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管晴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民航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 郑州 450003)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具备一定的品牌性。在大力发展郑州航空港背景下,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加强对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课程的研究对形成具有航空特色的专业理论课程有理论贡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自2002 年开办空乘专业以来,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历经18年的发展和积淀,凝练出管理特色鲜明、播音与主持能力突出的亮点,专业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毕业生在各航司不但能够灵活使用客舱广播保障客舱安全,还让高品质的客舱广播成为提升航司的服务品质关键要素之一。《航空播音(双语)》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航空服务与管理综合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客舱播音经验,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英语、粤语播读广播词,把握安全类广播与服务类广播的异同并掌握相关特点与风格,能够根据客舱环境顺应语境、驾驭现场,维护客舱安全,提高客舱服务质量,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师—学生”点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大多数高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尽管在授课课堂中融入了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不能适应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从信息化教学(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慢慢得到推广和应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得到不断的提升。从最初出现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到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再到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都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目前,大量的课程研究局限于MOOC 或播音专业学生的探讨,前者仅从大范围在线公开课出发,校园的实际教学环境中水土不服;后者因学生入学基础情况与教育培养方向、就业方向的不同,学情与本专业结合不佳,所得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式与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多有不符。
将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航空播音(双语)》专业教学中,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扬长避短,紧抓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指导该课程教学设计,构建与时俱进课程体系,打破专业壁垒,拓展人才培养的宽度,特别是通过艺术类专业的独特优势,与思政内涵和美育外延联系起来。形成紧跟时代发展的专业特色,有助于形成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有助于高校各文科专业的蓬勃发展。
将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航空播音(双语)》专业教学中,能够突破学校教学条件和资金的限制,突破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场地的局限,让教学效果最大程度体现,消解学生所形成的岗位能力与现实中航司与其他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经过前期相关课程学习与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对于航空服务行业发展、航空公司需求与期望也有了初步认知与判断。但是因为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个人学习意愿差异较大,在“齐头并进”的课程教学中很容易产生膨胀自满或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学校所教授的学习知识因眼界的拓宽、信息来源的增多,不可避免的产生浮躁、轻视心理。
面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需求众口难调的困境,囿于学时与班额的限制,经常出现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部分学生客舱播音技能提高不显著、未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情况,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还会影响学生的航司面试结果,对我校空乘专业就业率造成负面影响。
现行的传统考试方式仅使用一张较为固定的试卷来检验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按照常规题型选择为客观题与主观题,客观题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与判断题,主观题为简单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但是,《航空播音(双语)》的课程教学目的并非让学生在纸面上作答,而是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将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对于一般理论性课程其实践性质能强。故而,局限于纸质试卷的考试无法考察学生的语音掌握情况、感情表达情况与语言表达副语言的驾驭等多种需要“听”和“看”方可判断的项目,对于知识面的覆盖、实践技能的掌握、个人收获的大小的评价都难以全面把握。
目前,高校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仅参考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大概率以“课上点名”也就是学生出勤率决定,部分课程还会参考学生课上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打分。但是,这种“课堂问答”内容有限、学生参与程度有限,并且评判标准难以达到标准化、清晰化,有效性欠佳,同样的,“点名”也只能确定学生是否出席,但出席后有多少精力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难以判定。甚至于如《航空播音(双语)》这种理论课程,其班额人数多在80-120 人之间,类似这种需要学生都投入其中、需要学生大量练习的课程,“大班额”无疑是一场“噩梦”——学生学无所得,教师教有挫败。故而,屈从于大班额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只能相对单一、粗暴,即为是否出勤、是否参与课堂互动、是否完成作业和期末考试是否及格,各种评价标准仅存“是”与“否”,无详细分级、无个性化考量。
《航空播音》在线开放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避免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填鸭式“满堂灌”,教师的角色由灌输、说教者向引导、支持者转变,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体验学习等方法综合起来,注重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改变传统教师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低头族”的现象。2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维度的分类组织,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实现全方位指导。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明确知识要点和关键问题,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完成线上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音频和案例的学习;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设置练习题,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阶段性学习结束后,通过在线测试学生学习效果。学生针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线下集中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在线开放课程的开设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加强师生课堂与课下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的交互式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导学习过程,成为课堂的主角,自主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变成课堂的“主持人”,师生通过开放与共享的教学平台,实现学生、教师、课程和专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课程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总评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比40%-50%,来源于课程资源平台的线上作业、课堂互动、签到、音视频任务点、章节测验、分组任务、章节学习次数、讨论参与和线下学习行为得分。终结性考核占比50%-60%,通过理论知识题库测试与模拟情景客舱广播的实训项目考核,对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测评,检验教学活动效果,全面反映学生对《航空播音(双语)》课程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学有所获。
当然,以《航空播音(双语)》课程为例的SPOC 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机制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如面对动辄百余人的个性化作业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时间与经历进行认真批改?组织线上测试时学生的视频、音频录制质量好坏是否影响该生的评价成绩?面对多种型号的手机、平板电脑,APP 的兼容性是否能够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一个个解决。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不是某个特殊时期、特殊政策而之前的临时方案,而是紧跟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适应教育大数据时代的巨大变革。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新兴方法,在新兴之初就建立多维度、全方位、动态化的评价体系对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回归教育的初心,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为接受教育的每一个学生的长期正向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