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27 14:25童文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闲置宅基地意愿

童文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使得土地成为稀缺资源[1]。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城,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却又导致了农村土地的闲置浪费,其中农村宅基地就存在很大的闲置问题。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盘活农村土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宅基地被称为“沉睡的资产”,但农民不能有效利用这一巨大资产带来的财产收益。农村宅基地退出已成必然趋势,目前在宅基地退出的试点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法律和制度方面的障碍。现行关于宅基地退出的研究主要是从统筹城乡发展、城乡融合的角度展开,忽略了农户意愿,有些甚至违背了农民意愿。加之我国社会还存在“农民工”这一特殊主体,作为宅基地改革退出的主要受益者,如果忽视他们的权益,将导致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基于赣州市五个县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调查。本文分析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主张在保护农户土地权益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完善的宅基地退出相关建议。

赣州市作为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其宅基地闲置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选择了其下辖的信丰县、瑞金市、赣县、石城县以及寻乌县进行调研,并结合深度访谈,确保调研结果真实、可靠。

1 调查方法与样本农户特征

1.1 调查方法与样本分布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课题组在每个县选取三至四个乡镇,对每个乡镇若干个自然村的村民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了问卷150 份,共收回问卷140 份,有效问卷为13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33%。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了农户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以及对退出宅基地的意愿等内容。

1.2 样本农户特征

被调查农户以男性居多,所占比例达到78.83%。从年龄分布来看,农户年龄主要集中于中年,45 岁至60 岁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达54.01%。从文化程度来看,多数农户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户过半,4/5 的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水平。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人口数量大多集中于4至5人,略多于全国平均家庭人口数量。从家庭年总收入来看,将近半数被调查的农户收入为4至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贡献率不大,主要为1万元以下。此外,被调查农户中大部分并不具有谋生手艺。样本总体上代表了目前江西省赣州市农村的基本情况。

2 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农民进城务工后并不愿意放弃自家闲置宅基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户的宅基地以及房屋是他们家庭财产的重要部分,因此自愿退出宅基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决定。站在农户的立场角度上看待他们自愿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对于宅基地退出补偿的期望。

以下分别从农村房屋闲置的原因,农户不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原因,愿意完全退出宅基地的条件,农户愿意拆旧的宅基地的原因以及若退出宅基地后在城镇生活的担忧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情况。

2.1 宅基地利用现状调查

2.1.1 农户宅基地闲置原因调查 多数农户自家房屋闲置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外流,这些劳动力常年生活在城镇,宅基地更多是财产象征。因此,合理的有偿退出条件将会使他们放弃农村宅基地。

2.1.2 农户宅基地流转目的 农户想换新宅并以此获得政府补偿两个选项占比较大。农户的动机更多是利用宅基地的经济功能获得补偿。对于这一现象政府可以采取措施设置门槛,防止宅基地盲目退出。同时也可以小规模重新合理分配宅基地,整合破碎土地。

2.2 宅基地退出意愿调查

有过半的农民在一定合理条件下愿意退出宅基地。因此,有较多的土地退出潜在者。这说明,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的完善仍有待完善。

2.3 农户退出宅基地条件调查

农户不愿退出宅基地的原因主要在于退出后没有经济能力购置新房,以及退出后生活成本太高。而当满足一些条件时也可以完全退出宅基地,条件主要为购买城镇商品房,在城镇拥有稳定工作以及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保障待遇等。因此,大多数农民认为解决“住房”问题是自己从农村向城镇“转户”的必要条件。

农户担心享受不到平等待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找不到工作。可知就业和社保也是影响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的两大不利因素。所以鼓励宅基地闲置的农户退出土地,还是要完善退出后的社会保障和补偿机制

3 不同特征的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户不同个人特征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系,研究将被调查农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家中读书子女以及供养老人的数量等变量,和是否愿意在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条件下退出闲置宅基地进行交叉分析。

3.1 不同个人特征的农民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

3.1.1 不同性别的农户与宅基地退出意愿 性别差异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关性较弱。男性不愿退出意愿的比例较女性稍小。可以理解为,农村妇女多为家庭妇女,较男性农民来说,退出意愿较为保守。

3.1.2 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户与宅基地退出意愿 年龄在30—45 岁阶段的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最为强烈,年龄45 岁以下农户的退出意愿普遍高于45 岁以上农户的意愿,老年(即60 岁以上年龄段)农户退出意愿较弱。农户年龄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大致呈负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退出意愿越弱。可以解释为:年龄较大的农民乡土意识更为强烈,安土重迁,不愿意放弃宅基地。此外,中老年农民群体对于城镇社会的适应性较中青年群体弱,学习新技能的能力逐步下降,难以在城镇中获得更多财富和保障,在政府有偿退出宅基地机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年龄越大的农民更倾向于保留在农村的宅基地,以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保障。而30—45岁年龄段的农户属于劳动能力较强,个人财富有一定积累的阶段,土地所提供的保障功能并非最为重要。他们及其家庭更易在城镇获得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更倾向于选择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

3.1.3 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 农户受教育程度与退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初中以上学历的农民更倾向于退出。这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学习能力,更易在城镇获得多样性的工作机会,适应性强。宅基地对于他们所提供的“就业”功能则会相应呈现下降趋势,加之退出宅基地能有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城镇生活保障,这部分农民就会更加倾向于退出闲置宅基地。

3.2 主要研究结论

基于农户视角,选取合适样本,从微观角度分了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所拥有的工作技能。农民越年轻,就越倾向于退出宅基地;农民文化程度越高,也越倾向于退出宅基地;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更倾向于退出宅基地。此外,子女数量、家庭经济情况也会产生影响。农户家庭抚养子女越少,越倾向于退出土地;农户家庭年总收入越高,越倾向于退出土地;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越低,越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补偿条件的预期也是影响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对于城镇住房的需求和稳定就业的安排是两个显著的退出条件。

综上,在农民个体因素、农户家庭因素和宅基地退出补偿条件多重因素协同作用下,使农民产生是否愿意退出土地的动机或需求。

4 政策建议

要形成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正向激励,应坚持农户自愿、有偿的原则,对有退地意愿或需求的农民群体,建设鼓励其积极退地的路径和保障体系。对退地尚未形成有效需求的农民群体,应根据实际情况,侧重建设有利于其未来做出“退地”决策的外部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猜你喜欢
闲置宅基地意愿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不做闲置主妇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