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300)
任何一个行业的服务质量都有可能影响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服务意识,夯实职业素养。究竟什么是服务意识呢?服务意识是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客人自觉产生的强烈为客人服务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主动的,发自内心,而不是被动的,受其他因素控制的。服务人员只有建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才会有好的服务态度,才会为客人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服务。旅游服务人员其服务态度的好坏,对于一个旅游公司,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对于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调查,部分中职旅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学生服务意识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中职院校的旅游教学质量没有达到根本上的突破。
(一)部分学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意识薄弱
调查研究显示,导致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服务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他们对于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旅游行业的热情程度不高,影响到了他们对于旅游职业的认知程度。在校学习期间,虽然教师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对旅游专业的系统了解,但是由于学生们是刚刚接触旅游专业,缺乏关于本专业的相关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无法引导他们主动开展专业的实践作业,很多知识只是停留在教材上,影像里,加上思想上对服务行业上的偏见,使得部分学生步入社会后,不愿从事本专业的基础工作当中来。他们会根深蒂固地认为旅游服务行业的工作过于低端,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不能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不仅如此,部分学生对于我国旅游行业没有全面认知,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真正地接纳旅游专业,中职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导致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意识薄弱。
1.教育环境影响学生们的习惯
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中职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生活安逸的情况比比皆是,无论是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还是父母对于他们实施的教育,往往比较安松散自由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欠缺为他人服务,为他人考虑的思想,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学生家长在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并不会真正给孩子们走出去锻炼的机会,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存在着一定的抗拒心理。不仅如此,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往往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到了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的培养上,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训练。
2.学生的职业期望过高,服务理念模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些学生对于物质性的要求有过高的期望,对名牌产品产生了一定的需求。所以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会盲目的追求高薪,从而忽视了旅游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往往对于一些比较普通的薪资待遇或者工作环境提不起兴趣,认为这些薪资待遇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所以导致学生们对于旅游这个行业缺乏基本的认知。就目前来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能力以及服务态度要求越来越高,给游客带来良好、舒适的出行体验,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旅游企业的工作性质没有系统化的概念,企业实践没有到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们服务意识的重视。
3.部分中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对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技能的培训,甚至还有一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考试成绩,采取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点的学习方法进行专业学习,致使学生们缺少在旅游职业技能方面的学习。还有一些中职院校缺少与旅游企业的联系,没有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们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不能通过参加入企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不能亲身体会将来的工作环境,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缺乏职业技能指导,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一)中职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涯中的引路人。中职旅游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服务意识,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服务观念。中职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与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学习当中的困难和难题。通过采取面对面沟通了解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考虑到中职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往往会受到青春期成长问题的干扰,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及时解答在课堂上的困难,帮助学生们正确认知旅游专业,使他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思想观念。
(二)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时
中职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与旅游企业开展长期的实践合作。学校要针对当前的课程体系,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为旅游专业的学生适当优化旅游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们实践课程的学习机会,定期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相关的实践学习,摆正心态,正确认知旅游专业的特点。中职学校安排学生们进入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学校在教材的开发建设中,需要多多鼓励中职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突出教材当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旅游专业服务意识的教学思想。
(三)创新教学的方法,做到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旅游专业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必须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入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做到寓教于乐,全面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增强他们对旅游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们的服务意识。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与教学经验,讲述自己的实践经历,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将岗位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还原到教学课堂当中,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们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意识。
(四)强化校企合作,提供人才的培养平台
中职院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为旅游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并且可以为学生们争取岗位实习以及岗位培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旅游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并且让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职业难题向前辈、教师请教,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学会在工作过程中更高效地服务,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中职院校不仅需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同时还需要为学生聘请一些企业的师傅到学校授课,让专家来到学校为学生们开展相关的旅游教学课程,为学生分享自己真实的工作经历,加深学生们对于旅游行业的认知与发展前景,增强旅游专业对中职学生们的吸引力。
(一)搞好旅游人才发展规划。旅游人才发展规划是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校要根据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力求使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旅游人才素质提高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实现旅游人才持续开发与旅游业稳定增长的良性互动。
(二)确定培养目标。旅游院校方面,要明确定位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旅游院校的教学目标应逐步完成从”知识本位型”教育向“能力本位型”教育的转变,整合专业知识,树立全局观念;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学生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通过不断地强化熏陶,让学生认识到基础岗位的锻炼是在为他今后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打基础,也是走上管理岗位的必经之路,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这是任何岗位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既要有对客服务的意识,也要有企业内部各岗位间的服务意识,这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先决条件。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服务意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将课堂思政融入教学,为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多为学生们争取岗位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优质服务的思想理念,提高旅游专业职业技能,适应自己将要面临的工作岗位,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苦练内功,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行业标兵,为实现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