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慧丽 鲁迅美术学院
高等院校是培养优质人才的主战场。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对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艺术教育体系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适应,为了迎合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需要,高校必须致力于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在关注学生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紧密结合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需要,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推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形成。本文围绕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展开相关探讨,旨在优化高校艺术教育活动,实现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结合,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艺术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水平迎来了发展的绝佳时机,艺术教育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也迎头前进,与转型阶段的市场经济深度整合,衍生出更多新事物,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步踏进,文化创意产业被广泛提及,这里所讲的“创意产业”指的是结合人本身的创造性、技能水平、天资,在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的配合下,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行业。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显著特征为文化艺术和市场经济的系统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文化、娱乐需要,向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市场经济发展带有功利性、效益性、商品性,导致高校艺术教育的纯粹度受到影响。艺术教育被市场化、商品化“熏染”,这对艺术教育本质价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制约效应。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前,艺术教师无法迎合时代发展需要,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培养更多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教师本身的创新理念也停滞不前。同时,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仍然被教师占据,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创造力的提升十分不利。除此之外,广大艺术院校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学和科研整合的制度,促进创新实践机制的形成。
高校应发挥学科优势,推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发展,完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发挥与文化创意产业对应学科的优势,优化调整现有学科,致力于对各类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部分院校成立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或者挂靠在人文学院、管理学院等。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学科较多的产业,将其独立设置为一个学院的时机尚未成熟。为了方便管理,可以由艺术学院带头,立足原有的艺术专业,发挥其他学科优势,开设相关专业,如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业、文化创意产业策划专业,等等。
高校应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根本目标,建立对应的艺术教育体系。创意人才富有个性、敢于创新。高校艺术教育推进技能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能将知识创新教育作为立足点,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决策能力、独立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时强化学生对艺术和设计创新思想及方法的把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时也是发展迅速的专业,高校应保障高校艺术教育迎合市场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深层次探索。高校积极联合企业,借助产学研合作教育及成立工作室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对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拓展。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发展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明确未来职业规划。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成为优秀的文化艺术和设计创作者,还可以胜任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创新发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实现高层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满足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需要,为“中国制造”朝着“中国创造”转变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