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宇
摘 要: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班级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探索班级德育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素养。本文首先阐述了班级德育建设的意义,随后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优化和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班级管理 德育 有效途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61
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品德培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占据主导地位。班级作为学校中的群体划分方式,具有其独有的优势,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集体,也是教师管理学生的总和。面对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德育意识薄弱、实践途径单一等问题,需要充分把握班级的特点,以班级管理和建设为突破口,发挥其在引导学生形成优良习惯和高尚品德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班级德育是德育的有效途径
班级德育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体现在班级德育易于操作和实现,并且最能够体现德育成效,这是由班级这一组织的性质决定的。班级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标准,如年龄、学业水平等把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学科或者同等级教学。当前,中国除了高校,班级组织是学生在校学习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并且,在高校中,虽然班级的形式有了一定程度的弱化,但仍然以学生同一课堂等形式体现,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实则在本质上没有改变“班级”这一集体在学校中的地位。
当前中国学生在学校内参与的群体组织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班集体,一类是学生宿舍群体,还有一类是参与社团活动的群体。纵观这三类集体,学生接触更多的无疑是班集体,而且相对于其他两类群体组织而言,班级组织具有严密和稳定的特点,班级内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管理和引导,能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道德素养。同时,班级内有班委干部等的学生自治组织,能带动学生自我管理和督促,规范班级纪律、养成良好的班风,使学生在朋辈效应下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当前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不明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总的要求,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知识化和理性化倾向明显,在培养社会的人的层面较为薄弱,德育目标没有具体的丰富内涵,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我们的班级道德教育实践也受到了深刻影响而变得空虚,没有落实的着力点。
同时,在对德育成果的考核中,更加重视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出现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的现象,现今社会中有很多学生懂得不少道理,但道德只停留在嘴上,没有内化于心,依旧在同一个问题上屡错屡犯,这也是德育目标不明确,没有落到实处的体现。
2.德育形式陈旧
德育应注重言传身教,这是中国德育的传统。如今,中小学德育的实施大都依赖德育课堂,所谓德育只强调道德教育理论的灌输,忽视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德育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通过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教育,不仅单一老套,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更可能让学生从内心抵触这种说教式的德育方式,取得相反的教育效果。
3.德育素养不高
当前德育的主力军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许多班主任自身德育素质不高,对学生德育建设工作的理解不够。这是因为教师长期接受的是学生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观念,在素质教育的思潮下,一时难以调整,难以很快适应和投入德育工作中,找不准重点,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无法起到帮助作用。其次,对学生的评估目前只有成绩评定,但不适用于道德教育建设,教师无从判断德育的效果,从而及时进行策略调整,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级德育建设的实践途径
1.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
教师是班级德育建设的引导者,应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贯彻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事无巨细,教师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言传身教,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结合學校道德规范与时代特色,确立下一阶段的道德教育目标,让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习惯。
其次,教师应采取关爱激励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怀感化学生。教师要注意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道路,激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继续发展,达到整体优化。
最后,班级德育工作应该紧跟时代潮流,教师应采取丰富有趣的德育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消除抵触心理,寓教于乐的同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情感,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中形成认知。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级德育建设如果只依靠教师的力量,效果非常有限,需要认识到学生德育建设的主体地位。学生群体中的班委是班级中一支力量巨大的队伍,所以在设置班委时必须慎重选择,要对德育建设起到帮助作用。在选举的过程中,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选,展示自身的优点,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
再者,通过学生民主投票,可以让学生感受自己在班级内的主人翁地位,提升投身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和配合度,通过选拔,选出一个顺应学生心愿的、富有能力的班委会,可以为班级管理和建设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在后续工作中,不能放松对班干部的进一步教育,教师要对其进行培训指导,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班委之间要合理分工,相互配合。要形成学生自治模式,在班级内建立量化考核机制,由班委负责,表扬德育先进的学生,及时与表现不良者沟通交流,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民主监督机制,规范班委的作风,让班委带头形成模范带头作用,使班级成员共同参与班级建设,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建设班级德育环境
德育的环境,包括实体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等抽象的内容。小到教室的布置、课桌的摆放,形成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大到社会对德育的态度和行为。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中的班级无疑是影响学生最大的地方。要从改变陈旧死板的教室布置开始,由学生共同参,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理想的班级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德育的软环境,从良好的班级氛围开始,包括但不限于人际关系、学习氛围等,在学生中形成互帮互助、携手并进的意识。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德育活动的开展,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的建设,要以平等交流为前提,教师学生亦师亦友,相互信任。
4.健全社会德育机制
尽管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养成良好习惯和崇高品德的教育不能全由学校教育承担,还需要全社会建立一套完善的指导机制。
首先,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完善政策法规,规范有关管理,净化文化环境。同时,要规范和扶持学校之外的德育机构,继续实践和探索德育理论,推动德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指导德育工作有序开展,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增加学生的课余生活。班级德育反映社会文化的影响,有选择地投射社会风气、社会价值取向,在社会上推行完善的德育机制,保障社会形成良好的德育风气,对班级德育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之,班级德育建设是新时代德育的一大突破点,是现代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具有民主、开放、创新等优势。此外,班级是团结师生、凝聚力量的学校组织,也承载着学校德育的主要职责。传统的班主任德育管理,强调教师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创新的班级德育建设需要学生参与德育,并不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自己,自我探索、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方位提高班级德育能力。教师要切实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关爱学生、創新德育方式等途径来优化班级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同时社会和家庭也必须为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侯佳欣、孙永振《高中班级德育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2] 王建云《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索》,《名师在线》2019年第11期。
[3] 徐文兰《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卫生职业教育》2013年第12期。
[4] 郝晓燕《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探索》,《职业》2012年第21期。
[5] 赵祖地、廖曰文《班级、年级德育工作评估的探索》,《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