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
(饶阳县气象局 河北,衡水 0539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衡水市是农业大市,2019 年农业相关产业占全市经济比重的14.4%。近年来,衡水市立足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农业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衡水市农业产业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主要特点是大宗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特色农业园区和设施农业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衡水市极端天气发生次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对农业气象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农业气象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是气象部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衡水市紧紧抓住京津冀战略,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中,实施“一减四增”战略:适度压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园区、规模化生产基地面积。具体表现为2019年小麦和玉米种植较上年度分别减少17万亩和23万亩;设施蔬菜新增1万亩,新种果树面积5万亩;大力发展农业园区,目前市级以上园区达89家,省级以上园区19家。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选定深州蜜桃、饶阳葡萄、阜城鸭梨等20种特色农产品进行全产业链打造,向高端农产品迈进。
全面启动都市农业建设,确定了衡水湖现代都市型农业精品带、饶阳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河现代都市型农业纵贯线多点结合、多点支撑的发展思路。以上表明衡水农业产业在稳步减少传统农业基础上正逐步向集约化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途径发展。
衡水市气象局在“十四五”规划中结合当地实际提炼出“六大工程”,其中涉及为农服务的有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智慧气象服务、灾害性天气预警、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等。规划中提到构建以气象物联网为纽带的智能气象观测网络,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前沿技术打造气象监测和应用平台。技术的革新需要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转变传统的服务思路、产品制作和发布模式,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服务产品种类并扩展产品发布途径。
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要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调查统计不同用户产品需求种类和接收服务产品的途径,同时要向各级部门和公众推广新型服务产品和新传播途径,指导其主动获取需要的产品并反馈自身需求。
党政机关是社会生产运行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做好气象为农服务首先需依托政府决策部门的领导作用。决策气象服务是用于各级党政军领导和有关决策部门指挥生产生活、防灾减灾救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重大活动等提供科学决策的气象信息。决策服务产品经常会在部门科室内传阅并作领导批示,因此产品应以纸质材料为主,使用政府公文规范进行排版,标题、期号、摘要、段落等要统一格式,在产品中预留出可供批示的空间。产品类型方面,要丰富完善中长期产品,以便决策部门提前组织生产活动,部署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增加短期临近天气的发布频率和时效性,以提高极端天气响应能力。产品结构以当前天气和作物情况——历史同期对比——未来气候趋势——生产建议为最佳。产品内容方面应做到简洁、详实,改变以往全文字式产品模式,通过数据可视化软件利用气象观测大数据和其他观测平台制作以图示为主的服务产品,这样的服务产品不仅能直观的展示当前天气和作物生长情况、同历史同期水平对比、未来天气变化趋势等情况,更增加了服务产品的可读性和美观性,在提升服务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决策者的阅读兴趣。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比重越来越低,但在农村低发达地区和高年龄段人群中仍有相当大的使用比例,在服务产品制作中需考虑这些群体的需求。因此应加强同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的沟通和联系,同他们合作制作更为优良的天气预报栏目,不断提高气象天气预报的收看率和收听率。调查中发现,公众日常最关心降雨、气温和未来一周天气趋势,夏季最关心高温和降雨,秋冬季节最关心大风降温天气,对穿如衣指数等生活指数关注度不大,在栏目制作时应根据不同时节的不同需求导向侧重节目重点,并用如“小知识”、“小贴士”的方式科普气象生活指数;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人对预警信号的理解仅留于轻、中、重表面程度上,不知道其具体强度定义,应在节目中简要加入图表、文字、语音释义等使观众和读者对预警信号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全覆盖,衡水市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90%以上。近几年通信运营商大力推广无限流量套餐,人们在闲暇之余更多的观看如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利用碎片时间获取资讯和娱乐已成日常生活常态。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也可利用互联网制作种类丰富的农业气象情报、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等种类丰富的短视频、咨询和科普短文通过社交软件、网页弹窗等形式发布,以迎合快节奏生活条件下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览手机的习惯。
近几年,气象部门依托移动平台开发了不少手机APP 和小程序,虽然内容不断充实但缺点明显:APP 优化差,占用系统资源较高,而农村地区多使用低配置智能机,导致用户抵触安装;APP和公众号发布内容吸引力不足,可读性差,导致软件激活率和用户活跃度低;软件只重前期开发和推广而忽视后期维护和更新,时间久了用户觉得无用便纷纷卸载。因此在移动端程序开发中需改变思路,以在锁屏界面显示天气信息和以消息通知发布的方式为最优;另外要优化APP 程序,降低内存占用率,美化程序图标和页面,内容方面应改变以往的复述式文字,探索制作趣味性文案,短视频动画等方式吸引年轻群体。
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园区的建立,衡水市农业种植种类也越发多样化,传统的耕作模式也像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这就需要气象部门紧紧围绕衡水市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服务产品种类。
集约化农业和特色农业对农业气象情报的内容和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常规气象要素和天气预报外,土壤水分、作物物候、发育期状态、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都是其迫切需求的产品。
因此气象部门在提升天气预报水平的同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开发格点预报产品,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定点投送。利用显示屏等手段实时在园区更新气象信息。
(2)以实际生产为切入点,了解全市农业产业规划和大型园区建设,与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保险公司等涉农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了解部门需求的同时获取农业生产、灾情统计、农业保险等专业知识。农业生产离不开气候环境,应在日常服务工作中站在前端,发挥气象部门的带头作用。
(3)获得政府支持,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政策,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保持气象事业的生命力。气象部门应努力加强推动有利政策出台,努力构建“直通式气象服务”长效机制。
(4)探索定制化服务新模式。以往的农业气象服务均为气象局制作好产品后送交用户手中,用户为被动获取。近年来随着基于3S技术开发的业务服务平台的应用普及气象部门已具备制作多种特色服务产品的能力。但是很多产品因为缺乏免费数据源导致无法长期制作和更新,因此应转变思路,把已成熟的开发产品进行汇总、展示,并向各类群体推销,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服务产品进行有偿定制,如此用户可以得到高技术、高水平的服务产品,气象部门也解决了数据源的难题,数据源丰富后又可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最后实现全体共赢的局面。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而农业生产是乡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部门作为一手气象资料的获得者应在为农服务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要顺应时代变革不断更改为农服务模式,在不断丰富服务产品种类的同时努力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丰富服务产品发布途径,如此才能促进气象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