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

2021-11-26 16:51常现军
魅力中国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中职

常现军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研室,河南 南乐 457499)

一、前言

我国教育界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面,不仅仅要培养出行业的理论精英,更是要培养出大批实践能力极强的人才。随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专业化技术人才,对于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自从1983 年开始,我国教育界开始重视中等职业院校与高等教育院校之间的平衡度,防止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中职院校出现招生难的问题。中职院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认识到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从教书育人、技术提升等方面加强发展的分析和思考。

二、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招生难和就业难的问题。这是由于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更期待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到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对于中等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不高,分流了一部分原本应当进入到中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这是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当生源进入到学习过程之后,还会存在入学学习困难、完成学业困难、找工作困难等情况,多种负面的影响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变得越来越难,而且学生和家长也对中职院校的偏见越来越深。第二个问题是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的管理体制不合理,虽然我国已经提出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有一部分的职业院校对于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还不足,在管理制度的确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情况,使得整个管理体制补不合理,主要体现为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出现冲突,并且彼此混乱,相应的就业体制也不够完全,政府和教育机构也没有起到根本性的引导作用,教育理念和社会实际需求不符合、不满足,最终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发展情况[1]。

三、中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优化措施

(一)重新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院校面临的生存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频繁,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面、各产业之间的转型对于人才的需求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提升,但是传统的中职院校依旧以旧工业、旧社会的培养机制为主要原则,导致所输送出来的人才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需求,导致人才输送不出去的情况出现。而且从另一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更趋向于让子女或自身进入到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从社会对学历的门槛儿要求中逐渐衍生出这样的想法,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值变得越来越高,大家也都更想要接受高层次的教育,以便于后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一份相对比较稳定且满足生活需求的工作。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对于中职院校的发展来说起到了致命的伤害,相应的中职教育面临难以延续的问题,这使得中职院校在招生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生源。而且即使获得了生源,但是在学生的培养、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困难。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职教育院校必须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明确自身发展的路径和对人才输送培养的目标,要求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认识到自己需要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社会上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在传统的中职教育中学生所需要做的就是获得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但是由于科技化的进步,很多工作都已经被机器或其他工业化的设备所代替,中职院校学生的一技之长很有可能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就已经被取代,他们在毕业之后仍然面临着没有工作岗位的现实问题[2]。一旦工作技能不再是中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他们的素质和可持续能力的竞争才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进行中职院校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凸显就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特殊化的职业信念和态度作为培养目标,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正确职业观的塑造[3]。与此同时,中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也需要以一个动态化的视角进行审视,要求他们在教学和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学生学的不是一技之长,而是如何提升自己?如何将有用的资源转变为自身的竞争力?加强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后才能够在相应的社会岗位上进行职业的转换和把握。因此在不断进步的社会变化中也能够更快速地融入其中,以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手段的学习融合自身的已有知识技能,最终不被社会所淘汰。

(二)做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创新性不足、实践性较差的问题,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工作岗位,造成了学校和社会两方面都面临人才输送困境的局面。为了更高效率地解决“校内人才出不去,校外人才无处寻”的人才输送困境,中等职业院校近些年来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落实,在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解决了实际的困难问题,帮助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适合自己,且对以后生活有所保障的岗位。尤其是现如今面对越来越苛刻的社会人才需求,如何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获取能够进入社会工作的性格要求就成为了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共同面对的实际问题。中等职业院校作为一类以培养社会专业实践技术人才为主的学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严格认识到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做好校企双向合作的第一点是要共同从所谓的“订单班”选拔学生,这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无论技术掌握的好坏都能够进入满意的工作岗位,而是在同样的教学水平和理念下,按照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来进行选拔,帮助“优胜劣汰”的原则落实。第二点是按照学制和学生基本情况来安排岗前实习,一方面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另外也帮助企业挑选优秀的学生。第三点,中等职业院校要注重对核心课程的开发,构建“看——练——做——干”的实践课程体系。其中“看”指的是学生要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专业岗位需求,和自身做对比,便于查缺补漏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4]。“练”需要学生针对实际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培训自己的专业化能力,促进自身适配度的达成。“做”则是在学校和企业两面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出成绩。“干”要求综合实践项目和顶岗实习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来落实,是对其基本工作能力进行开发和激活的重要内容。在满足了“看——练——做——干”的基本需求以后,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才具备了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行动到理论的实践来组织课程的设置,结合多点教学评价考核,是帮助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三)完善财政投入制度

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任何一个行业发展来说,财政投入的支持都是非常关键的。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加强财政投入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其他措施的落实。第一点是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责,由于中等职业院校往往会设置在市、区、县等层级,其管理体系和投资机制也应该被进一步合理化[5]。近些年,国务院组织教育部和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成立了联席会议组织,确保要从财政支持的力度上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在这样的过程中,无论学校处于任何行政区划,中央、省、市、县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都必需要做到明确,对于教育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6]。第二点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教育的管理和投资与经济不能够完全割裂,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公共资金大多数都来自于基层,县级层面上资金的分配主要来自于上级的下拨,稳定性强。而在一些相对偏远的贫困县财政支持难以覆盖,虽然上级政府的财政资源比较雄厚,但一旦落实到下面层级,相应经济的投入变得微乎其微。为了能够保证中职院校在区域上发展的平衡性,对于中西部和偏远少数民族等贫困地区的中职院校给予大力的财政支持,并成立专项资金中心来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的使用,使得资助能够弥补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帮助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减免学费,并发放奖助学金,进一步推广中等职业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中等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在进一步提升,就其发展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强调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存在的必要性,而且明确指出要将其放在更为突出的实际位置上。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单纯做好学术层面上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量从事专业化实践技能的人才服务于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其中就有中等职业院校。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重新定义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把握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院校中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