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勇
(中石化河南油建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政治生态是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要素之间以及党内系统与社会系统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形态[1]。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在新时代经济形势下,应以切实行动践行反腐部署与廉政建设,围绕转型改革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化思想认知,健全管理制度,严明纪律作风,坚持从严治党,在基层单位内建设良好政治生态,使基层单位更好地迎接改革挑战,实现持续化增盈创效。
“重业务、轻党建”为国有企业基层单位长期发展中的通病,随着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该现象有所缓解,但在生产经营期间,仍存在无意识忽视党政建设的情况,导致政治生态建设速度放缓,由此可见,对于政治生态的重视程度可直接影响政治生态建设情况。近年来,市场经济不再一味追求发展速度,更加注重经济建设质量,在此形势下,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党政工作持续推进,在此期间,对于政治生态的思想认识逐渐深化,为政治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监督执纪工作始终为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发展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基层单位规范建设的关键工作,监督执纪工作能否有效落实可直接决定基层单位内部管理情况,为实现建设政治生态目标,应结合基层单位实际情况搭建完整的监督体系。监督执纪工作能够净化政治生态,突出政治监督,强力治标,通过监督执纪工作查处并解决轻微违纪,同时主动出击,将基层单位所有党员干部纳入监督范围,继而在监督执纪作用下建设健康政治生态。若监督执纪落实不当,导致权力缺乏制约,则会出现违纪苗头,权力失控并引发腐败问题,对政治生态造成污染,由此可见,监督执纪为影响基层单位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风是否端正是衡量政治生态的直观标尺,政治生态污染往往从纪律淡化、制度执行无效开始,健康政治生态要求基层单位内部党员干部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按照规律办事,在基层单位内保持良好作风。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若基层单位在实际经营期间出现作风问题,则会导致良好的政治生态遭受破坏,妨碍政治生态建设进程,造成一定延缓效果,且遭受破坏的政治生态恢复需长期努力,由此可见,作风建设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基层单位政治生态建设。
近年来,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在转型改革期间逐渐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内部控制是否规范有效不仅可决定基层单位生产经营效益,还可反映基层单位政治生态建设情况,健康政治生态下的内控管理必然高效有序,若内控管理出现缺陷,则易产生管理漏洞,如经营审计和财物数据失效,滋生腐败问题等。基层单位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内政治生态情况,健康的党内生活是建设政治生态的基础,为实现政治生态建设目标,需要强化内控管理,堵塞管理漏洞。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基层单位政治生态建设的影响因素之一,且关乎生产经济效益,因此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在实际发展建设期间,应加强对内控管理的重视。
监督执纪与问责相辅相成,若监督执纪有效落实但问责体系不健全,则会导致监督执纪效果大打折扣,继而延缓基层单位政治生态建设进程。责任意识不到位通常伴随着职责落实不当,导致日常任务执行不彻底,继而对基层单位经济建设工作产生阻碍。几年来,为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国有企业基层单位纷纷进入转型改革进程,岗位职责日渐清晰,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但仍存在部分权责不清现象,引发互相推诿或过度干预情况。
为实现国有企业基层单位政治生态建设目标,必须不断厚植政治生态建设思想,加强基层单位对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视,将政治生态作为推进党政工作基础。政治思想的重视将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并反映在实际成效上,若从思想上不重视政治生态,则难以杜绝“重经营、轻党建”现象,继而导致政治生态建设进程受阻。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明确政治思想,加快政治生态建设:(1)深入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政治角度看待建设政治生态任务,以此加强对于政治生态的重视[2]。(2)统一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发展经营目标及政治生态建设任务,通过衔接生产经营与政治生态厚植政治思想,将政治生态作为基层单位核心竞争力之一,以此更好地贯彻落实政治生态建设思想。(3)将新时代政治思想上升至政治文化,并将其融入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内涵,使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层单位内在追求之一,为政治生态营造稳定建设环境,确保政治生态可在基层单位内稳定发展。
1.健全机制
监督执纪工作是建设政治生态的关键,而加强监督执纪的基础在于健全配套监督机制。第一,在现有组织架构基础上建立“大监督”体系工作小组,制定并下发《“大监督”体系运行机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则根据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各业务部门职责特征进行确定,明确各部门权责界限,为监督执纪工作执行奠定基础[3]。第二,进一步完善“大监督”体系,定期组织“大监督”汇报会议,对近阶段业务监督存在问题及廉洁风险点进行总结讨论,发挥业务部门监督合力,并针对现有问题风险制定解决应对措施,同时以工作小组为主导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问题风险及时解决、应对措施能够有效落实。第三,注意增强监督效能,严格落实上级党委巡察、专项治理、信访件核查等工作,由基层单位各部门相互协作,稳中求进,搭建完整的“大监督”体系,健全监督执纪机制。
为增强监督执纪效果,充分发挥“大监督”体系优势,应将监督执纪渗透到基层单位日常工作中,使监督执纪常态化发展,在明确各部门职能监督职责基础上,将监督执纪工作融入基层单位各部门业务流程中,紧盯“关键少数”,实现基层单位内的监督延伸,以此提升“大监督”体系效能,在基层单位内实现从严管理。国有企业基层施工单位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加强对重点项目、亏损项目、边远项目以及出现问题较多的项目监督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分包管理、物资采购、设备租赁、劳务用工等腐败问题易发的关键业务领域的关注,分类分级进行违规违纪排查,以此强化监督执纪效果[4]。
2.权力监督
权力监督为基层单位监督执纪的重点部分,主要为审查是否存在“一言堂”现象,监督权力制约情况。结合国有企业基层施工单位来看,第一,采用动态管理方式加强对各部门“关键少数”的监督,构建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廉洁档案,在基层施工单位权力监督期间,不仅对廉洁档案“活页夹”进行补充,还对党员干部选聘过程及依据进行公开,接受监督审查。第二,对于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审查,派遣党风廉政督察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执纪,并对分包、采购等关键要点进行监督,确保工程稳步推进。第三,基层单位要以纪委牵总与业务部门监督工作形成联动,共同针对业务流程展开全面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的权力约束机制,并使“监督元素”渗透到基层单位关键项目中,同时要求工程项目推进期间做好过程管控,根据市场变化做好降本减费,通过监督执纪将基层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真正转变为刚性约束,以此做好权力监督,提升基层单位管理效能,继而推进政治生态建设进程。
3.落实部署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严格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此强化政治监督。第一,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政治监督,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开展党史教育,从党史中挖掘正能量思想,增强思政建设,强化政治监督,为基层单位监督执纪奠定基础。第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执行请示报告、落实民主(组织)生活会制度等,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第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攻坚创效、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等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十四五”目标任务,职代会各项工作部署等,深化上级巡察、内审外查问题整改,使监督执纪常态化发展,定期检查上级决策落实部署情况,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1.纠四风
健康政治生态在基层单位中可形成的清风正气,通过端正作风促进政治生态建设。“纠四风”为深化作风建设重要一环,第一,要加强对关键节点、重要节日的关注,从节前提醒、节日检查、节后查纠三方面入手推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将查纠结果予以通报,以此加强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对清风正气作风的重视。第二,针对五一、中秋、春节等关键节日严查“四风”问题,基层单位纪委与驻地纪委联合督查,严查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通过明察暗访方式了解基层单位作风建设情况。如某国有企业基层施工单位在纠四风期间,重点查纠“以食堂采购名义公款采办问题”,通过自查自纠进行专项治理,并对基层单位内部食堂进行专项治理,持续纠正四风行为,维护员工、利益。第三,为保障作风建设实效,在“纠四风”期间落实“马上就办”,针对查纠发现的作风问题立马整治,对于责任空转、慵懒散漫、执行走样、自律不严等问题严格处理,力图在基层单位内弘扬优良作风。
2.强教育
为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应加强廉政教育,从思想上推动作风建设与政治生态建设。第一,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基层单位培训学习基本内容,加强培训效果检查与督促,引导党员干部将党章党规党纪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第二,根据基层单位实际建设情况树立正反典型,通过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领,借助反面典型起到警示约束的效果,同时辅以专题宣讲、案例剖析工作,以此提高基层单位培训实效。第三,落实廉洁谈话制度,将谈话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按作风规矩办事,纠正问题风险。第四,根据基层单位经营建设情况定期组织“反腐倡廉教育月”等活动,设定主题对党员干部进行一定引导,并借助主题月集中学习,开展座谈讨论、专题汇报、专项排查整治等活动,以此增强基层单位党员干部作风规矩意识,从作风建设角度加快健康政治生态建设步伐。
1.审计监督
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可规范基层单位经营管理行为,为加强内控管理,需针对监督查纠所暴露出的问题加以整改。要发挥“五位一体监督”作用,积极统筹审计、纪检、财务、生产、物资等各类监督资源,对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分包工程结算等财务数据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发现部分问题隐患,下发整改通知单,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整改建议,以此保障基层单位内部清正廉洁。
2.巡察整改
巡察整改同样为基层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通过巡察整改可及时发展现有问题,并对问题解决进程加以督促。国有企业基层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政治生态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巡察整改:第一,加强对党委巡察的重视,将党委巡察作为从严治党重大部署,借助党委巡察工作做好党性锻炼,优化政治生态。第二,针对巡察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整改,为提高整改效果,可成立专项巡察整改小组,以该小组为主导推进各项巡察整改任务,从问题、责任、义务方面构建“三个清单”,同时定期组织巡察整改对接会,针对各类问题隐患展开商讨并进行持续整改。
建设政治生态期间,应健全责任体系,针对监督执纪情况进行问责,夯实“两个责任”。第一,结合基层单位实际情况搭建完整的责任网络,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检查,依托于基层单位岗位职责情况要求领导干部签署责任书,使各岗位职责均落实到个人[5]。第二,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确定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主题,确定近阶段政治生态建设目标,并将建设目标分解,按照部门岗位职能进行分工,强化“一岗双责”,确保各级领导干部与基层员工均明确自身任务与责任。第三,根据基层单位监督执纪情况落实监督责任,结合任务分工明确主体责任,以此确保监督执纪结果可切实落地。落实“两个责任”是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应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明确领导干部责任分工,逐层签订责任书,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为健康政治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思想认识、监督执纪、作风建设、内控管理、责任意识为国有企业基层单位政治生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工作过程中,应根据基层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建设,明确政治思想,加强对于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视,加强监督执纪,构建“大监督”格局,做好权力监督,深化作风建设,紧抓内控整改,健全责任体系,从不同方面建设健康政治生态,促进基层单位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