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成刚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在我国高校教学中,起步较晚。1919年约翰.R.康芒斯在其著作《产业信誉》中首次提到人力资源的概念,尔后在1921的著作《产业政府》中再次使用,但当时也是仅仅有一个概念而已,与现在我们所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相去甚远。20 世纪初,杰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明确了人力资源的定义,认为人力资源是一种特质,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资源。有了人力资源,企业才能长久发展,但人力资源须经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地进行开发利用。而所谓的人力资源,就是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的综合。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次更明确了人力资源的概念,认为人力资源就是人身上的一种独特能力,可称之为资本,它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数量。到英国的经济学家哈比森时代,人力资源的概念尤为明确,他提出人力资源就是一笔财富,是属于国民财富的一种基础,是一种推动国家前进、促进社会文明帮助企业发展的主动力量。哈比森倡议去发现人们的才能,注重人才,奖励人才和技能。从此以后,人们对人力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多。
在20 世纪90 年代,我国有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接轨,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的授课内容,因为只是偏重于理论,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走进社会或进入单位独当一面。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旧有窠臼,树立新观念,勇于实践,在教学上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要更广泛的拓展教学内容,更新的考核方式,以检验学习效果。我们需要为学生寻找广阔的实践平台,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机会。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工作当中,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就要说到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到位,其他各项管理自然水到渠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理论,并且将理论熟能生巧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众所周知,我国的各大院校都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看出各大院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视,这也是社会的需求。时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最缺少的就是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在生产中、在管理当中,出现了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我们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目标明确,就是为了给社会培养高层次、有水平,具备实际能力,有高尚品德的员工。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性很强,做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如果脱离实践,只是掌握了相关理论课程,难以掌握解决基本工作问题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应该着眼于让学生获得应用理论的实践能力,但传统观念积重难返,因此必须对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往只重视理论的教学方法,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这是对人才进行充分管理、开发和科学地使用。人才是社会上独特的财富、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的生命,对人才的管理不当,以及错误的使用人才,那么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前景堪忧。因此,对人才的管理和使用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元素,对教学进行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的人才,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就业。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其进行改革的话,难度颇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速度,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中,首先要关注,改革中的重点。首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人人皆知,灌输式、填鸭式,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主体,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进行例行公事的阐述,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们不能错误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固然天经地义,但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为的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这种教学理念与社会的需求完全相背。社会需求有能力的人才,需要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随着人人都能够受到教育,随着知识的普及,拥有一般知识者比比皆是,但是知识不足以支撑一个人能够解决疑难问题,不代表他拥有超凡的能力,赵括谈兵误国误己,一个人不注重实际能力,只注重知识的掌握,终其一生,必然难以充分实现其个人价值。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个人在社会上才能大展宏图,有所作为。我们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一定要把构建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系作为教学重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拓宽教学活动的内容。
时代在飞速前进,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随时更新。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才的管理,其实不然。对人才的管理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人的管理,一方面是对才的管理。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首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性、提倡人伦,宣扬人的美德;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然后再实现对人才的管理,团结每一个志同道合者,争取每一个意见相左者,让所有的人都齐心合力,一心一意地对企业做出服务和奉献。如此,才称之为实现了对人才的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人是第一位的,才是第二位的,人是重点,才属于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每一个人内在的需求、他的学习特点,以及他的学习能力等等,其中很重要的是他的学习动力,因为只有学习有动力,才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的学习动机正确无误,除了因材施教以外,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这是学习良好的基础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学习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会越来越强大,学习能力自然是水涨船高。
(一)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歌德这句话用到教学方面非常适合。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把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反复讲述,但发现学生掌握了成套的理论,但在实际工作当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却束手无措,或常常失误。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一再声明,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市场需求和人才教育产生了矛盾,我们应该反思,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给学生增加实践的机会,让其学有所用,增加自信,鼓励他们多参与实践,明了市场的需求,激发其创新意识,多在课堂上设置实践能力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深入理解,策略种种,不一而足。
(二)让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引导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之中,对教学进行改革,就是要打破学生被动的学习这一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实践,运用理论进行思考,运用所学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结合教材内容,选取经典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探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点评,让学生明了案例的作用原理。这种教学,做到了学以致用,让学生感悟到理论的价值,以及学习对于工作的意义,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
(四)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设想自己,参与了工作,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让所有的同学参与讨论,教师进行评价,让学生们认识到正确应用理论,正确领悟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五)布置社会实践和调研作业、改进学业考核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进行成绩测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考试成绩,但考试成绩并不说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追求学习成绩、注重考试分数合情合理,但恰恰就是这种考试,决定了学生注重理论内容而疏于进行深入思考,他们认识不到理论产生的积极因素,领悟不到理论发展的意义。在这种情形下,轮到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往往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增设实践能力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分,并将分数计入学习成绩之内,以此提升学生对实践的重视,这样教学意义重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丰富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寻找更丰富的课外读物来阅读,拓展眼界,对课外阅读写读后心得,密切关注社会的经济发展,了解行业的动态,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并深入交流。
(七)探索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由学校出面寻找适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用来工作的岗位,请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学生通过实践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企业通过和学校的合作能够发现适合本单位的优秀人才;反过来学校也应该请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和有经验者到学校参与课堂教学,这样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请教他人和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理念。
(八)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的考核机制。目前的考核普遍沿用学习成绩考查方式。该种方式片面性显而易见,因为仅能看出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和做题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反映。一个全面完整有效的考核机制应该是卷面分数与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二者的结合分数。如果仅仅是呼吁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化实习,却不将其与学生的分数相结合,学生可能仅仅是凭着自觉或者兴趣来实践,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只有将实践环节当成一种考评机制来实行,才能确保学生切实重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变化也相应带来了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通过一系列的机制上的改革,更加契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
大多数学生,满腹经纶,但缺乏实践能力;走向社会,依然是赵括谈兵;因此我们教学一定要适合市场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才会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