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学文 葛丽
摘 要: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可以锻炼和培育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语文教学需要依托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贤文化”是其中的关键点。因此,本文在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探寻“贤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从而促进“贤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贤文化” 阅读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走进情境,并在情境中获得人文的熏陶。小学语文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教师要在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方面能够在学生的心中打下传统文化的基石;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贤文化”的熏陶,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传承下去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探寻将“贤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实践的路径。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融入学习的一种手段。在语文教材之中,有很多部分都是和“贤文化”相互关联的。“贤文化”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学典故,也可以是作家轶事,还可以是童话故事等。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去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这一课的内容时,在正式学习文本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引入发生在司马光身上的一个小故事——《诚信卖马》,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初步建构起对人物形象的认知。然后,教师根据相关资料,给学生介绍一下司马光的生平与著作,并对司马光的姓氏“司马”做一个简单的拓展,让学生从这些细碎的内容中感受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感受司马光身上所拥有的“诚信、机智、勇敢”等“贤文化”的因素,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另外,教师在讲解生字词的时候,也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在讲解“阔”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小小的典故来引入,即在杨修担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这个职位的时候,正好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那时候才刚刚建好屋椽,曹操经常会来巡视。在一次巡视之后,曹操在门上题了一个“活”字,而后就离开了。工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杨修在知晓这个情况之后,就立即让工匠们重新修门,将门变得窄一些。众人问他为何?杨修答:魏王在门中写了一个“活”字,便是“阔”,他是说大门被修的太宽了。通过故事的导入,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还可以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更好地学习“贤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走进识字教学,感受文化魅力
对于中国人而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储备、运用汉字的基础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带领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感受“贤文化”。
例如,在教学“春”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联想: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春的下面是“日”,这其中包含着“太阳”的语义,昭示着春天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季节。另外,在教授“爱”这个汉字的时候,我们要先去理解汉字的意思,这个字是用手捧着东西去送给朋友和家人,以此来表示友好和友爱。如此一来,学生就会造句:“我们爱家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手里的鲜花。”释放爱、传递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是一种“贤文化”,它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三、诵读经典古诗,涵养人文情怀
在语文学科中,古典诗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古典诗词主要讲究“三美”,即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第一,音韵上的美是指诗句中存在平平仄仄,有着韵律、节奏上的美,讲究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意境中的美讲究情和景的交融,即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语言上的美是指古典诗词有四言、五言、七言,也有长句和短句。每一次的古诗吟诵都像是和文人墨客进行的一次对话,吟诵可以让读者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感受,收获精神上的感悟,涵养人文情怀。
例如,在教授《泊船瓜洲》这首古诗词的时候,教师需要带着学生去感受该首词中的韵律、情感和内容,指导学生在吟诵的时候注意古诗中的平仄。例如,在读到“间”“山”“还”这样的平声韵的时候,其发音应该拖长一些,并稍作停顿;在读到“岸”“照”等仄声韵的时候,语气应该急促一些。除了要将其中的韵律美读出来,还要将诗词中所表述的画面感给勾勒出来。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该诗词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进行深入阅读,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有学生表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会想到一大片广阔的草原,有學生说自己会想象到“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画面。紧接着,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诵读,领略其中的人文意蕴,而这种人文意蕴也是“贤文化”的表现和凸显。
四、组织阅读活动,实现文化渗透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阶段,喜欢听故事是所有儿童的特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非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拔苗助长》《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这些成语故事能够扩展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思维,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培育良好的品德,做到有效育人。
例如,在教学《孔融让梨》这个成语故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拓展一下这个小故事的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的鲁国,孔融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他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兄弟七人的关系非常好。有一天,妈妈买了一些梨子回家,哥哥们让孔融和弟弟先行挑选。孔融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就挑了一个最小的,家里人好奇,就询问孔融:“为什么不挑选大的梨呢?”孔融解释,因为自己年纪小,就要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和弟弟吃。学生在参与这样的阅读之后,思想上肯定会有一定的提升。学生们会从中懂得:谦让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而这正是“贤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故事与文章都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独特的精神魅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讲故事,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以求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等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走访民间艺人等形式,继承和弘扬优秀本土文化,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的由来和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等,让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绽放光芒,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
五、结语
过去的一百年间,种种原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冷落。如今,优秀传统文化又在语文这片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洪流中的中流砥柱。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贤文化”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齐头并进,力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臧国梁,薄世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J].中国教师,2017(S2):14.
[2] 路生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7(7):85.
[3] 金培雄.长三角地域“贤文化”的植入与创生[J].江苏教育,2020(82):13-14+17.
[4] 金培雄.让“贤童”成长得更厚实——浅谈“贤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良[J].江苏教育研究,2017(29):40-42.
[5] 陆琴.凸显“贤文化”教育特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化、活动化、生活化[J].上海教育,2017(21):54-55.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贤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