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艳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小说内容的占比较高,同时也会对学生成绩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然而当前初中小说课教学存在教材利用不充分、学生个性难展现、文本内容挖掘程度不够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给予及时解决,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帮助,而这些也正是本文讨论的要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说教学 《孔乙己》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38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体裁,它侧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利用环境描写和故事讲述,对特定的社会生活进行形象且广泛的反映,与其他体裁形式比较起来,小说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艺术感染力。鉴于小说的体裁特点及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小说教学工作做好,将非常有助于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写作等多项能力的提升,使其社会认知、文学素养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
一、初中小说课的问题
1.文本内容挖掘不深
文本内容挖掘不深的问题,在各种体裁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对于小说而言,该问题则突出表现在未能从小说特色出发,进行人物与情节的梳理及更透彻研究方面。实践证明,若想使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从内容出发,进行与文本形式相适应的教学引导非常有必要,而现实中却有个别教师无法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他们以千篇一律的教法应对教材中的各个篇章,教法针对性不强,从而使学生无法从艺术的视角聚焦小说,缺少对人物、情节的密切关注,这必然会造成课文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2.学生主体不受重视
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的参与,二者相辅相成,尤其是学生的活跃介入,将保证小说课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然而,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很容易出现有限课堂时间内教师滔滔不绝讲述,学生对教师反复强调的内容死记硬背的做法,这种做法不适用于绝大多数文章,尤其不适用于小说文本。如果教师可以改变这一问题,将小说的优势利用起来,找到小说和学生之间的兴趣联结点,保证学生主体受到充分重视,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教材功能未能发挥
在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教育与学习策略,像在部编版教材之中,完善的助读系统便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其中单元导语对重点内容的指出、预习提示对备课过程的指导、课后练习对于知识能力的巩固等,都很值得重视。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未能从单元及文本具体要求出发改善教学效果,忽视了教材的功能。例如在《孔乙己》课后的题目中,有与写作相关的训练,但很多教师未能将这项训练呈现在课堂上,由此弱化了教学效果。
二、小说课教学优化要点
1.深入挖掘文本内容
对于小说而言,可供深入挖掘的内容很多,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或者是篇章结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在学生孜孜以求的努力,以及教师的正确指导之下,结出丰富的挖掘研究成果。挖掘过程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正视小说文本的特点,从特点出发给学生提供恰如其分的提示。现以人物形象分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对于小说来说,人物是重要构成要素,小说通常会利用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故事显得更加形象生动。所以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使其能够以小说创作时代背景、故事发生时代背景等,有效分析主要人物乃至次要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基本情节之后,分别从外貌、语言等多个方面,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完整分析。在分析之后,大家将会意识到,小说描写了孔乙己这一人物所具有的习惯特点:到酒店喝酒不拖欠酒钱,会把茴香豆分给小孩子来吃,这些习惯是他本性善良的外化,而他又坚守偏激的读书至上理论,生活在幻想之中,不愿意通过劳动维持生活,这反映了人物的复杂性。上述分析确保学生从人物的角度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突出了小说体裁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特点。
2.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技巧、体验等传达给学生,从而达到韩愈所说的“传道、受业、解惑”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而有些教师正因为这样而凡事求全、事必躬亲,却无形中忽略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越是优秀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作品,越需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使之从兴趣出发,主动深入到文本之中,和小说的作者、教材的编写者发生对话。这样,利用持续不断的小说审美内化活动,保证学生的参与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让其针对特定内容的文化审美和道德修养日益完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作品之中,以有效的品读和感悟形式,体会小说人物的情感等。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便需要紧扣学生实际情况及兴趣点,要求学生以“孔乙己是一个‘半字之人”这个主题对文本做出深入解读,实践中,先使大家从小说中发现同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相关的,暗含“半”字的语句,学生在研读之后,可以分别用半分功名、一半言语、半个身份、一半身高等做出总结。接下来教师提出指向性更明确的问题:从这些“半”字,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因为有感兴趣的点作引导,学生将很容易形成探究热情,并在课堂上获得比较独特的认知体验,自我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将取得理想效果。总的说来,这种效果的取得,所依靠的不是教师的“灵机一动”,而是需要其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认真研究学情、紧扣学情,在深入探索之后,进行理性抉择。
3.發挥教材强大功能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课程需要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为重点,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语言积累、语感的机会,最终使之能够正确、熟练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在形式上做出相应的设计,特别是较注重对小说语言的品味与理解,如在其单元导语、课后习题等多个方面,均有相对明确的语言品味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完成教学设计而正式授课时,均可参考教材要求,做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优化。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部编版教材的单元导语中明确了欣赏小说语言的要求,而课后习题中也有相应的分析具体语句的内容,教师可把这些要求融入教学方法之中,比如可让学生参考书后习题,分析“排”和“摸”两个字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境况变化?这种变化描写对于人物刻画的作用是什么?总之,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面,小说可用两种形式完成教学,一是教读,二是自读,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从教材体系中发现相应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将其自主地应用于小说学习中,并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把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相结合,帮助学生从教材中寻找思维与能力发展的灵感。
总之,小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对象,在语文考试命题时也往往受到青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平时教学中,充分注意小说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巨大价值,在明确文本解读效果、学生个性展现、教材结构应用等方面的不足之后,分别对这几项要点进行调整,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理清作品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作品脉络等,帮助其全面提升语文成绩及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褚治明《〈孔乙己〉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
[2] 张永杰《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赜》,《成才之路》2019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