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肉价格急跌现状分析

2021-11-26 14:44□曹
山西农经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养猪猪瘟养殖场

□曹 晶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1 研究背景

猪肉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肉类品种之一。据估计,我国日常饮食中1/3~1/2 使用猪肉作为食材。猪肉事关人们生活与国家安全,与粮食供应同等重要,甚至有人提出“猪粮安天下”。一般年景要满足我国市场需求,需要5 300 万~5 400 万t 猪肉。由于一些原因,2019 年我国猪肉产量严重下降,仅4 255 万t,下降幅度约21.3%,算上当年进口的300 万t,仍大大低于市场需求。2020 年市场上猪肉严重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数倍上涨,对百姓生活造成了多种不利影响,同时引发其他肉食品价格连环上涨,造成物价消费指数CPI 上涨。

人们普遍认为,猪肉生产减少是非洲猪瘟发生和环保措施施压(中央环保督察、南猪北养)叠加效应引起的。猪肉价格上涨引起了国家重视。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生猪恢复生产的政策措施。在市场价格暴涨、涨价效应刺激以及国家政策措施良性引导下,规模猪场不断涌现,扩产改建到处出现。国内、省内养猪数量和出栏量迅速增加,市场猪肉生产、供应已达到了2017 年80%~90%的水平。自2021 年3 月起,生猪价逐步下降。根据生猪价网消息和市场调研可知,2021 年6 月5 日生猪价格已从32~40 元/kg下降到16~20 元/kg 甚至更低,猪肉价格也从70~80 元/kg 下降到20~25 元/kg,造成了生猪、猪肉价格急跌的局面。

猪肉价上涨,普通百姓“吃不起,受不了”;生猪价下跌,养猪效益显著降低,养猪生产者“赔钱,叫苦连天”。猪肉从上涨到急跌,给养猪生产、百姓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稳定养猪生产至关重要。

2 养猪业形势及猪肉价格变化情况

2.1 养猪业形势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大规模猪场在2020 年激进扩增,推动了生猪出栏量增加;2021 年出栏量预计将比2020 年增加19.2%,达到6.13 亿头;2021 年猪肉总产量将达到4 927 万t,比2020 年增长19.8%。

2020 年以来,各大养猪公司出栏肉猪7 808 万头。由表1 可知,根据2021 年各大养猪公司出栏计划,2021 年规划出栏1.90 亿头,同比规划上升142.9%。按照正常中国年上市生猪6 亿~7 亿头计算,排名前22 位的养猪公司生猪上市数量将达到中国年上市生猪数量的30%。市场占有量大幅提升,将大幅压缩中小散户养猪空间,对猪肉价格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表1 各大养猪公司2021 年出栏计划

2.2 猪肉价格变化

2021 年春节之后,猪肉价格开始“跌跌不休”,除了年初短期维持了一段时间高价外,之后猪肉价格一路下滑,甚至节假日和用肉高峰期也没有对猪肉价格产生影响。大多数生猪养殖户都没能料到,4 个月前还“高高在上”的猪肉价格跌落速度这么快。

从猪肉价格看,2021 年1—2 月,猪肉价格在春节前进入旺季,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猪肉价格保持在45~48 元/kg。春节之后,猪肉价格开始“跌跌不休”。2 月18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3.07 元/kg,比节前下降5.1%。2 月22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0.69 元/kg。5 月,猪肉价格进一步快速下跌。5 月11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8.48 元/kg,较前一日下降5.1%。

由图1 可知,同期生猪价格跟随猪肉价格下跌,而且整体跌幅更快。2021 年1 月初,生猪(外三元)价格在35 元/kg 以上,但是6 月8 日生猪(外三元)的价格已经跌穿16 元/kg,跌幅超过50%。

从全年看,6 月是分界线,进入7 月就是下半年。根据多个平台的监控数据可知,进入6 月以后生猪价整体维持在持续下跌的状态,相对于年初的价格来说,很多地方跌价已经超过1/2。

3 猪肉价格急跌的原因

猪肉价格涨跌主要是生猪供应增减大幅变化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1]。通过对市场和生产经营户的调查研究发现,近一段猪肉价格急跌的主要原因如下。

3.1 生猪生产恢复加快

2020 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养殖行业困难,猪肉价格上涨。2021 年国家发布《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在2021 年底前将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的目标。该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补贴补助方面。根据养猪规模大小,给予20 万~80 万元补助。生猪良种补贴,每头能繁母猪每年不超过40 元。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年结算发放1 次。要求在3 个月内将补助资金给付到位。

第二,养殖用地方面。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养殖圈舍、场区内通道及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取消“15 亩上限”规定。鼓励养殖设施建设和建楼养猪。

第三,禁养区划定方面。依法科学划定禁养区,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之外,地方性其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划定禁养区的依据。不得打着环保等名义搞“无猪县”“无猪乡”。严禁采取“一律关停”等简单做法。

第四,保险方面。将能繁母猪保额从每头1 000~1 200 元增加至1500 元,育肥猪保额从每头500~600 元增加至800 元

第五,贷款贴息方面。延长种猪场、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实施期限,增加支持范围。

第六,运输方面。从2019 年9 月1 日起,对整车合法运输仔猪及冷鲜猪肉的车辆,恢复执行可以走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政策,免收费用。

第七,抵押贷款方面。辽宁、河南、广东、重庆等地开展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具备生猪活体抵押登记、流转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种猪场(地方猪保种场)、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加工企业,可以给予贷款。

第八,农机方面。所有适用于生猪生产的机具品目,原则上全部纳入省级农机补贴范围。对生猪养殖场(户)购置设施,如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应补尽补。

2018 年以前,养猪是中小养殖场和散户的事情。虽然也有不少大型集团化公司养猪,但占中国养猪出栏总量不足10%,可以说猪基本上是由中小养猪场和散户养。2018 年下半年,非洲猪瘟来临,养猪业重新洗牌,中小养殖场和散户基本被踢出局,大型集团化公司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大公司在投资上可以大面积布局,平摊风险,在种猪场建设、引种方面做到“养猪一盘棋”,尽管非洲猪瘟导致损失惨重,但凭借剩下来的猪仍能“站在风口上翻盘,傲视散户”。大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在防控非洲猪瘟道路上比中小养殖场和散户高出好几个层次,能够实现损失最小化。

2020—2021 年,大公司基本已经找到防控非洲猪瘟的方法,而中小养殖场和散户尽管不像刚开始那样措手不及,但仍没有足够力量做到可防可控,且一旦有疏漏再无翻盘机会。

2020 年至今,各大养猪公司出栏肉猪7 808 万头。根据2021 年各大养猪公司出栏计划,2021 年规划出栏1.90 亿头,同比规划上升142.9%。大公司市场占有量大幅提升,将大幅压缩中小散户养猪空间,对猪肉价格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2 月,非洲猪瘟疫情阻碍了某些地区养猪生产恢复,主要是影响北方地区。这种情况发生在全国整体产能已经显著恢复的前提下,因此只会延缓产能恢复速度,不会逆转这个趋势。行业里面存在的“逆转”观点,导致一些猪场对春节前后猪肉价格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随后,其压栏行为导致3 月底和4 月初猪肉价格大幅下跌。

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2 月市场上囤积了大量冻肉,这些冻肉的释放是导致3 月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国2021 年第1 季度进口猪肉约117 万t,相比2020 年增加近30%。随着全球猪肉价格从年初开始涨价,预计中国进口猪肉量在2021 年下半年开始下降;2021 年进口量仍比较高,达到380 万t。2020 年是猪肉进口高峰,全年进口440 万t,相比2019 年增加了1 倍。

3.2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

从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来看,出现疫情的地区封小区、集会婚宴等被取消和限制,导致猪肉需求量受到影响。当前生猪生产总体势头良好,但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带来了较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饲料、兽药等生产物资运输受阻,多地养猪户出现了饲料供应短缺问题。养殖场工人返乡回程受阻,造成用工紧缺。受此影响,一些新建和改扩建的猪场不能正常开工,工程进度延迟,使产能恢复受到一定影响。

2021 年,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苗普及以及防疫成功,政府着力推进尽快恢复生猪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继续坚持生猪生产恢复和非洲猪瘟防控两手抓,落实各项政策部署,统筹做好压实地方责任、督导政策落实、强化监测调度、加强疫情防控、加快扩充产能等重点工作,使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消费的影响降到最低。2021 年上半年,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往年的水平,猪肉价格急剧下滑,回到正常水平。但是国内一些省市不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酒店、宴请等受到影响,影响了猪肉消费。

3.3 非洲猪瘟发生概率降低

目前,养猪场普遍加强了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规范化管理,慎重引种,减少引种频率,尽量使用精液引入[2],采取自繁自养与全进全出,减少交叉感染机会。进行单元化饲养、同批饲养,避免因同一养殖区内猪年龄差异或从外面引入而导致交叉感染等问题。外地引种的生猪到达生猪养殖场后不能立即并群,要先隔离观察30~45 d,确保无病才能入群[3]。

第二,完善和加强进出口管理。车辆、人员、物品必须经有效消毒后进入。严格管理场内其他动物,非必要尽量不养殖。人员、物品进出必须要由专门人员批准[4]。

第三,加强猪只其他疫病防控和基础疫苗注射,提高猪群免疫水平[5]。加强温度、湿度、通风管理,使猪只健康生长。

这些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使猪的养殖效率和成活率进一步提升。

3.4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使猪肉价格进一步走跌

2021 年国内非洲猪瘟情况如下。

第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养殖密集区的规模场,受损程度8%左右,目前散户受影响较小。由于东北地区调出量较大,可能加大疫情传播范围。

第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中标率达到20%,但是受损率不高,预计2%~3%,很多养猪企业“带毒”生产。

第三,华东地区。山东胶东、鲁南地区受损严重,达到50%。目前有养殖户表示“拔牙”效果不理想,以出小猪为主,对2022 年3—4 月生猪出栏有影响。江苏1 月20 日至1 月底疫情比较严重,其中有“小非”和“疫苗毒”影响,部分企业母猪或减产60%~70%,1 个9 万头育肥场和5 万头母猪被清空。

第四,华中地区。河南受损率较大,母猪受损率在40%~50%。2021 年1 月中旬至今,湖北省非洲猪瘟较为严重,受“小非”和“疫苗毒”影响,集团场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母猪受损率30%~40%。湖南省影响不大,零星复发,集中在永州和郴州,受损程度5%左右。当地屠宰场小猪从湖北和河南过来比较多,养殖企业以售卖大猪为主。

第五,华南地区。目前广西北部受损严重,疫情由北向南传导,广西受损率在18%~20%,肉猪母猪受损率5%~10%。温氏受损较大,其他企业情况尚可。

第六,西南地区。川渝地区母猪受损率大概10%,100 kg 猪影响约40%,年前抛售较多,年后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的概率较小。云南受损较小,5%左右,多在楚雄和腾冲地区,部分场出现清场情况。

第七,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受影响较小,新疆暂无此方面消息。

此次非洲猪瘟疫情中,山东、河南、江苏、湖北较严重,部分规模场母猪受损率40%~50%。其他地区受影响较小,呈点状复发状况,母猪受损率在5%~10%。此次疫情处理方式以“拔牙”为主,但效果不理想。非洲猪瘟疫情引发养殖户恐慌抛售,提前出栏现象多,这对节后以及6—10 月生猪供应有较大影响,节后甚至可能出现断档情况,影响了生猪产能恢复,但猪肉价格仍走下跌趋势。

养殖户看空后又因非洲猪瘟疫情持续不断加大出栏量,规模场出栏也陆续增多,屠企收猪顺畅,加剧了猪肉价格下滑,多地有二次降价现象。养殖场户积极出栏,屠企收猪顺畅,然而消费端疲软依旧,消费需求增量有限,供大于求,部分贸易商亏损严重。屠企持续压价收猪,导致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甚至有个别养殖场户在行情低迷和疫情双重影响下降价出猪。

3.5 消费低迷,供大于求

出栏头数恢复正常,但是猪肉供应量“恢复”超常。“数”和“量”不匹配,加上“需求端没有明显提振”,价格下跌走势由此形成。冻品猪肉恢复流通后,2021 年3 月中央储备肉投放的2 万t 猪肉以及2021 年1 月和2 月累计进口的90 万t 猪肉和猪杂碎陆续进入市场,增加了市场有效供给。从终端消费情况看,“五一”会对消费有一定提振作用,但随着天气转暖,猪肉消费仍较疲软。综合以上分析,预计短期内猪肉价格会继续下跌。

4 结束语

2021 年上半年,除年初短期维持一段时间高价外,猪肉价格一路下滑。存栏量增加、消费低迷、养殖水平、养殖场对生物安全重视程度提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双疫情影响,导致猪肉价格持续走跌。生猪产能恢复将带来生猪价格回落,虽然未来价格可能发生季节性反弹,但生猪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或许不会再出现猪肉价高的情况。

猜你喜欢
养猪猪瘟养殖场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多国发生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