗灾,不得不说水利工程从一定程度上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在满足人类用水的同时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这是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环保主题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积极进行现代化发展,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水土流失是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保持是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这在水土流失严重或环境条件相对脆弱的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助于防止各种自然灾害,例如滑坡或泥石流,可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不会轻易被破坏。②水土保持可以大大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库的蓄水量,延长水利工程的寿命,并减少湖泊淤积,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③在水土保持的影响下,洪涝灾害将得到有效减少,土壤渗透将增加。在干旱季节,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径流逐年波动;在汛期,通过保护水土,将有助于提高防洪能力。④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水质,实现环境恢复与保护的目标,达到保护水土,保护水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离不开土方的开挖,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又需要修建合适的道路,而这些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同时造成现场植被的破坏,大量的粉尘没有了植被的保护会长期漂浮于空气中,这对现场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小的威胁,长时间处于尘埃的环境中工作,肺部吸入大量的灰尘,灰尘长时间堆积极易导致肺尘病,对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水利施工过程中做好防尘工作,减少粉尘颗粒物的随意排放,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减少施工对空气的影响。
作为农业大国,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虽然水利工程的建成保护了农田免受洪水侵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却破坏了土壤的原有结构。因为水利工程兴修后,如果土壤处于饱和状态,势必将引起低洼湖区及山前平原地区土壤沼泽化或次生潜育化;而蓄水工程和输水工程会使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含盐地区表层聚盐和返盐,产生次生盐渍化;同时农民在农田生产灌溉过程中难以避免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而这些农药和化肥残留部分会被带入地下,长此以往,影响土壤性状。
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始终贯穿整个水利施工过程,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真正从源头重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能一味追求工程进度或效益放松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避免因施工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污水的排放,建筑垃圾、废弃物的处理,同时注意控制噪音,降低噪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按照国家规定的环境监测标准进行施工,对监测数据定期梳理分析,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水利施工完成后,对周围生态环境重新评估,一旦发现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立即停止,并采取措施及时改进。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生态工程施工中,第一步要做的是了解河道实际情况,对项目复杂性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对项目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现场调研,详细归纳水生生物的垂直分布以及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还有各种微生物的种类特征习性,在施工设计阶段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环境体系,从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意建造这样的生态体系。
配置符合环保标准的设备进行施工,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施工过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降低水利工程施工队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加大相应资金的投入,这对于施工单位人力物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施工过程中实时监督,确保各方面工作的环保性,不应只为追求利益而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环保设备的实施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已然占据重要部分,因此,全面落实施工过程中环保设备的科学配置相当重要。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比如噪音污染会伴随整个工期,影响到居民的正常工作休息,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空气污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另一方面,有些耕地的占用,有些土地和房屋的淹没对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失去了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施工需要不得不搬离原有的生活环境,这对居民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协调,在确保做好居民思想工作的情况下才能动工,尽量将影响降低到最低。每一次的大兴土木都避免不了涉及一部分当地居民安置问题。关于移民安置工作应在施工前对当地居民进行摸排走访,提前做好思想工作,让居民真正从心底认可水利工程的兴建,不能强拆强占。当地居民本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离开了原有的家园,这一点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需要妥善安置后期生产生活问题,对损失的财物进行合理评估,对其进行补偿,对于水利工程后期带来的水电效益,当地居民和政府应当长期享有,同时选取民众代表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有一定的管理权,让水利工程真正服务于民,有益于民。
水利施工过程对当地环境的破坏,除了设备环保标准的提高和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的加强,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严格按照我国的环境监测标准,来进行动态的水利生态工程监管。首先,在项目施工前,要对即将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不疏漏任何问题,以优质的项目为前提,后期环境监测的工作才能持续高效,才能稳定地进行下去。与此同时,明确责任到人,对于管理层和基层施工人员都要明确各自环保职责,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坏,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破坏”与“补偿”的主体。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饶,同时也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所以,如果一味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追求飞速发展,最终将得不偿失。每一处水利工程的施工都是本着造福人类,服务百姓的目的实施的,每一处水利工程的施工也都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极大考验。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水利兴建的初衷。
水利工程的施工势必对施工区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改变了当地水文、泥沙,实现了防洪防灾,水力发电,同时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水利工程施工工期普遍漫长,将对当地气候、土壤、水生物以及动植物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附近地区自然面貌自然景观甚至区域气候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结构。所以水利工程的施工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这些影响进行全方位充分评估,确保将影响降到最低,施工过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