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港分局,山东 日照 2768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社会到来,为民生、经济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智慧社会的出现不仅给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也为其增加了更多新的挑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积极借助各项信息技术工具,融合各项制度创建完善的规划体系,进而制定出智慧型的规划方案。本文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并列举了几项技术的应用方法,旨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智能化发展。
国土资源规划是为土地资源进行很好的规划,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以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核心,坚持发展新的领域、以人为本,一切以实际出发,切实地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指自然资源部门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管理,确保合理使用的基础上也要做好保护措施。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国土资源规划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进行合理的规划。伴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不断创新,相关部门和管理机构也都逐渐完善,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带领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合理的优化,避免出现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
在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土地资源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本,如果将国土规划比作一幢大楼的“设计蓝图”,那么详细规划就好比大楼的“施工图”。当城市规划“建设架构”所承载的规划编制开始与“土地架构”所承载的规划实践发生脱节。虽然传统的国土空间规划基本架构仍以“规划编制”为轴,但“设计”与“管理”已经开始成为规划服务的“枷锁”。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的新时期,要以全新的角度思考体系构建遇到的问题,降低基本架构内部产生的冲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时代发展对于自然资源资本的需求,消除过去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推动整体国土空间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见城不见人”等问题,不能根据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来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工作。从安全底线等角度来分析,水资源的安全与质量、粮食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城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对此却没有发挥显著效果。
多规融合措施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的特征,然而在实践运行中,相关部门要真正达到全面推行多规融合举措的目标,则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成本以及人力资源。为了达到合理分配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的效果,现阶段的具体完善思路就是健全该领域的运行保障机制平台,其中涉及到统一划分土地资源类别、设定统一的国土资源测绘标准以及展开全面的国土资源动态变化统计工作。多规融合的运行保障平台不仅具有保障多规融合举措顺利实施的效果,而且还要确保达到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生态价值的目标。国土空间规划的完整程度与科学程度将会直接决定国土生态保护的实施成效,因此必须在根本上杜绝国土资源监管以及资源规划过程中的生态破坏隐患,依靠多规融合的重要技术手段来增强监测国土资源生态效益的实践工作力度。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便捷,国土空间规划要敏锐的把握这一趋势,并积极借助信息技术,以此推动相关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星系资源共享、规划编制与平台构建等业务的开展,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智能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积极更新观念,做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与时俱进,在依靠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目前,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扩展国土资源数据的获取范围,还能够进一步丰富数据的类型,持续提升数据的精准度。具体来说,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从多个维度、尺度、角度上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数据实施动态监测,能为人地关系的分析夯实基础,尤其是出现有关人的行为数据,可以将其应用于制定国土空间的布局,以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对国土空间的基本需求。第二,借助计算机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分析制图、建模,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进而为后续的土地规划、评估和监测预警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全方位的实现数据驱动。除此之外,创新信息似乎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很重要保障。工作人员不仅要借助信息技术大范围的采集资源数据,将各项信息有机整合,分析建模并投入使用,还需要参照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机制。全面调动各个政府部门、邀请社会群众参与,广泛接收专家、公众的建议,做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通过协作创新使得国土空间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生态文明是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核心,一切的规划治理都是围绕着生态文明来开展,这也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初衷。国家层面的“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不断细化落实到各个地方,需要制定好用途管制及维护标准,在法律体系和工作机制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制定和改进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法规,完善对应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等,细化地方政府和单位的权责,提高不同层次空间规划的协调性。二是全面加强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决策与监督的明确划分,一个部门决策,多个部门实施。三是建立动态化的弹性管理机制,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及治理的不确定因素,严格把控底线管控,并在此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人口分布、规划执行等信息进行全面收集,通过信息的分析对整体工作进行纠偏和调整,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适应性。四是制定相应的问责机制,提高人员的生态意识和专业水平,避免做出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五是加强对市场中资源配置的了解,构建完整的国土资产核算体系,对国土产权和市场配置都要有清晰的把握,进而能够对自然资源进行相关配置,及时地进行保障和维护,减少国土资源的浪费。
从两个不同的规划角度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使国土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规划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通过分析国家方面和当地的发展情况,确保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有效地得到利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但是想要有所突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随着时代的进步,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这也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很多隐患,影响国土资源规划的发展。其中最棘手的问题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差,因此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合理安排,各个地方在结合相应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确保能够得到很好的规划。只有经过协调性的规划,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促进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发展。
首先,严格遵循“两个职责”,任意一个高扩展性的架构均具有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实现中央政府规定的自然资源部门的职责,即根据中央下发的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赋予自然资源部门两个重要的职责。第一个职责就是承担着管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的职责,主要指的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增值;第二个职责就是统一行使对国土自然资源的管理以及生态修复职责,也就是说无论是国有资源还是非国有资源,一旦其用途发生改变,均属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同时所有规划的具体编制规定,也均需要由该部门管理。其次,界定好资源的定义,为了充分履行这两个职责,就必须从法律上明确相关定义。例如,必须明确规定自然资源以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的具体概念,可以从现代产权理论上对其进行界定。它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集体所有的产权及公有化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均属于干扰市场的因素。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土地改革主要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迄今为止已经超过40 年,根据土地改革的实践,从产权改革的理论出发而制定的产权私有化机制,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从公有化向私有化转变的改革计划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公众公共生活的空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及利用情况进行精准把控,为进行公共空间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撑,从而营造出更加适宜居住的工作及生活环境。目前,教育和医疗成为了众多城乡居民十分关注的公共资源,但受限于各方面因素,无法实现全民普及最优质的教育和医疗,但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各个社区居民最为紧迫的需求,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相应资源的配置情况,让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能够更便捷地为更多的城乡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达到优化公共空间及资源配置的目的。
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来说,需要进一步重视并引导建立组团式和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格局,充分掌握城市自由市场环境,通过精准化的方式输出本地资源,获取流动资源,提高发展动力。在新时代环境下,还需要以全球化的方向来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打造“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进一步助推国家城镇体系和多层次尺度,建立开放性的发展空间格局,明确行政区划区域协作的标准,跟随时代的发展方向,从而优化生产要素结构,通过创新性的策略建立新的发展格局,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能够顺利落实。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越来越多。国土空间规划只有在确保规划协调性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不同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得到正确与完整的实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了严格的协调性评价,运用科学评价指标来判断与衡量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运行实施效果,推进多规融合措施,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性与协调性,保证国土空间规划能够达到最佳的协调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