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对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机制探究

2021-11-26 07:38王旭东李溢峰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红色

王旭东,李溢峰

(1.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2.广东省委党校 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 广东 广州 51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向指引。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1]将红色文化革命史教育作为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识。新时代继承、发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不断发挥红色文化在党员教育、党性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培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一、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党员教育基因谱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基因,与党的历史密切相连,既产生于革命实践,又推动实践的深化和发展;既传承于理想信念,亦取精华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基因谱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基因。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的指引,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3],红色文化代表着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和宁死不屈的革命意志。理想信念成为共产党人的内在标识,对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执着追求,铸就了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并贯穿其生命过程。“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历经考验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回顾整个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党能够克服重重险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二是意识形态基因。红色文化具有政治导向、文化引领、道德教化等功能。[4]其中政治导向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功能,红色文化所凝聚的人、物、事、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淬炼而成,在政治上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在内容上主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三是传统美德基因。红色文化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自身道德品格的呈现。就个人道德而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所体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等个人道德和修养;就职业美德而言,周恩来、雷锋、焦裕禄等优秀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忠诚于党、忠于人民的职业追求;就国家民族美德而言,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公、忧国忧民的理想追求,将国家利益与革命理想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家国情怀的革命传统美德。

二、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时代价值

1.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撑

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治灵魂。红色文化以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革命理想、扎实的群众基础、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高度凝结和客观呈现。正是因为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年代,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红色文化的先进性、革命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5],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为高校学生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崇高的爱国精神等价值取向相一致。当代高校学生党员所需的理想信念在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中都能找到“缩影”,为高校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抵御诱惑提供了政治定力。因此,高校学生党员要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者和实践者。

2.锻造政治品格,增强使命担当

“红色文化凝聚了党的奋斗历程。”[6]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锻造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体现为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现为大公无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敢于创新、勇立潮头的担当意识。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历史担当、求真务实的作风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当前我国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高校青年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应该增强理论水平,提升党性修养,夯实专业知识,将个人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牢记使命,实现自我。

3.砥砺道德品格,提升党性修养

道德品格是衡量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也是共产党员行为准则的重要指引。红色文化凝结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折射着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在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上与传统的道德要求具有高度契合性,是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价值导向的本源性优质资源。红色文化中的优质资源不仅是学生党员行为准则的指引,也是塑造道德品格的重要精神来源。红色文化蕴含的在革命年代中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道德追求,对于党员干部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有利于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红色文化在建设年代所呈现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的道德判断,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下,对学生党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产生良好的道德示范作用;红色文化在改革年代所弘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于当前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红色文化在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1.文化多元,红色文化认同面临挑战

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于文化认同提出了挑战。认同是践行的前提,“所有的认同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被塑造、构建和生产出来的”。[7]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有助于深化高校党员思想认识、提升党性修养,从而凝聚、教化、指引广大党员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去。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主要来源于物质文化认同、制度文化认同、精神文化认同。在物质文化认同层面,由于年代久远,红色物质文化与今天的物质文化差别甚大,由于缺乏对物质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使党员实践活动主要停留在参观、领略红色文化遗迹上。在制度文化认同上,部分红色制度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治国理政、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则和方向遵循,部分红色制度则由于关注于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事务而未能在当代发挥有效作用,但由于缺乏对制度的内涵解读和精神升华,大学生党员对制度的认同感不强。在精神文化上,由于价值观多元和市场经济冲击,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对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等革命精神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缺少情感共鸣,导致对革命精神认同感不强。

2.实践流于形式,红色文化教育成效不足

开展党员实践教育是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党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普遍重视理论教育和运动式教育,相对缺乏对学生党员采取针对性、系统性教育措施且存在实现形式单一的问题。主要以参观红色基地为主,党员自主参与度有限,未能有效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部分党员将红色参观视为完成工作任务,存在红色实践教育与高校党员的成长教育脱节,偏离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未能解决其思想困惑,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同时对红色实践教育活动的监管引导力度不够,党员实践教育主要由各二级学院党组织统筹管理,所在支部书记负责组织。但是由于基层党组织在实践教育设置、经费来源以及制度保障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党员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存在认识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党员实践教育活动质量参差不齐,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未能有效地融合。

3.融入机制生硬,红色文化作用受限

红色文化虽然拥有丰富的德育价值,但是也存在历史跨度长、地域覆盖广等特点,对新时代开展党员教育提出一定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各种思想文化潮流激荡,学生党员社会阅历不足,判断力不强,容易不加甄别地接受各种文化,面临着严峻的党性考验。因此要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培育机制中。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的优秀资源,将其融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全面提升党性教育有效性。长期以来,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吸引力不足,使得红色文化的教育沃土未能充分挖掘,党员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对接错位。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党员教育不足,制约着红色文化党员教育价值的发挥。此外高校党课对当地红色文化内涵挖掘、提炼还不深入,未能形成系统的党课培训教程。在培训方法上,对于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记忆、体验红色征程、传承红色精神、把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党员的灵魂深处,还缺少明晰的思路,也制约着红色文化作用的发挥。

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培养机制

1.挖掘红色资源,丰富党员教育内容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是记录历史的珍贵资料,是人们超越时空感知史实的客观载体。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有利于使红色人物、红色遗迹、红色制度、红色革命精神发挥其重要现实价值。一是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计划。依据各地不同的红色文化,组织学生开展寻访、挖掘和整理,丰富和充实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党员在调研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二是保护红色文化资源。针对当前重大纪念意义和革命价值的红色文化不断消亡的状况,要及时组织开展保护和利用。加强地方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红色文化家谱,完善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和保护机制。三是梳理红色文化的价值。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要注重对不同价值的挖掘,融合进党员教育的各方面,使红色文化成为党员的政治品格和文化底色。

2.调适红色文化,创新党员教育形式

“只有紧跟时代并能够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成果才能称之为先进文化。”[8]首先,红色文化作为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资源,需要创新党员教育形式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传统教育方式以单方面灌输为主,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从个体学习转化为共享式学习,从听课和自学模式转变为综合运用研读、寻访、宣讲、体验、情景模拟、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以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使广大党员亲身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激发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活力。其次,调适红色文化,需要以创新红色教育为突破口,挖掘整理资源,着力探索“高校党员红色文化教育”道路,提炼升华主题,打造一批适合高校党员教育的红色教育课程,创新红色教育产品,夯实红色教育阵地。坚持用红色文化教育占领高校党员思想的“高地”,确保高校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党性,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和高涨的热情,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3.完善融入机制,提升党员教育效果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革命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党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灵活运用多样的党员教育方式方法授课,是否运用听、看、学、论相结合的形式,直接影响着党员教育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的常态化培养机制,将红色文化作为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红色文化与党课融合。要探索将革命年代不同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融入高校党课中,与党课培训中的理想信念、传统美德、政治品格紧密结合起来。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融合。将理论教育和党性锻炼相结合,有助于高校党员对红色资源的认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高校党员教育将起到模范、引领的作用。三是集中培训与日常行为相衔接。通过集中学习红色事迹、先进楷模,向革命先辈看齐,并内化为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通过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发挥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帮助、帮扶其他学生,夯实群众基础;坚持厉行节约,防微杜渐,坚持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底线,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红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