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宏,王 军,胡燕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灵魂课程,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阵地。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筑牢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事关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守好意识形态的责任田,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要在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人格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决定其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扮演着多重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追随者和拥护者,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缔造者和塑造者。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旗帜。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在马学马、在马言马、在马信马”。首先,“在马学马”是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用新理论、新思想、新精神武装头脑,做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的信仰者、传承者、传播者。其次,“在马言马”是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成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在教学过程中用好马克思主义语言,自觉抵制错误的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西式民主、新自由主义、公民社会、西方新闻观、“两个质疑”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播者。最后,“在马信马”是核心要素。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更能让人信服。思政课教师要做有信仰的人,就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经验教训,在潜移默化中夯实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思政课是高校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有效开展的关键人物要时刻牢记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与时代担当,致力于推动党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主动结合时代特征,不断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去说服人、教育人,做党执政的坚定追随者和拥护者。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要勇于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其次,要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心同行。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将青年学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要始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理念,为我国的现实目标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要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同心同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位中国人,尤其是作为广大青年灵魂塑造者的思政课教师。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不断用新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促进最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的头脑,主动肩负起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促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取得入脑入心的效果,深化学生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真理,不断塑造其思维和灵魂,不断为新时代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他们是学生政治人格的塑造者。在讲授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政课程和《形势与政策》等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人格,进而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其次,他们是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者。青少年时期正是青年学子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节点,而思政课教师就是学生道德人格形成阶段的典型示范者,教师要发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活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人格。再次,他们是学生情感人格的塑造者。情感的共鸣是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催化剂”,思政课教师要以有感情、有温度的课堂去感染学生。最后,他们是学生智能人格的塑造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科学地、辩证地看待问题,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塑造其良好的智能人格。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现在我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日益复杂化,面对的对象日益多元化,变化的程度日益激烈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和考验。其中,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其结构亟待优化,素养亟待提高,机制亟待完善。
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支撑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骨骼”。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促使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结构断层现象,但相对于合理的结构而言,还存在师生比例、教师学历职称、教师专业背景结构等失衡问题。
首先,师生比例结构亟待优化。教育部2020年出台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2]。但当前由于高校招生力度的不断加大,思政课教师引进速度缓慢,教师资源紧缺。2018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77054人,其中专职教师51178人。[3]2019年,教育部在2018年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指出,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2831.03万人,在学研究生共273.13万人。[4]由此可见,教师人数严重不足,个体的教学任务繁重。师生比例结构的失衡既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大大缩减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时间,难以实现日常教学和自主学习、科学研究之间的平衡,进而影响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的缺口较大,师生比例结构失衡依旧是制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其次,教师学历职称结构亟待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与教师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密切相关,它是衡量其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核心指标[5]。当前,主要存在着两类失衡:一是校内失衡(即教师队伍不同学历层次占比与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占比分布失衡)。2019年,学者陈晓云以文科中发展较成熟的经济学作为参照性学科,对比调查了某省12所高校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同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职称结构,结果显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比例显著低于经济管理学院,但其讲师比例却显著高于经济管理学院[6]。二是校外失衡(即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结构的地域差异和院校类别之间差异的失衡)。从地域差异来看,部分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拥有博士学位的思政课专职教师比例远高于其他城市;从院校类别差异来看,师范类院校拥有博士学位的思政课专职教师比例相对高于医学类和体育类院校。
最后,教师专业背景结构亟待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理论基本功和学术研究能力。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着教师学科背景庞杂、分散的现象,致使其专业背景结构不平衡。部分高校存在调任行政人员或者其他专业老师充当思政课教师的现象,虽在短时间内弥补了思政教师的空缺,却难以保证调任老师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因素,可能出现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甚至成为制约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的桎梏。
教师的素养是确保讲好思政课的内在要求,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够肩负起资政育人的崇高使命。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使得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存在素养不高的现象。首先,部分教师政治素养亟待提高。如有的教师对时事热点反应迟钝,缺乏政治敏锐性,无法科学剖析社会现象;也有的教师对时事热点事实材料缺乏科学分析,导致错误思想的传播,政治立场的偏离。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在马学马”“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其次,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高。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知识深、理论强、思维新、视野广、教法好、学术强”。[7]部分思政课青年教师存在理论素养、学术研究、教学反思不足等问题,致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热情,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主动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扩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最后,部分教师品性素养亟待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以身作则的典型示范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人格魅力既是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也是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力量源泉。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前以及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多样化的冲击下,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不断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
健全的教师队伍机制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基本保障。当前,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促使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迅速发展,但在教师的管理、发展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选人用人机制、培养培训机制、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选人用人机制亟待完善。如有的学校在实际选人用人过程中因思政教师引入困难,被迫降低选聘标准,忽略了应聘者的品性素养和政治素养;还有的学校为片面满足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人数要求,调任行政人员或者其他专业老师进行思政课教学,遴选标准不严,无法保证兼职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质量。其次,培养培训机制亟待完善。培养培训机制是促进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但部分高校由于缺乏相应培养培训举措导致思政教师在自我研修方面呈现出积极性低的不佳态势。当前,国家培训机制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部分教师态度不够端正,培训内容过于宏观等问题,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最后,管理机制亟待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效运转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创新发展力。当前,思政课教师的职能分工不够明确,对其的考核标准片面化,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忽视政治素养、品性素养考察的现象。
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十分迫切。思政课教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灵魂人物,肩负着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筑牢理想信仰之基、塑造健全人格的崇高使命。当前,我们要借助思政课改革创新来落实好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推进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中,高校要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远景规划,将思政课“师资创优”放在优先位置,加快落实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配齐”和“配套”基础建设,构建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体系。首先,高校要尽快落实思政课师生比例结构达到1:350的合理标准。当前,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引进速度缓慢,思政课教师人数严重不足,个体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一方面,要加大思政教育储备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鼓励遴选高质量的兼职教师来弥补缺陷。其次,高校在开展职称评定工作中要适当向中青年教师人才倾斜。如用优待的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立足本职,高质量发展。最后,高校在选人用人时要重点关注应聘者的专业。良好的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有效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基本保障。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长期性和紧迫性,需要通过多方的合作来共同推进,来支撑和保障其科学发展。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引领性作用,坚持思政课优先发展、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如高校领导班子肩负起思政课建设的政治责任,主动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有效提升师资团队质量,并为其他教师做好典型示范;学校把思政课和其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办学质量标准评定、学科评估标准体系、党建考核工作等,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指向性和引领性;在职称评定、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政课教师,为其提供坚实的后盾;高校要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全员育人”,激励从事思政工作和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态势。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建立健全的选人用人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首先,要在选人用人时严把关。在遴选环节,高校要着重从专业素养、政治素养、品性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对标中央对教师提出的六个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8],确保思政课教师的质量,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如明确将”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作为应聘思政课教师的基本条件,重点关注应聘者的专业契合度,综合评定应聘者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等。同时,要注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长期动态化监督。如建立严格的课堂教学纪律约束制度,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守纪律、公开言论要守规矩;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督导制度,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标准、教学考核、教学督导等相关程序,建设一支有纪律、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教师队伍。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主动对标“四有”好教师标准和“六个要”准则[9]。高校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着重选拔培养优秀人才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有效促进教师队伍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如为思政课教师进行关于师德师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岗前培训,讲好上岗第一课;定期集中组织教师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著作和最新成果,学习党中央重要会议精神等,不断巩固专业基础,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厚植扎实的理论根基,从而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校开展培养“生力军”;选拔高质量人才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实现后备人才和骨干人才共同培养等[10]。高校要不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实践研究、专项培育等建设高效的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体系,树牢思政课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
思政课教师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是其上好思政课的重要依托和基本保障。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这个实验宝地,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中去发现科研课题,经过严谨科学研究后得出理论成果,又将其运用到课堂实践中来提升课堂质量。同时,要站稳科研立场,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必须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方面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要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和学生关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要善于及时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实现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相互促进,实现以教师科研学术能力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的积极态势,实现以教师的科研成果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高校办好思政课,离不开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1]。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答好新征程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答卷,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相对平衡、素养相对较高、机制相对健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主动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六个要”准则,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