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泰国传统音乐认知模式研究

2021-11-27 08:48于晓晶
黄河之声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类学家人类学泰国

于晓晶

在绚丽多姿的世界音乐中,泰国音乐作为具有浓郁东南亚风格与自身民族特色的一种音乐文化,已为许多人所熟悉。笔者以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念为理论依据,以文化人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为指导方向,即田野调查、比较研究、整体性研究等,针对泰国传统音乐进行探究分析,深入泰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语境,从文化视角、实践层面去体验泰国的音乐人文世界,从而深刻触及到了泰国音乐及其人民的精神世界与民族信仰。

一、关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本质

(一)文化人类学的本质属性

文化人类学这一学科的主要概念即是文化和关于文化的定义,对于人类而言,文化才是本质属性。那么,文化是什么呢?自泰勒时代起,对文化的定义就层出不穷。随着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大为增加,很多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对文化下过定义。比如,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lyde Kay Kluckhohm)认为,在人类学中所谓的文化,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体,以及个人及其集团得来的社会性的遗产。20 世纪50 年代早期,人类学家A.L.克虏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从学术文献中收集了超过160 个定义。而人类学家哈里新近出现的定义倾向于更明确地区分实际行为和对行为进行报告的抽象观点、价值观和世界观。换言之,文化是比可见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东西,是一个社会共享并由社会所传播的思想、价值和观念,用以对经验赋予意义、产生行为并被行为所反映。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科学”①。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的过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和各社团文化的相同之点和相异之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性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教程》一书围绕文化探究的本质,分析指出文化人类学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田野调查法,即实地考察法,是文化人类学学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也是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2)全貌观察法,即对所研究的某种文化元素,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察。(3)比较分析法,即比较分析各种文化的异与同,比较分析的对象,可以是某一文化现象在不同类型的社群中出现频率的高低及原因(此方法称跨文化比较法)。(4)概念分析法,即建构一个或若干个概念以分析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它首先从个别文化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一般原则,然后把它作为分析文化的工具,以分析其他文化现象。因此,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启示下,对于民族文化探究的根本途径,便是要把握田野调查的方法、比较分析的视野以及整体性研究的全貌观察分析能力。

哈维兰指出,文化人类学其学科意涵在学术上有两大要素,即民族学与民族志。文化人类学体现着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视域,是民族学意义上的研究:“威勒斯在《纳尔逊百科全书》中说的定义最好可以采用,他说,‘民族学便是社会生活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Social Life)’。换言之,便是关于各民族的文化的现状及演进的研究。详言之,便是探讨人类的生活状况、社会组织、伦理观念、宗教、魔术、语言、艺术等制度的起源、演进及传播。”②民族学以比较的、历史的视角对不同文化做的研究与分析,文化人类学所关注的正是社会与生活层面的文化历史与发展演进,其最终任务是发现各民族社会模式的异同,各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以及决定这一变迁的内在规律。

的确,文化人类学通过有效的田野工作,关注文化这一核心要素;同样,对于音乐文化世界的深入探索,也是如此。我们既需要理论层面的研究,同时也需要田野工作,在实践调查中获得最真实有效的资料信息,从而来丰满我们的探索视野,提升我们的理论研究。而对于泰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笔者认为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和研习,将会给我们的视线带来更广阔、真实的图景。

二、关于泰国传统音乐的认知模式

(一)音乐文化的认知模式

泰国,一个令笔者流连忘返的人文之地,微笑之地:这里有丰富的资源、迷人的风景、美轮美奂的佛教建筑、多彩的民俗节日和令人惊叹的文化传统。无论是伫立在泰国大皇宫、郑王庙、卧佛寺中,那拂面袭来的佛性灵气;还是恣意在芭提雅、普吉岛、古城清迈美景中,从指间溜走的惬意时光;亦或是穿梭在泼水节、万佛节、春耕节人群中,在心耳之间弥漫的声声祈语;又或是,由泰人与象征吉祥的泰国大象,共同描绘而成的祥和画面。而泰国传统音乐作为泰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她甚至被视为象征泰国文化的主要因素,对泰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也被赋予了重大意义与相应高度。

而音乐人类学,正是以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模式观念为基础,运用人类学的具体方法与理论,研究音乐及相关文化。音乐人类学体现的是一种对音乐的新的认识,作为一种思维角度,有待我们去发现音符背后所蕴藏的事物。因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方面的知识与人类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或交叉运用所形成的学科,其在人类学及音乐学的理论方面,曾经有长足贡献,其研究的方法,“则是在普通音乐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发展出来的”③。音乐人类学研究音乐及相关文化,直接面对活态的人类音乐文化,并力求对研究对象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体验、理解以及相应的记录、阐释与描述的学科,其关注的并不仅仅是音乐自身,而且还包括音乐与其他诸如历史、社会、自然等共生条件,音乐与各文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利亚姆针对音乐研究中有关文化解释肤浅的不满,“试图填补民族音乐学中的这一空白,提供研究作为人类学行为的音乐的理论框架,说明来自人类学并有助于音乐学的几种行为过程,增加对行为研究的知识”④。因此,梅利亚姆创造的“声音——概念——行为”成为音乐人类学研究的经典。薛艺兵教授在谈到音乐人类学这一学科问题时指出:“其终极目的实际上和人类学没有本质区别:人类学是研究人、人类社会、人类文化,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研究的是人在音乐方面的这些问题。”⑤可以说,音乐人类学是人类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在音乐研究领域的具体运用与特殊实践。作为一种文化的普遍现象,它是以文化获取其意义的。

文学艺术的哲学理论家们主张从社会基础与文化阐释角度,去理解文学艺术,从政治、道德、心理、民俗等层面上来释义真正的艺术作品。新的哲学与解释学令我们认识到:各种解释世界和把握现实的新模式形成了各个学科领域的范式更替,如注重历史、经历和体验理解结构的解释学(或释义学)的更替,以及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论证音乐所开始的一种音乐认知与研究范式的更替。而音乐人类学家提顿与斯娄宾在其《一种认识音乐世界的音乐文化模式》一文中,明确提出体现文化人类学理念的——一种认识“陌生”音乐世界的文化模式,这一模式观念体现了文化人类学所强调的文化意义,认为世界上各种音乐界定都包含在各种文化模式之中,通过将音乐纳入文化模式的认识框架中,我们便可以理解各种音乐是如何进行文化编码与创造的,我们就会认识到无论哪种陌生的音乐,都是我们人类的音乐,都是我们人类的存在方式,都是“人为组织的音响”(布莱金语)。因此,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音乐文化认知与研究,是围绕文化意义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二)田野工作的实践模式

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下,运用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比较分析、整体研究等具体方法的基础上,对泰国传统音乐的认知模式以及所进行的相关探讨与实践,形成对泰国传统音乐文化整体全面、系统详致的考察描述,将泰国音乐视为文化来进行研究,强调音乐的文化属性,即作为人类的主要行为与特征,形成人类群体所共有的和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选择模式,并运用相关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比较研究、整体性研究等途径与视界中,探寻泰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解释意义。而我们对于泰国传统音乐的研习与理解,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人类学的观念之下,将泰国传统音乐视为对特定环境的一种特定适应,深入探究其音乐文化的特性。民族志是基于田野工作的、对于特定文化的详细描述。美国人类学家C·恩伯和M·恩伯指出,大约在20 世纪初期,人类学家开始意识到,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具体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就必须像其他科学家研究他们的对象那样来研究自己的对象——即要系统地进行观察,为了更准确地对文化进行描述,他们便开始同所研究的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们观察,甚至参与那些社会的某些重要事务,并向土著详细询问他们的习俗,换言之,人类学家便开始了田野工作,因此,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基本途径,是民族志的构架的源泉。因此,田野调查(也称为实地考察法或参与观察法),是人类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人类学家强调“要亲自去到这些地方,直接观察和体验这些民族及其文化,这叫做田野研究”⑥。在整个20 世纪,为了能跨越现代文明的局限,欧美人类学家走遍天涯,去寻找其他社会的生活方式,来克服社会理论的自我限制。他们通过田野调查,真实地反映了去感受、体验文化的存在,诠释文化的价值。因此,田野工作对于人类学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我们的所有研究呈现了真实存在,它也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与途径。

我们在研究中运用文化人类学概念及方法,从而探究他者的音乐艺术特征;反之,在音乐艺术中,亦可探析到该社会群体的历史文化与生活价值,二者相辅相成。正如哈维兰所述,很多形式的艺术除了能提供审美的愉悦,还拥有无数的功能,对于试图理解本文化以外的事物的人类学家和其他人,艺术可以帮助他们洞悉一个文化的世界观,它能提供一切事物的线索,从社会性别和亲属关系到宗教信仰、政治思想和历史记忆等。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所关注的问题,“已不仅仅是艺术的认识方式和审美特性问题,而是上升到艺术存在论水平,表征出当代人的价值存在方式问题。当代文论的真正意义在于:将艺术转化为人类生存意义的揭示”⑦。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于泰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追根,正是寻求泰国音乐与泰国人民在音乐文化中的生存意义。

笔者在针对泰国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在泰国,当人们在节日中、举办宗教仪典的时候,他们会在街头、舞台上,去表演传统音乐,甚至是旅游景点中,都频繁能见到民间艺人表演泰国歌舞,并且在一些热闹的文化夜市中,也能看到露天舞台或临时搭建的戏台上,人们在表演各种传统性的音乐节目;当笔者经过泰国的学校时,经常能听到从教室大楼里传出学生们正在上宫廷音乐课或演奏音乐的声音;街边不少陈旧的音乐唱碟小店里,货架上摆放着各种泰国古典传统音乐的VCD、CD 碟盘;不仅如此,笔者还亲历了泰国人民接待外宾、客人的各种场合,也发现泰国人民喜爱用传统歌舞表演、乐队演奏等去表达他们的敬意与热情。在全球现代化的背景中,我们看到泰国的传统音乐还在这里盛行,这确实是泰国在传统文化保护上实行着实质性的举措,对其本国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播与发展确实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泰国音乐本身的魅力,对于传统音乐至今盛行、作为社会主流的现状与原因,也是吸引笔者深入泰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根源所在。

对于泰国传统音乐的认知,笔者在田野调查、比较分析(泰国自身内部不同民族地域、泰国与东南亚诸国、泰中两国文化历史关联对比、东西音乐美学差异等方面)、整体研究等具体方法运用的基础上,将泰国传统音乐视为泰国人民的生存方式与民族模式,通过音乐观念、社会组织、曲库、音乐物质文化等视角,关注音乐与历史、社会、自然等共生条件,音乐与各文化要素,如历史、语言、美学、哲学、经济、政治、文学、美术、雕塑、建筑、服饰、体育、民俗、宗教、地理等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探究音乐的文化本质与属性。

结 语

正如文化人类学的观念,文化是一种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和相互影响的民族模式;而泰国音乐,正是泰国人民思想与情感的选择模式,是其社会与民族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我们值得去体味观察与理解释读的文化形式。而笔者在有关泰国传统音乐的研习过程中,最深刻的一个感悟,即是其音乐文化中的民族性格,及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强大的坚持力。而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坚守与文化自信,令泰国传统音乐形成其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并瑰丽地绽放于世界音乐的万花丛中。■

注释:

① 石奕龙.文化人类学导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2.

②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1.

③ [美]布鲁诺·内特尔著,龙君译.什么叫民族音乐学[A].董维松,沈洽.民族音乐学译文集[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79.

④ 汤亚汀.音乐人类学[A].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⑤ 薛艺兵.民族音乐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J].中国音乐,2005,(01).

⑥ [美]哈维兰等著,陈相超,冯然译.文化人类学:人类的挑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45.

⑦ 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5.

猜你喜欢
人类学家人类学泰国
话语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泰国的“验胆美食”
泰国的中秋节
反思盲区:论人类学家主体性及其概念处理
寻找源头的野心
两种目光的相遇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