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铭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优秀戏剧作品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现代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视角存在差异,但演员的演绎在作品价值呈现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戏剧表演在信息时代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广大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及作品欣赏需求持续增长,表演者的人物塑造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效果。戏剧艺术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在人物塑造和刻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多经典戏剧作品因为艺术家的演绎而长期留存,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1]。戏剧作品源于生活,蕴含了人类的多重情感,感情表达是表演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情感表演不仅是表演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最具深度和难度的影响因素,“舍生取义”“奉献精神”“悲痛万分”“生死抉择”等复杂感情和感受均需要通过艺术表现传递,情感刻画和表演的难度不言而喻。因此,戏剧表演者应对感情表现技巧保持高度关注,深入探究和体会角色特点,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表演技巧,实现角色形象的有效塑造。
戏剧表演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与角色的融合需要通过表演技巧的有效运用来实现,从而将戏剧角色的行为、性格、内心等特点完美再现。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不仅能够演绎正面角色,也能够演绎反面角色,戏剧表演者需要将创作、角色、内涵有效融合起来,最终实现角色塑造目标。角色、性格、表演的统一能够将人物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英国导演皮尔逊指出,“真人演真事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不适,真人无法成为真理的解释者,艺术可以成为真与逼真之间联系的桥梁”。表演是虚构性的艺术形式,它呈现的景象并不是真正存在的,而表演艺术能够将虚构变得更加真实[2]。戏剧演员要用最接近真实的方式呈现人物与事物,特别是将其中蕴含的情感准确呈现。表演的虚拟性并不会因此发生改变,但表演者的演绎却能够让这种虚构变得更加真实。所以,演员需要深入体会和感受,真正实现“假戏真做”的目标。表演的虚构本质与表演技巧的真实看似矛盾,但二者却构成了表演艺术的基础,为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戏剧表演的艺术升华。
俄国戏剧教育家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艺术表演不仅是创造角色人物的精神生活,更是通过艺术形式将生活呈现出来。”他认为,艺术形式的真实表达需要发自内心的感受和体会,人们的精神生活不仅体现在角色表现和创造方面,更应体现于情感表达之中,它可以成为精神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表演者的精神世界最终展现于角色之中,最终实现表演目标。演员在艺术价值的探索和追求过程中要不断地实现自我突破与超越,特别是要深刻认知自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演角色,逐渐进入角色的世界。戏剧表演的内涵与艺术价值呈现统一状态,因此戏剧表演的感情表现也是戏剧表演艺术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者的协同发展对影视艺术发展而言至关重要[3]。
感情表现技巧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和呈现戏剧表演的艺术价值与深刻内涵,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使戏剧表演充满了商业气息。戏剧表演不仅要准确呈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还要保证戏剧内容满足观众的多元需求,实现内容与内核的准确契合。因此,在戏剧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既要尊重观众的需求,又要适应艺术发展趋势,使所有观众都能够更好地欣赏作品。
感情表现技巧是戏剧表演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戏剧艺术表现而言,演员在扮演角色时会渴望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效果,演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个人情感与情绪的调整实现作品效果的转变,但这也很容易导致作品丧失应有的艺术效果[4]。此外,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演员需要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熟练地运用感情表达技巧,将观众逐渐引入作品中,更好地呈现戏剧情节。这对演员的演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戏剧作品模拟的感情表演技巧对于戏剧效果强化而言具有促进作用,作品主题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够实现。因此,演员在情感表现过程中必须呈现他们能够接受的艺术效果,这将使戏剧表演的艺术效果得到不断提升和优化,从而更加准确地表现戏剧作品的艺术内涵与思想感情[5]。
戏剧表演的感情表现技巧目标还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理论,不同研究者对此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如“三个统一”“双重人格”“百变归一”“匠人说”“体验说”“表达说”等。这些理论在戏剧艺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后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表演艺术发展需求,笔者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后尝试提出戏剧表演的感情表现技巧解读新思路。
感情表现与戏剧表演内涵基础之间存在的矛盾是戏剧表演发展的重要挑战,表演者需要借助虚拟的内容实现真实情感的表现,从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感情表现的准确而深刻。人们的情感不是无根之萍,它来自现实的经历和感悟,凭空产生的情感很难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戏剧演员对剧本情境,特别是人物情感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初学者无法很好地完成情感演绎需求。因此,演员在戏剧排练时应围绕表演内容展开深度剖析,尝试创设自己能够理解和感悟的剧本情境,将虚拟的情感用更加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恋人的分手、站台的离别、生活的惊喜等,这些均需要演员借助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来模拟情境,使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更加自然,这对演员的表演而言至关重要。因此,戏剧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观察和体会,努力将个人情感与真实经历更好地融入作品中,同时提升自身情境创设能力。
设身处地是为了让演员在戏剧表演中将自身融入整体表演中,避免其过度强调个人想法而忽视角色特点,这也是很多演员在戏剧表演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演员的想法与作品表达诉求之间的差异会导致角色演绎出现矛盾。因此,戏剧表演需要演员将个人身份与作品情节更好地整合起来,进而置身于戏剧人物的行为之中,演员的行为是否符合作品整体也是观众衡量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演员在作品表演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实现作品的全面演绎,准确把握人物在作品中的情感变化,特别是人物情感与作品表达需求之间的契合点。演员通过个人对作品角色理解的加强能够使感情表现更加契合戏剧情节,进而实现整体表演质量的全面提升。演员只有真正将自己代入角色,才能够忘记自己在表演,从而有效融入角色之中,这种代入感能够让演员进入另一个世界,进而寻找到自己的身份归宿,明确自己正在做什么。“入戏”是演员忘记自我的最佳解读,通过不断的实践,演员能够全面提升表演能力与表演层次。
演员双重人格的构建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表演技巧,戏剧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将人物个性准确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其感情表现得更加接近现实,因为所有人在现实生活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矛盾。演员在戏剧表演中不仅要专注于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还需要准确把握角色的特点与情感。当演员在戏剧表演中形成了双重人格之后,观众的情感共鸣更容易被唤醒,这样,演员的表演才能够真正触动观众并将角色情感传递给观众。戏剧表演的技巧不是简单地呈现角色的悲喜,而应具有深度,将表演艺术层面的情感用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特别是在情感表达方面,返璞归真和相互融合对角色演绎而言更加重要,演员只有忠于角色才能够让角色更加真实而饱满。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演员要秉承自己的初心,借助个人情感强化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关联,从不同层面反映出真实的生活,从而带给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最终获得更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时代的发展使戏剧表演充满了商业元素,这既是戏剧表演发展的挑战,又是戏剧表演发展的机遇。戏剧表演在任何时代均应尊重剧本、尊重角色、尊重自己、尊重观众,从表演层面挖掘感情表现技巧,有效触动观众的情感,从而使感情的表现更加真实而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