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姝桥 王媛媛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2007年,为落实《关于申报“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63号)文件精神,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联合国内几所知名高校共同研发“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况数据库”(2011年正式更名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数据平台”)。从2007年国家数据平台1.0版本起,经过教育部评估中心不断修改、完善,在采纳了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平台系统不断升级,并逐步加入了数据表间关联与逻辑校验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等实用板块,最终建成了适用于“国家、省市、高校”、运行流畅且功能完备的国家数据平台3.2版本。达成了更为便捷、高效、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及管理体验,同时实现了教学基本状态监测、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等多项可服务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近年来,保障与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国内外诸多高校的迫切需求。为实现这一需求,高校通过科学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校内管理模式、创建测评与反馈机制等方法,实现了准确把握学校教学质量情况、进一步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等目标,创建了更为符合OBE教育理念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建立优秀的教学指挥系统,即能够合理制定教学管理方案、严格把控教学活动质量、有效组织教学管理活动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机构;高效的信息整合系统,即能够准确及时地采集并处理各项教学信息、通过对信息地有效分析来实现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测的大数据平台和监控人员;严谨的教学督导系统,即能够科学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约束教学质量管理、深入课堂调研的督导人员和专家队伍。国家数据平台作为教育部研发的大数据平台可直接应用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信息整合系统,并通过其数据信息处理的反馈结果来更好地评估教学指挥系统、指导教学督导系统。[1]
国家数据平台的信息采集范围包含学校基本信息、办学条件、教职工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这七大类基础信息以及师范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工科类专业的补充信息。将这些基础信息采集并整理之后,国家数据平台3.2系统会自动生成本年度的《本科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此报告又称作《审核评估数据分析报告》,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审核评估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本着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从定位与培养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以及地方特色项目等七个方面全面考察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国家数据平台每年都会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这种周期性的评估真正实现了政府、社会及学校自身对高校教育质量的常态化监测。
为推动高校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估制度,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每年都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工作。以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工作为例,按照教育部要求,本年度的教学质量报告包含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培养能力、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学习效果、特色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八个方面内容。其中,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教师数量及结构、专业设置情况、生师比、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电子图书、生均图书、电子期刊种数、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数、本科专项数学经费、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等作为报告的重要支撑数据皆可由国家数据平台自动计算生成。国家数据平台3.2系统在完成信息采集之后,其应用与分析模块会自动生成与教育部要求相匹配的教学质量报告。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本校的教学质量报告进行补充说明和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将大大减少了数据重复采集和计算的时间及人力成本,核心数据也因机器计算减少了出错的可能,通过提升数据的准确性而进一步提升了报告的质量。
除《审核评估数据分析报告》和《教学质量报告》两个系统自动生成的常规基本监测报告外,高校应深入挖掘平台各项采集数据,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情况,编制出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教学质量保障提升得更为细致生动的研究报告,为校内各部门及教学单位提供有利参考。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师资队伍情况作为教学质量常态监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石,鞍山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于2020年5月编制了《2019年师资队伍数据分析报告》。该报告基于2019年国家数据平台的采集信息将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细分为全体教职工、专任教师、专业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实验技术人员、外聘教师等六个单元展示群体。[2]各单元分别展示了该教职工群体的专业技术职称、学位、年龄、学缘、学历、入校时间等人数组成分布情况;同时也以学院为单位展示了各学院间该教职工群体的分工程背景教师数、分年龄教师数、分入校时间教师数、分是否有行业背景教师数、分是否双师型教师数、分性别教师数、分学历教师数、分学位教师数、分职称教师数等对比分析情况。其中专任教师与全校教职工作为报告的重点,对其教学情况与成长分析,论文、科研、专著发表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展示。[3]该报告使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及各学院的师资队伍状态清晰明了、一目了然,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及结构调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参考,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了有利指导。
随着国家数据平台系统的填报表格不断升级优化以及方便实用的数据分析模块逐步增加,2020年的国家数据平台3.2版本在服务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解决。
国家数据平台系统3.2版所包含的待采集信息十分庞大,共包含8+3个模块108张表格。根据以往填报经验,每年系统填报工作将涉及十数个部门及教学单位,耗时更是长达将近两月之久,且填报过程与内容十分复杂烦琐,因而信息采集成了十分耗时耗力的过程。[4]而若想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测,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则变得很关键。国家数据平台所采集的信息多以年为周期,而系统也仅在每年的固定时段开放,再加上每次信息采集耗时耗力巨大,目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均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即系统无法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测。因此还需要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完善,不断优化填报流程、开放实时更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测。
国家数据平台系统3.2版虽然含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其生成的各种教学报告也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乃至高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但这一切都是以所采集的数据质量为前提的。[5]只有确保所采集的数据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才能实现数据分析的价值。对于这一点,首先要确保信息采集时填报数据的各部门单位对该项工作的意义十分清楚且高度重视,同时还应了解所填报的每一项数据的含义,仔细阅读并准确理解教育部评估中心编制的填报指南。数据填报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工作,因此各高校需要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并且各部门单位应找专人负责填报工作。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也更能保障好数据的安全性,如表“1-5-1教职工基本信息、1-5-2教职工其他信息”等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更应该注意隐私保护,防止数据泄露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可将国家数据平台中的一些数据指标名称与其他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名称相统一,并将这些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做好校内共享,减少因各种信息采集工作所消耗的人力和时间,为学校整体工作带来便利。
过去几年中,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不断更新换代,其功能逐渐完备,使用范围愈发广泛,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如何将其内在功能使用充分,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数据形成更有效服务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分析报告将成为各高校值得探讨与深入思考的课题。虽然国家数据平台还存在着如信息采集耗时耗力巨大、无法实现实时更新、无法完全确保数据质量与安全等诸多问题,但通过未来系统的进一步更新换代、高校对信息采集工作的高度重视及工作方式上的不断完善,国家数据平台系统将会在服务于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