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杰
(七台河职业学院思政部,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近几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整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相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生产一线对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迫切需求相比,则显得步子有些太慢、力度过小、效果不够明显。关于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比如开展研究性教学、专题教学、讲座式教学、团队活动教学等,成果较为突出。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的变革,催生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拓宽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载体,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运行,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联互通、互联互学、互联互动、互联互促为新理念与目标,通过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理实融合、强化保障机制来构建新时代思政课互联互融的实践教学模式,对高职思政课“多元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做出合理性分析,以此为契机,构建一种新的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体系,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吸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认知模式,打破主体和客体二分的传统模式,除了强调个体知识建构,更强调社会认知的共建,对知识的主体和主体间的关系有合理的认知,能够在同一个建构主义的框架下研究,为“多元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增添新的内容。学生们在接受新的政治理论知识之前,他们的头脑中对一些政治常识和当今的政治形势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初步的认知。这就需要思政教育者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认知,建构新的、正确的看法和观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职思政课“多元互动式”实现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实践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交融碰撞,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较有利地助推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深入理解,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优势所需要的导向性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体系,完善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体制和机制,从专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转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思政理论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政治信仰、爱国精神、价值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未来发展,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与实现自己个人潜能相一致的人生价值,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积极主动性,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备辨别是非、善恶与美丑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感受理解思政理论的知识和基本观点,进而更好地提升内在的理论素养。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出发,通过实践教学有效的实现形式,来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1],深入分析“多元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要以专业教学为导向,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确保形成知识结构严谨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要时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真正从实践当中获取知识能量,掌握党的基本理念、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消除学生的思想困惑,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从多个角度审视互动式教学存在的不足,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服务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元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个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是中心,老师引导实践学习为关键,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手段为支撑,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维合一,使学生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立德树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策略和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往往在具体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教育者忽视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职业和社会、责任和使命中发挥的作用,对多元化实践教学课程定位过于狭窄,认识上比较僵化,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很多思政理论课教师认为只要讲好理论课就可以了,缺乏对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将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割裂开来,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的认知上比较僵化,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少,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对思政理论课程的喜爱,更没有办法去领会思政课理论的核心内容。高职学生思维敏锐,稍加引导就可以使其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塑造良好品德修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重视,很多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和教学竞赛的活动,以此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程,但在现实的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思政理论课仍然存在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方法不灵活,课堂实践不生动等问题,归其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没有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缺乏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为创新者强。”[2]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门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高职思政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其作用不可替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所以,思政课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根据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精准滴灌。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托课堂、校园、社会多种模式授课,充分结合历史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同时,多措并举,利用多种平台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利用平时成绩表现给学生加分,并适当融入实践教学,比如:课堂演讲、讲好中国故事、学好党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社团活动等,精心、用心设计“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每次实践课后都做教学反思、教学记录,统计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注重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校园、社会的各项实践环节任务之中。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思政课教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之中。不忘初心使命,不断学习理论,将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做到润物细无声,切实增强思政课育人魅力。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要以史为鉴,传承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砥志研思强理论,赓续红色血脉,力学笃行润教学,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将伟大建党精神、红色血脉融入教学之中,用扎实的理论指引学生探寻真理,努力探索思政课全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在理论与实践中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当中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3]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师应该具备这种能力,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体系,更好地管理好学生、教育好学生。经常和学生探讨学情,线下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相互交流与沟通。发现实践模式探索的问题短板,及时补齐。教师要重视起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互动交流秩序以及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有效地讨论交流,从而获得一定的学习成果。[4]从建构主义视野的角度出发,引领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走出课堂,使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性认同。以理论和实践有效统一的实践模式征服学生,用事实的力量,实践的经验感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眼球,提升学习兴趣,主动预习,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理论,丰富思政课内容,以多彩的实践视听效应凸显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点,使思政理论课“多元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功效。
宋代苏轼在《思治论》中说过,“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在“多元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针对于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方面还不足,需要攻坚克难,不断追寻。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际上是一门艺术,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忽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对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视度不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实践环节,将教学过程变为乏味的理论说教,无法做到知行合一。要追求“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三合一实践模式,以学生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围绕这三种模式而展开的实践教学必能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将课程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使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融入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认真思考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高屋建瓴地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总体设计,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5]实践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注重师生互动,依托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从学生的个体需求出发,贯彻新发展理念,力求切合学生实际,赢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只有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定好位,真心喜欢认同这门课程。
在我国将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的时期,新的蓝图徐徐展开,壮阔的“十四五”规划即将起航。习总书记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来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时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多元化实践教学有机融入渗透于思政课堂全过程,巩固根基、发扬优势、补齐短板,形成学习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阵地作用,为国育栋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更多的青年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