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经典名曲引发的人文影响及旅游向往
——以《北国之春》和《乡村路带我回家》为例

2021-11-26 20:02:11金白梧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艺术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游子家乡故乡

□金白梧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北国之春》和《乡村路带我回家》这两首经典名曲虽非我国原创,却对我国人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北国之春》是日本音乐者于1977 年创作的,而《乡村路带我回家》(发行于1971 年)则来自美国,两首经典名曲都出现在20世纪70 年代。两者不仅在创作时间上接近,创作背景也几乎相同,都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自己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两首歌曲在20 世纪80 年代传入我国后,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一、解读《北国之春》和《乡村路带你回家》

从歌词来看,《北国之春》主要表达的是离乡之人对日本东北地区尤其是北海道的思念。众所周知,日本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这四个部分组成,相对而言,北海道的地理位置最靠北,相当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冬天极其寒冷,因此这里很多的青年人都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前往东京、大阪等发达大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就这点来说,很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许多相对比较落后地区的人们前往大城市打拼,这可能就是《北国之春》在我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因为广受欢迎,除了大陆地区的普通话版本,还有港台地区的粤语版和闽南语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离开家乡越久,就越会产生深厚的思念之情,“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的春天就要来临”,人们从歌曲中令人熟悉的意象能清楚地感受到创作者的赤子之心。据了解,《北国之春》写词、作曲到演唱几乎是一气呵成。作曲者远藤实在其《幸福的源流》一书中回忆:1977 年冬天,作词者井出博正受唱片公司委托,为演唱者千昌夫写歌,恰逢千昌夫回到自己的故乡——日本东北地区的岩手县,因此同样出生于日本东北的井出博正将这首歌定为《北国之春》,表达严寒地区的人们对春天的渴望[1]。还需要说明的是,歌词的日文表达和翻译后的中文表达有明显差异,原作首句是“白桦、青空、南风”等词汇,歌曲传入我国后,翻译者吕远先生做了适当的改变,使歌词更符合中国听众的口味,即现在传唱的“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不仅如此,就整首歌来看,经吕远先生翻译后,歌词的确更有中国传统的诗词意境,比如,“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独木桥自横。嫩芽初上落叶松,北国的春天,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棠棣丛丛,朝雾蒙蒙,水车小屋静。传来一阵阵儿歌声北国的春天,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杯。[2]”

《乡村路带我回家》这首歌曲也有类似的故事。早期,美国东北一带发展很快,纽约、芝加哥、费城、底特律等大城市都位于这个地区。随着美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越来越多的人感觉精神层面的追求有些滞后。到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20 世纪20 年代的乡村音乐开始出现在大城市中,那种简约、单纯、朴拙甚至带有乡土气息的音调在当时的美国迅速流行开来,《乡村路带我回家》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有着桂冠诗人之称的创作者约翰·丹佛就是带有浓烈乡村情结的歌手,歌曲中提到的西弗吉尼亚位于美国的东部,在弗吉尼亚州的西边,有山脉之州的美称。歌中这样写道:“简直是天堂,西弗吉尼亚,蓝岭山脉,仙纳度河,古老的生命,比树龄更久远,比群山年轻,像和风一样慢慢生长,乡村路,带我回家,带我落叶归根。西弗吉尼亚,山峦妈妈,乡村路,带我回家,围绕着她的,是我所有记忆,矿工的妻子,没见过大海的人儿,烟雾和灰尘,笼罩着天空,月光朦朦胧胧,我的眼泪汪汪,乡村路,带我回家,到我生长的地方,西弗吉尼亚,山峦妈妈,乡村路,带我回家。早晨她把我呼唤,无线电广播使我想起遥远的家乡,驱车沿路而下,我感到我本应昨天就回家,昨天就回家。乡村路,带我回家,带我落叶归根。”其中,“country roads”(乡村路)、“mountain mama”(山峦妈妈)、“take me home”(带我回家)几段反复咏唱,就是作者思乡之情的深切表达。这首歌中出现了妈妈的形象——一个矿工的妻子,她从没有走出过矿区,不知道外面是怎样的世界,但是这并不影响游子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这也正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魅力所在——热爱故乡,以家乡、亲人为荣。《乡村路带我回家》中的蓝岭山脉、山脉母亲则恰好印证了西弗吉尼亚是山脉之州的美誉。歌曲本身不仅展现出带有家乡特质的景观——仙纳度河、烟灰笼罩的矿区等,还传递出对故乡、对亲人、对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这乡村路非同寻常,它连接了山村与外边的世界,它把游子送出深山,又把游子带回家园。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但怎能令游子留恋不归?曾经有人这样评价约翰·丹佛:他的歌曲自然、生动,像田园诗一样,焕发着动人、自然的魅力,充满了人间最真挚的情感。

有人形容《北国之春》不仅是一首歌,更像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幅美景图,一段缱绻抒情的电影画面。这种感觉实际上在我们最早接触的普通话版《北国之春》中体会最深。例如,“亭亭的白桦”“开在山岗上的木兰花”“嫩芽初上的落叶松”“丛丛的棠棣”,这些都是日本北海道所特有的景致,而更为巧合的是,在《北国之春》中也写到了妈妈,歌词中这样描述:家乡的老母亲不知城里季节的变换,还在给游子寄来御寒的棉衣。此情此景恰与我国唐诗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营造出同样的意境,令人泪目。其实,在《北国之春》中,除了表达对妈妈的思念,还提到了酷似老父亲的家兄和分别已经五年的恋人,他们的身影一直留存在“我”的心中,平白无奇的话语抵达听众的内心深处,即便没有这样体验的人也会在内心涌现出一丝伤感和激动,又何况现实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经历的人们,他们心怀故乡、亲人而又不得不艰难生存于外面的世界。

二、两首名曲所引发的人文影响与旅游向往

这两首国外经典名曲在歌词上都极具强烈的震撼内心的力量,在情感上都能够引起极大的共鸣,不仅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没有这些生活经历的人也能唤醒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正如前面所说,《北国之春》自传入我国,出现了多种版本,很多人演唱过,成为“影响华人社会最广的日本歌曲”,1988年中国大陆还将其评为“过去10 年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外国歌曲”。如果说《北国之春》中的“春”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乡村路带我回家》是条什么“路”呢?无疑是安放自己心灵的路。《乡村路带我回家》的首句为“almost heaven”,翻译成中文是“简直就是天堂”[3]。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79 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约翰·丹佛受邀一展歌喉,之后国内迅速掀起学习英文、演唱英文歌曲的高潮。1992 年,约翰·丹佛巡回演唱来到北京,当演唱到《乡村路带我回家》时,全场由独唱变为齐唱,气氛达到最高潮。

有的人喜欢一首歌,可能是因为这首歌里面的某句歌词吸引了他,可能正是因为这句歌词,所以会对这首歌所描述的地方产生向往之情。事实也是如此,这两首名曲激发了许多人对歌中所描绘地方的旅游向往。如果说,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只能在歌曲中对日本、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朦胧的向往,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就好比受了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影响来到法国,被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所吸引前往埃及一样。

结语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一代代国人从歌曲、影视、小说中走向实景,真实体验其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所传达的不同情感,如同沉浸于经典名曲一般,而在旅行中纯洁自己的心灵恐怕也是许多游客的深深渴望。

猜你喜欢
游子家乡故乡
故乡的牵挂
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走在故乡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4
潮细胞
睿士(2020年1期)2020-04-03 13:31:05
游子
天津诗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1:58
月之故乡
老友(2019年9期)2019-10-23 03:31:58
《故乡》同步练习
我的家乡
游子归家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32
游子之心
北方音乐(2017年19期)2017-12-08 08:39:56
夸夸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