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与青年健康的联动性思考

2021-11-27 16:37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战略思想

杨 钊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020年庚子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病毒席卷宇内,恐慌弥漫人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有力统筹和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下终于迎来了抗击疫情道路上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这个时候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2021年3月,全国两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于第十三篇第四十四章中赫然在列。在这个大背景下,人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了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的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性,这是以剖析时代发展特征为基点、增进民生福祉为量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导向的具有历史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主张,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实,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发展历经了一个长期的酝酿和推进过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健康思想和传统医学健康理论的前提下,继承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人民健康思想精髓,根据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立足于我国当前所处的时代发展方位的基础上形成和提出的战略篇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标于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理论成果。

一、“健康中国”的时代性

所谓健康“是人在身体、精神以及社会等方面都处于相对良好状态。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生命健康权,健康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370。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要想在相关领域有所作为,前提是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单个的社会人如此,国家亦如是,中国要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圆梦新征程,那么建设健康之中国便是大势所趋、历史所需和民心所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在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了以“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以健康生活、健康保障、健康服务等环节为基本框架,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基本路径的“健康中国”战略应运而生,这既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健康观念和党的人民健康思想,也是根植于我国传统的医学健康理念,更是基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一系列时代需求而提出的,是集人民性、开创性和时代性特征为一体的战略主张。

(一)“健康中国”的理论渊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2],“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是具有深厚理论渊源的,不仅有马克思主义健康思想的指导,也有千百年以来中国传统医学观念的传承,各自以其厚重的思想底蕴,共同影响了这一战略主张的问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和优秀传统文化“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3]。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方面,去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源头是毋庸置疑的。仔细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对于健康的研究是不具系统性的,他们的研究更多是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在他们的角度上去研究思考自身阶级的健康和生存状态,面对长期以来资本主义条件下“妇女不能生育,孩子畸形发育,男人虚弱无力,四肢残缺不全,整代整代的人都毁灭了”[4]453的社会健康惨状,面对“工人不仅在身体方面和智力方面,而且在道德方面,都遭到统治阶级的摒弃和忽视”[4]399的人道主义的丧失境况,面对“为资本家进行的强制劳动,不仅夺去了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夺去了家庭本身通常需要的、在家庭范围内从事的自由劳动的时间”[5]的极端异化现象,进而得出对造成当时状况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和思考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等思想,以及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众多思想成果,正是他们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体现在自身著作中的这些思想研究,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的根本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1843年曾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6]的观点,这是在批判继承西方传统的人本思想和对当时现实的人的思考得出的经典结论,从此马克思对人的理解也就此从费尔巴哈抽象人性论转向了对现实的人的思考。在这之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劳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的内本质相异化从而得出人与人相异化为代表的“异化劳动理论”,昭示了自我异化状态下工人健康状态的不堪,运用哲学的语气鞭辟入里地阐释了造成工人阶级压迫的政治经济学原因。恩格斯也曾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工人必须设法摆脱这种非人的状况,必须争取良好的比较合乎人的身份的地位”[7]。恩格斯深入揭示了工人阶级劳动者的恶劣的健康状况,深刻分析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惨无人道的剥削关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合作创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从唯物史观出发将“现实的人”作为研究人的发展状况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等全面发展的思想及其必要性和实现条件的分析。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将人民健康视为基础和前提,党和国家领袖对于人民健康也有众多论述。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认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8],即身体健康是基础与积淀,是道德和智力良好发展的前提,这既是立足于振兴民族的社会条件,也是对于强健体魄重要性的高瞻远瞩;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又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思想。邓小平在为《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创刊题词时曾经庄严写到:“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把强健体魄看作是为人类做贡献的基本条件,让中国人力争甩掉“东亚病夫”这顶大帽子,提出的“四有”目标,一度成为了青年工作和人民工作的重要指向标;1996年,邓小平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又强调要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理念,“健康中国”战略与其内在要求、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交相呼应,更加充分展现了该战略与时俱进的科学性所在。不言而喻,“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是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积淀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健康中国”战略才全面而丰富体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本质特色。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极其重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文化的传承,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一个先进思想的提出,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根”。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具备丰富医学文化,蕴含了大量关于健康观念的论述。从《黄帝内经》中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的核心观念“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中“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此处“治未病”是指采取效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理论,到传统宗教譬如儒家、道家、佛家讲求的通过膳食调节和日常锻炼达到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康状态,都饱含了传统医学中关于维持身心健康的养成方式和相关标准,成为了“健康中国”战略另一重要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糅合两大主要思想来源的基础上,对标《世界卫生组织法》关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法》规定“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全部美满的状态,不仅是免病或残弱)的定位,立足新时代人民基本生存发展情况,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得出了这个划时代的新概念、新主张、新战略。

(二)“健康中国”的现实由来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实是思想理论创新的基本条件。“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是思想上的继承与开创,也是现实实践发展所必需的。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7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从难以实现温饱,到基本解决温饱,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基本生活困难到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已经处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目前正处于“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障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居民总体健康指数已经高于其他国家。但是伴随很多人不健康生活方式而引发的心血管、呼吸道疾病、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显著升高,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加剧,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一定的落差,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课题,因而建设“健康中国”是人民所必然需要的。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号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370,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看作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1]373,“健康中国”战略作为时代新策,成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成为了圆梦新时代的首要前提和走向并长期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的基本条件,成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

(三)“健康中国”的发展酝酿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阶段。早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到“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号召,“健康中国”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深入专门关注和论述人民健康相关思想。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健康中国”的行动纲要,为“健康中国”的推进完善了顶层设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9]。再一次明确和响亮地提出“健康中国”战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取得的重大成效,继续将人民健康作为专门任务来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后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其列入的远景目标建设栏目,并得到了代表着全体人民意愿的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健康中国”战略逐步实现全方位落地建设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迈入新时代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深入推进,充分体现了该战略的时代性。

二、青年健康的必要性

(一)青年的健康危机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青年主要是指年龄在15至34周岁的群体。按照人身心的总体发展规律来讲,这个年龄段的人是学习能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的关键阶段和黄金时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下时代接力棒的接班人。但是当今时代,我国青年的健康状况出现很大程度下滑。多样的社会诱惑、颠倒的生物钟、畸形的生活方式、缺乏锻炼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青年一代中大部分人身体抵抗能力直线下降和心理承受能力断崖式下滑,各种身心病症层出不穷且数量巨大,正悄无声息的渗透到青年一代的每一个角落,极大程度上威胁到了整个青年群体未来作为民族脊梁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青少年青春期贫血发病率达38%,抑郁症发病率接近8%,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世界第一,众多青年学生厌恶体育课,中青年女性妇科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猝死、过劳和癌症也成了众多中青年男性的噩梦——一串串令人惊骇的数字,一个个耸人听闻的案例,青年一代不但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更面临着身心健康的严峻挑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不对青年一代当前日益突出的健康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并做出相应对策进行解决,将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毁灭性隐患。

(二)青年的特殊使命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构筑人生大厦的关键时期,青年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恩格斯在1893年写的《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曾这样说:“希望你们的努力将获得成功,能使大学生们意识到,从他们的行列中应该产生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它的使命是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发挥重要作用”[10],准确而科学地预言了广大青年们在当时即将发生的社会革命中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深刻揭示了青年一辈堪当时代大任的蓬勃生机和磅礴力量。列宁也在《青年团的任务》中也强调了共产主义事业必须依靠青年和凝聚青年的力量才能最终实现。青年作为身负重任和先进的一代,一直流传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口中,一番番经典的言论为当今青年思想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来源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自始至终都将关心青年成长和支持青年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毛泽东认为,青年一代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清晨的朝阳,是具备旺盛朝气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未来继承者;邓小平则认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一切事业的继承者”,世界是前人的,但是归根结底需要青年一辈去继承流传和发扬光大;江泽民在十四大庄严宣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11];胡锦涛号召青年应成为可堪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政治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全局上更加关心和教育青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群体多次发表重要论述,认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道出了对当代青年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抗击疫情少不了青年群体的身影,守卫边疆少不了青年群体的身躯,科研攻关少不了青年群体的奉献——青年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担负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建设大任添砖加瓦、铺路筑基的历史使命的时代排头兵,是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生动实践里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时代弄潮儿,是在擘画人民美好生活的新蓝图、为人民美好生活开辟新的发展模式的历史格局中起独特作用的时代生力军。

(三)青年的健康重任

青年一代是堪当时代大任的群体,是党和国家以及民族事业的继承者,是中华民族未来的主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12]青年的健康是“1”,其他的是后面的“0”,没有青年的“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在现在面临严峻的健康状况的挑战和威胁的背景下,应当把青年健康放在“健康中国”的关键位置去抓,才能将“健康中国”这盘棋越下越活,越下越好,更加有利于最大效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更加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事业向前向好发展。

三、“健康中国”与青年健康的联动性

明晰了“健康中国”的时代性和青年健康的必要性,如何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立足于二者地位的联动性,着眼于二者作用的联动性,致力于二者实践的联动性,从地位、作用、实践三个维度全面把握彼此关系。

(一)“健康中国”与青年健康地位的联动性

“健康中国”和青年健康之间的地位具有联动性。青年一代的中国青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造就者,民族复兴路上的开拓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中国是青年一代的中国,是青年一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是青年一代不能舍弃的精神依托,是青年一代走向未来的平台。健康的中国和青年健康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总体而言,“健康中国”与青年健康的地位和中国与中国青年地位是一致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健康中国”作为整体,统率着青年健康;而青年健康作为其中比较关键的一部分对于整体也具有制约效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7.95%;15—59岁中青年人口占63.35%,不难发现,青年群体和即将成为青年的群体几乎占据了将近全国人口的一半。青年群体作为国家劳动者和建设者的最集中部分,把握好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关键部分的决定性作用就会愈发明显,对于“健康中国”整体地位的保持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二)“健康中国”与青年健康作用的联动性

“健康中国”与青年健康之间的作用具有联动性,在这必然同时存在、不可分离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在理解其地位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彼此之间的作用的相互影响就显得水到渠成,也是立足于世界观探讨方法论的必要铺垫。

青年兴旺则民族兴旺,青年富强则国家富强,青年健康则“健康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只有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和发展了,“健康中国”才能完整呈现;只有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和发展了,才能为“健康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和推进提供全方位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保证;只有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和发展了,民族的未来才有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推进健康之中国、富强之中国、复兴之中国阔步前行。同时,“健康中国”的成功建设,青年健康才可能得到全方位服务和支持;“健康中国”的成功建设,青年健康才能充分借鉴其他年龄群体的经验来进一步完善;“健康中国”的成功建设,健康青年才能真正成为民族历史的新主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所必抓、狠抓的常态化工程,任重而道远。

(三)“健康中国”与青年健康实践的联动性

“健康中国”和青年健康之间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必须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同时搞好局部,为青年健康的实现献计献策,使得“健康中国”的整体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一方面,在“健康中国”战略层面为保障青年健康提供政策和服务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从青年自身养成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铸就“健康中国”的建设,二者相互联动,共同构建健康中国。

国家层面,“健康中国”要从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行为措施给整个青年群体带去呵护和温暖。第一,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原则,完善青年健康的政策制定和落实,从国家大政方针上下功夫,颁布并落实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上层建筑为青年健康指明方向。第二,加强制度和文化建设,逐步建立起完善健康制度体系,完善医疗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青年群体形成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传锻炼的重要性并加大运动精神的培养,推动社会治理向维护健康常态化靠拢,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生活健康的良性协调。第三,对待青年群体各种疾病要做到预防为主,聚焦主要顽疾,加大研究力度,加大公共事业卫生的投入力度,增加医疗资源,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和后遗症处理能力。第四,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导向,从多方面处理好子女养育机制和工作时间机制,为广大青年群体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工作环境。第五,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将腐朽落后和误导广大青年群体的文化和思想的毒草连根拔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多角度减少减轻社会压力,让青年一代在适当宽松且又能得到锻炼的社会中茁壮成长。“健康中国”战略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一个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先进战略。在一系列来自战略高度的措施和服务的强力支持下,青年健康的建设才能显得更加协调、更加完备。

个人层面,当今青年一代如何从自身角度保障好自己身心健康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第一,青年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上进和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宝,拥有了好的习惯,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和状态面对挑战。譬如良好的卫生习惯,走路尽量不看手机,早睡早起,按时摄入一日三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学习,定期身心体检等,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第二,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至关重要,意识对人的行为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三观正,才可能不惧一切思想侵扰和误导。始终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给自己树立起先进思想的铜墙铁壁;善于反省自我,在反省中成长,在总结中提升;积极拥抱正能量,切忌盲目追星;广交益友,善于正确倾诉;擦亮双眼,善于鉴别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敢于说“不”,并在适当的时机为改变相关现象建言献策。第三,具备合理的工作习惯,尽力做到少熬夜、少酗酒、少吸烟,协调好工作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休息时间和营养摄入,按照身体规律进行自我补充。青年群体处于不同的格局中,会有不同的健康养成策略,但总体宗旨是不可变的,那就是:好习惯、好心态、好健康。以每个人自己的身体力行去践行自己作为“健康中国”中的关键一份子的责任,以主人翁意识去促进健康之中国的成功构建。

“健康中国”战略是维持中国之健康,青年健康是为了青年人更好挺起民族的脊梁。十九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健康中国”当作远景目标看待,作为中国未来社会的主人,青年一代势必会而且应该以昂扬的姿态走在时代前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已然擘画,今日助力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共谋明日中国的健康腾飞。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战略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