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2021-11-26 16:51冯丽华
魅力中国 2021年28期
关键词:创设精神环境

冯丽华

(香河县幼儿园,河北 廊坊 065400)

一粒种子的成长,离不开土壤的滋养,阳光的温暖,雨水的滋润,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让一粒种子吸天地之精华,破土而出,成功的蜕变成一棵参天大树。而在幼儿园里,一个个灵动的生命,稚嫩的笑脸,就像一粒蕴含着强大能量和潜力的种子,只需要我们给他提供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就可以破土而出,带来新生的力量。幼儿教师是伟大的职业,是引导幼儿成长的教育者,是引领幼儿健康成长的工作者。因此,本文就教师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提出建议,阐述精神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幼儿的多元成长。

一、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在《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指出,“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但是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是坏,都是因为环境的关系。”而风靡全球的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在幼儿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可见环境在激发幼儿的心智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处良好的精神环境,有利于促进心智的发展,提升精神品质,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能力,为将来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构建科学的价值观,树立合理的三观。现阶段,社会的发展愈加迅速,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精神品质与物质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从而影响常态化的生活与工作。为此,幼儿在成长时期培养坚韧的精神素养与品质极为重要,不仅有助于当下的成长,也有助于未来人生的良好发展。因此,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存在,能够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二、教师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核心

教师是勤劳的工作者,是伟大的教育者。对幼儿而言,教师不仅仅是教导知识的人员,也是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的管理人员。教师在构建幼儿成长的精神环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准确地了解到自身是精神环境构建的核心,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后续的精神环境建设工作。教师在构建精神环境时,既需要运用到专业的知识,也需要运用到父母般的关怀,让幼儿产生信任性,以此能够实现幼儿的健康培养,实现自身精神环境核心的功效,促进幼儿全方位的成长。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之中,而精神环境是人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它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是由幼儿园内部许多无形的社会、心理因素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

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儿童形成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特征。反之,则会让幼儿情绪不佳,整天生活在紧张甚至恐惧的气氛中,导致幼儿形成孤僻、胆怯、不信任的性格特征,扼杀了幼儿的童真和天性,而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传承者,他们的环境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从以往的教育实践来看,教师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更注重物质环境的丰富创新,忽视了的精神环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认识,而创设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恰恰是一个优秀幼儿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幼儿园教师就是儿童的“环境”。幼儿处于吸收知识的飞速成长时期,常将教师的行为习惯作为自身行事的准则,教师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导幼儿过程中,需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将积极向上、友好善良等品质展现给幼儿,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精神环境,提高幼儿的精神品质。

三、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具备的必要条件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物质是心理的基础。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场所的设施、材料,它是满足幼儿各种生活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最基本保障。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创设的物质环境,能够助推精神环境的有效构建,营造完善的精神环境。所以,教师在创设精神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周围环境中出现的不熟悉、不理解的新鲜事物会引发幼儿的好奇,幼儿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在班级活动区域的布置上,安排合理化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给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满足每个幼儿不同活动的场地。例如,有的孩子想画画,他可以选择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画自己想画的事物;有的幼儿想搭建桥梁,就可以到搭建区域选择需要的积木或是其他辅助材料,建起自己想象的桥梁或马路;有的孩子想看书,他就可以到阅读区域,安静地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想去的地方,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成长的需求,为幼儿制定科学的成长方式,为幼儿提供完备的学习设施,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二)为幼儿营造平等、尊重、合作的文化氛围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系统理论说明了在微观系统的环境中直接影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反映的是平等、尊重和合作的文化素养,而这些文化素养的形成和建立,是在儿童时期开始萌芽的。在幼儿园及班级的人际关系中,做到平等、尊重、合作,无论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还是幼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应当遵守公共规则。例如,班级公约是在整个班级里,每个人都要遵守的公约,不是针对幼儿设立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或是其他什么人,都要一起维护遵守。如果要求幼儿“东西用完之后归还原处”教师或者其他成人也必须做到,而不是让幼儿或者其他什么人帮你归还。同一条规则,不能因为身份或是权利而有执行程度的不同。特别是在教育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因为儿童时期正是处于不自觉的、主动的观察和模仿成人世界的一切行为和文化现象的阶段,只要他接触到有兴趣的都会模仿,而不分好坏。所以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不只做到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

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能力也是群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形成一个具有担当、贡献素质的群体,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期的构建、感受、体悟而养成的。教师要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合作的任务和情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及个性,为幼儿创设不同的任务和情景。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搭一座楼房、建一个公园等,在这个过程中,年龄小的幼儿,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而年龄大一些的幼儿会出现分工,而且会有协商、讨论,但是,合作的素养需要有意识的培养。例如,小组活动就可以用合作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用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进行,有意识地为幼儿建构一个有计划的合作活动,幼儿在互动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技能,还能感受和体悟到合作的精神。因此,平等、尊重、合作等品质对于幼儿成长而言极为重要,能够帮助幼儿树立合理的价值体系,拓展幼儿的精神世界,使幼儿更为茁壮地成长。

(三)为个性特征的幼儿创造具有独特性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被称之为的“精神胚胎”儿童,看上去很弱小,实际上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儿童的独特性引导着我们去创设适宜每个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个儿童都能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而不被干扰,每个儿童都有能依循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和进步,而不是齐步走。因此,在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保障下,教师创设的环境除了满足幼儿的整体性需求以外,还要考虑到个体需求的独特性。例如,在环境中安排一个独处的地方,当幼儿想单独地、安静地待一会儿时,可以去那做“白日梦”,自己玩耍一会儿。当幼儿情绪明显低落时,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与幼儿沟通,在了解幼儿心理情绪的过程中,为幼儿排忧解难,让幼儿感受到重视,以此保障幼儿成长环境的独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导幼儿时,需要不断增强语言、行为、神态等沟通能力,在短时间内与幼儿构建良好的关系,赢得幼儿的信赖,以此为基础为幼儿创作具有独特性的环境。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以身示范

人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精神环境的核心。教师的态度、言行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的方式、方法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幼儿。一般来说,幼儿往往根据初步的感受,直观的印象产生情感体验,教师在幼儿面前就是一面镜子。为幼儿构建一个有正能量的精神环境:首先,教师在幼儿面前穿衣打扮要得体,妆容不要浓妆艳抹;其次,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行为是否健康,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儿诚实,自己就不能说谎;要求幼儿有礼貌,自己就要以礼待人,谈吐文雅,举止端正;要求幼儿睡觉不说话,教师就不能在寝室随便聊天、谈话。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从小事影响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光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有的文化修养,在孩子面前塑造真善美的形象,才是一个教师应当追求并达到的人生境界。

总而言之,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而和谐的精神环境就好比是温暖的花房。幼教教师应当努力地创设和谐的精神环境,让“花朵们”在这样的“温室”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所以,教师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导专业的知识,还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成长环境,增强幼儿的精神品质,使幼儿多方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精神环境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拿出精神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