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韩海冬,热合木吐拉·艾山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当前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依然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数量的增多、人才质量的提高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在这个标尺中,人才数量的增多势必要以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基础,失去了一定的人口数量就失去了人才数量增长的可能性,其人才队伍的充实必然会表现为一种缓慢的、停滞的,甚至是缺乏的状态。而人才质量的提高可以说就表现为人口质量的提升,这个提升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必定是“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过程,失去了人的发展成才过程,其整个人口质量的提高或人才质量的提升就势必会呈现出一种不显著的、变化甚微的,甚至是平庸的发展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的发展成才不仅难以得到保障,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难以有效满足。“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过程从主体自身的角度来看就体现为从“人”到“才”的转变过程,即在追求人的本质的全面获得和占有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获得和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外化实则上就是人对自身才能的有效应用、充分确证和最终展现。从客观外在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成才过程势必会表现为以一定人口数量为前提的所有人、一切人和每个人的发展成才过程,这个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的发展过程,它在我国的实际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是“量”与“质”的统一以及立足“量”的“质”的转化。从“量”的角度来看,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的“全国总人口为1 443 497 378人”,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为向“质”的转变奠定了基础[1];从“质”的角度来看,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的“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 360 76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数量由8 930人上升为15 467人”[2],人口质量正稳步提升,“人才强国”正加速实现,而这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正是人对自身发展成才的追求和对自身发展成才规律的把握。从这个角度而言,厘清人发展成才的内在动力、实现手段、主体要求和最终呈现,了解人发展成才的内在理论逻辑,对于人的发展成才以及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首先就表现为“现实的人”对自身发展成才的渴望,这是对“现实的人”作为“真正发展的动物”区别于动物本身的有效证明。动物的发展是无意识的本能发展,而人的发展则是有意识的、有需要的发展,这个意识和需要不仅体现在“现实的人”的发展过程之中,而且更体现在“现实的人”的发展过程之前。也就是说,“现实的人”的发展具有未来发展的趋向性,表现为“现实的人”对未来自我发展的一种渴望,而这种渴望在现实的社会中必然会呈现为“现实的人”对自我发展成才的一种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实际上就体现为“现实的人”对自身发展成才的内在需要、价值趋向和本质规定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是对人自身发展成才的有效确证。
“人人渴望成才”体现着“现实的人”对自我发展成才的内在需要。“现实的人”并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3]530,而是真正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这样的人绝不只是一种感性的对象性的自然存在,即将人理解为一种对自身生理和心理属性的自然确证。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现实生成逻辑出发,将“现实的人”作为这一逻辑生成的起点,其静态的概念中实际上已蕴含着“现实的人”动态生成和凝聚新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现实地表现为人日益发展成才的过程,即“现实的人”在追求、获得和占有人的本质的过程中对自身潜在的本质力量的充分挖掘、获得和发挥过程。这个过程的前提势必会表现为“现实的人”对自身本质力量充分挖掘、获得和发挥的内在需要,而这个过程的结果必然会呈现为“现实的人”由“人”到“才”的最终转化,也就是“现实的人”通过自身本质力量的有效外化使自身不再受制于自我创造和存在着的外部力量,使无能为力和物化成为过去,从而真正达到自我实现的理想状态,而这个理想状态必定现实地呈现为一种自我发展成才的理想结果。“现实的人”的需要必然是现实的需要,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抽象需要,人的现实性也势必首先通过人的现实需要表现出来,这是人发展成才的客观必然。马克思在立足“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基础上,将人的内在需要分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这三种需要不仅构成了人的现实需要,也成为确证“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重要方面,人的发展成才正是在这三种需要统一下的人的内在需要的不断外化发展的动态中实现的。从人的自然需要来看,自然需要的满足是人发展成才的必然前提,即表现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3]531,进而“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3]531的需要,这无疑构成了人发展成才的基础条件。可以说,一切“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基础保障是人不断发展着的自然需要的满足,正是出自对这种自然需要的满足使人在改造客观自然和“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实现着自我的发展、完善和超越。从人的社会需要来看,社会需要的满足是对人发展成才的充分确证。“现实的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更是社会的存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的需要对于社会的人而言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需要,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过程表现为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人的社会化过程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为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展现出来的正是人的发展成才趋向,而这个趋向只有在现实社会中才能得到充分展开和确证。从人的精神需要来看,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对人发展成才的有效升华。“现实的人”作为精神的存在物,自然拥有人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势必会表现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满足基础上的精神追求,精神追求的前提必然是精神需要,而精神需要在人的现实社会活动中就可以转化为自身对未来理想的不懈追求,而这个不懈追求的过程不仅是人的理想的实现过程,更是人的发展成才过程。“人的需要”的意义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4]132,这个意义的有效实现必然是人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内在统一,而三者统一满足下的“现实的人”必将会走向和达到发展成才的理想状态,从而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占有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的确证。
“人人渴望成才”体现着“现实的人”对自我发展成才的价值趋向。发展成才是“现实的人”作为“真正发展的动物”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动物本身的一种有意识、有预见的指向未来的发展趋向,这一发展趋向不仅体现着人对自身发展成才的内在需要,实际上更体现着人对自身发展成才的价值趋向。也就是说,“现实的人”对自身发展成才的内在需要不仅只是表现为人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统一满足下的发展过程,而是其内在地包含着人对自身发展成才的价值趋向,而这个价值趋向必然是现实的、有益的和有价值的,它所展现出来的是“现实的人”所关注的“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利益,而是在更高程度上对自身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追求”[5]59,这种追求正是对人发展成才价值趋向的有效反映。事实上,“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并不是“发展”与“成才”两个基础词源的机械叠加和抽象结合,而是构成了一个独立、复杂和复合的概念,其本身已被赋予了现实的、具体的和有价值的内涵和意义,这样的内涵和意义绝不会仅停留在人对发展成才的内在需要上,而是必将会不断趋近于对发展成才的价值趋向上,这个对价值趋向不断趋近的主体一定是“现实的人”,而这个对价值趋向不断趋近的结果必然是“现实的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即实现自身具有价值意义的发展成才。这样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就表现为“现实的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超越现实、追求理想、争取自由,充分发展和表现自身的一切体力和智力”[5]59,实现自身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发挥,达到自由全面的理想发展状态,这个理想的发展状态实际上就是对“现实的人”发展成才价值趋向的有效确证。“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价值趋向并不是静止的、停滞的,而是变化的、发展的,它必然会伴随着“现实的人”的价值意识的日渐觉醒而不断丰富发展。“现实的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他们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已不再是被动接受和适应整个客观世界的动物,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进而达到主动适应的人。在这个过程中,‘现实的人’的价值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现实的人”价值意识的日渐觉醒使其能够对外在一切事物的价值以及自我本身价值趋向的合理性、正当性和有益性的认知和理解不断走向客观和成熟,从而能够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同时也能够对人自身的价值趋向产生有效的价值反思、价值反省和价值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实际上就体现为人对一切客观事物价值的合理性与对自身价值趋向性的内在的、现实的统一。“现实的人”价值意识觉醒越强烈,对外在事物的价值认知、判断和选择越客观,对自身的价值反思、价值反省越自觉,其实现发展成才的价值趋向就越能得以有效实现,这无疑是对人发展成才价值趋向的有效确证。
“人人渴望成才”体现着“现实的人”对自我发展成才的本质规定。“现实的人”必然是发展着的人,这是对包含人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有效确证。可以说,人就是“历史上逐渐生成、不断发展的,每时每刻都在发展,方方面面都在发展”[7]的“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发展作为自身动态变化的直接体现,其表现出来的是人作为能动的发展主体其超越抽象和停滞不断趋向于运动和变化的一种客观状态,而这个客观状态所体现出来的是“现实的人”对自身盲目的、无序的,甚至是消极的发展的彻底否定和超越,从而实现自觉的、有序的和良好的发展,达到发展的最佳优质效果。这个最佳优质效果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就表现为“现实的人”所达到的一种“发展成才”的理想状态,而这种状态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其本身已蕴含着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对自身发展的结果,即成才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从而展现出一种合理的、优质的和向好的积极变化。“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意味“现实的人”的运动变化,但“现实的人”的运动变化并不意味着他能够达到发展成才这一理想状态,“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是一种超越静止和停滞而趋向运动和变化的必然状态,这一必然状态所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人的一般运动和变化,而是一种显著的、前进的、积极的和向上的运动变化,这种运动变化可以说就是人的“某种确定价值的积累以及向这种确定价值目标接近的变化过程”[8],也就是人追求自身发展成才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成才”既是“现实的人”发展过程的有效展开,也是“现实的人”发展结果的充分展现。可以说,“现实的人”的发展所要追寻的目的和结果就是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的状态,而这正是对人发展成才的肯定。因此,当用“发展成才”来体现人的动态变化时,其内在就包含着两个积极因素,即发展过程指向上的向好性和发展结果性质上的优质性。从人的发展过程指向上看,“现实的人”的发展过程就是其成才的过程,是人对停滞的、消极的发展的否定、克服和超越,进而实现自身的完善和进步,成为真正自我发展的生命体,完成由发展到成才的现实飞跃。从人的发展结果性质上看,“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是其发展结果的优质呈现,是人超越抽象性而回归现实性、克服消极性而走向积极性和否定单一性而肯定系统性的发展结果,这个优质的结果是对其发展过程指向上的向好性的充分确证。但“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并不是发展过程指向上的向好性所最终凝聚形成的终极的优质的发展结果,而是一个永远持续向上攀升和向前推移的向好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意味着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条件、更好的环境保障、更优的自身素质和更大的社会进步,从而不断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凝聚新生。
“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并不会仅仅停留于对自身发展成才的内在需要中,而是必将趋向于合理需要基础上的实践呈现和外化。也就是说,发展成才作为人发展的一种现实目标和价值趋向,它并不能在人的意识领域、目标本身和价值取向中静态地实现,而是必将会通过人的实践来动态地外化和呈现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讲,人的实践就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重要实现手段,而人的实践过程则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途径的现实呈现,“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实际上就是人对自身发展成才的渴望和需要在人的动态发展中通过实践手段合理的实现过程,这个实现过程的结果可以说就是“现实的人”对自身实践的有效发挥、对自身实践的价值外化和对自身实践的丰富发展的有效确证。
“人的实践”的有效发挥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重要手段。“现实的人”是实践的存在物,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存在,人在实践中维持着自己的生存,并通过实践构成了人特殊的生命活动形式,形成了人特有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人以外的一切存在变成与主体自我相对的客体存在和所要改造的对象,从而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而这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必然是通过“现实的人”的实践以及这一实践所形成的实践产品而现实地外化和呈现出来的,这个外化和呈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发展成才过程,也就是“现实的人”将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意图等潜在的本质力量物化到客体对象之中进而实现对客体对象的彻底获得、占有和享用的过程,从而实现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4]91,同时也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有效证明,“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范围越宽广、劳动实践内容越深刻、劳动实践过程越自觉、劳动实践结果越丰富越是能够充分有效地展现出劳动实践的主体,即“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的速度、进度和程度。可以说,人的实践不仅是实践活动的对象化过程,也是人发展成才的现实呈现过程,人的实践结果即实践产品也不仅是人的对象化的实践,同时也是人发展成才的现实确证。“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必然需要通过实践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实践来呈现,从实践的对象化来看,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就是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这一活动不同于动物被动适应外在环境的本能活动,它体现出来的是具有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的自主性表现在“人通过实践不但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9]70,进而使人能主动地适应客观环境。而人的实践活动的创造性表现在人通过实践能创造出按“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或产生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的事物”[9]70,人对客观世界的实践改造其本质就是实践创造,正是实践创造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客观世界。从对象化的实践来看,人的对象化的实践就是人的潜在本质力量通过实践活动的凝聚和外化,凝聚是外化的前提和过程,外化是凝聚的结果和呈现。从这个角度上讲,对象化的实践首先表现为一个凝聚的过程,也就是人持续挖掘自身潜在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有效增强自身技能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是对象化的实践的前提。同时,对象化的实践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凝聚结果的外化显现,这一外化结果不仅是对人的本质的直接证明,也是对其他一切人的本质的有效充实,更是对人发展成才的有效确证。可见,“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必然需要以人的实践为手段,从而在实践活动的对象化过程中不断凝聚潜在力量,在对象化的实践结果中有效外化和呈现人的本质,实现对人发展成才的确证。
“人的实践”的价值外化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重要呈现。“现实的人”作为实践存在物,通过实践使自己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而这必然是对人作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有效确证。“现实的人”作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其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是一种无意义的、无价值趋向的本能活动,也不可能是一种只停留于理论意义和价值趋向本身的抽象活动。“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势必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现实活动,即人对自身发展的价值趋向和价值追求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现实地呈现出来,而这个呈现的结果实际上就现实地表现为人所达到的一种发展成才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说,“现实的人”的实践是被赋予价值意义的实践,其实践本身也具有属人的价值属性,而这一价值属性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必然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来有效地物化呈现,并客观地形成确证和展现“现实的人”的价值的实践结果即对象化了的实践。因此可以说,“现实的人”的实践结果就是人的价值趋向、价值属性和价值意义的物化凝聚,而这个物化凝聚过程体现出来的是“现实的人”作为价值主体越发自觉的价值实践。“现实的人”的价值实践越自觉,其价值外化就越丰富,人的发展成才就越是能够得以有效保障和实现。事实上,“现实的人”的实践作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不仅是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同时也是“现实的人”将自身内在的价值指向、价值属性和价值意义等对象化为客观物质的现实活动。“这个活动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人’的价值需要和价值指向,而这些价值需要和价值指向所表现出来的是让人越发向往和趋向的价值认同和为了实现和达到这一认同价值而积极地开展价值实践的活动”[6],这一价值实践活动不仅是实现人的价值外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发展成才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价值的外化过程就是“现实的人”作为发展主体通过越发自觉的价值实践进而使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来的是人的价值外化过程和人的价值外化结果的内在统一,即“现实的人”将内在的、有益的和符合客观实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通过自觉的价值实践外化为现实的价值存在。而这些现实的价值存在作为“现实的人”通过价值实践不断改造客观世界、调节社会运行和创造精神产品的价值结果,不仅是对人自身价值内容的丰富发展,也是对人自身价值的有效确证,而对人自身价值的有效确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人自身发展成才的有效证明。可见,“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并不是抽象的、既成的,而是现实的、发展的,是人的价值通过实践的有效外化和价值实践的外化结果的内在统一,而这不仅是对人的价值内容和价值本身的有效确证,同时必然也是对人所达到的“发展成才”这一理想状态的有效证明。
“人的实践”的丰富发展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重要体现。“现实的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是“真正发展的动物”,其一旦停止发展就必然会失去人的现实意义从而成为与人自身相对立的抽象的人。“现实的人”追求的是全面获得和占有人的本质,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有效的挖掘、发挥和外化,从而达到发展成才的理想效果,而这个过程必然离不开人的实践。人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并不是单一的、停滞的和抽象的实践,而是丰富的、发展的和现实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决定了“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状态的动态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可塑性、方向的向好性和结果的优质性。可以说,“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正是在丰富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凝聚新生和得以确证的,人的实践活动越丰富多彩和个性多样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人的才能的有效展示和多样应用,而这实质上是由人的实践的非特定性和非完成性决定的。从人的实践的非特定性来看,“现实的人”作为“真正发展的动物”,其实践活动与动物自身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性区别,即体现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非特定化的本质规定性。就是说,动物的本能活动是特定化了的动物活动,是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的直接统一,即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特定化地呈现为被动消极地适应环境以维持生存,而这样的活动决定了动物发展的时空界阈,即“一定物种的动物往往不能适应同其特定化相抵触的新的和急剧变化的环境世界”[10]139,从而表现出对环境的被动性和封闭性。与动物不同,人的实践活动则具有非特定化的本质规定性。人作为一种高级生命的存在,其“构造和机能上(对其行为来说)具有非特定化的特点和性质”[10]138,这能够让人的实践更好地适应于人的生存、目的、意义和价值,使人的实践不单单是维持人生存的活动,更是实现人的价值意义的方式,而人的价值意义就现实地体现为人的发展成才。因此,人的实践越是丰富发展,人的价值意义就越能得到展现,人的发展成才也就越能得到保证。从人的实践的非完成性来看,人的实践活动的非完成性体现为人指向未来的发展性,是对广泛延伸的人的实践的有效体现。也就是说,人的实践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其发展目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会像动物那样仅仅呈现为一种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生存需要的固定状态,而是必然将会表现为一种立足人的生存基础之上的对人的价值意义的不懈追求,而这样的价值意义在现实社会中势必通过人对发展成才的不懈追求体现出来。人的实践的未完成性决定了人的发展成才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凝聚新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内在地蕴含着一个发展指向,即人的实践得到满足和确证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实践发展,而这决定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11]285的实践发展意义,这一意义必然成为人在立足实践的非特定化和非完成性的特征基础上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实现发展成才的动力。
发展成才是“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是“现实的人”作为发展主体的内在趋向,失去了以人为主体的发展成才就失去了发展成才的实现可能性,从而使具有价值意义的发展成才成为一种毫无实现可能的抽象存在;而失去了发展成才的“现实的人”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价值旨趣,人也就必将沦落为一种静止的、停滞的,甚至是日渐落后的人,这样的人必将失去人的本质,成为一种被外在异己力量所奴役的对象性存在。发展成才对于人而言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对人的现实价值的积极确证,同时也是对人的本质的有效证明,其体现出来的是人作为发展主体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是一切“现实的人”的主体体现、全部“现实的人”的本体展现和每个“现实的人”的现实呈现。
“人人皆可成才”是一切“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主体体现。“现实的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必然也是“主体的人”,这是对人的现实性的客观佐证。“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接续发展的主体性力量,其全部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单个人的生存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延续进步而开展的。“现实的人”作为“主体的人”其在改造外在客观世界来满足自身和类群延续发展的同时也改造了自我本身,并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自我本身的统一中不断地趋近于自身发展成才的理想目标,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摆脱外在条件的限制和异己力量的束缚满足各种发展的需要,推动客观社会持续向前发展,同时又在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人的潜在本质力量,强化人的主体地位,获得人的生命尊严,实现人的各项能力的全面提高,进而“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189,而这样的人在现实的社会中就一定是一切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即达到发展成才理想状态下的人。“现实的人”作为“主体的人”必然拥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其发展成才的理想状态的实现也必然需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可以说,“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过程就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使主观精神意志转化为客观物质力量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首要前提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必然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即对“现实的人”作为主体的人的肯定,而人的发展成才可以说就体现为主体的人的发展成才,人只有具备了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在改造客观世界、满足自身需要中实现发展成才。从“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来看,主体性是主客体关系中与客体性相对应的人的属性,人的发展成才过程实则上就是人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断铭写和确证的过程,即主体的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主体性意识的日益萌发、主体性需要的日渐丰富和主体性价值的日趋觉醒进而开展主体性人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发展成才过程,而这个发展成才过程必然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前提在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中实现的。从“现实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来看,人的发展成才首先就表现为人对发展成才的需要,这构成了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自身发展成才的内在动力,人对自身发展成才的愿望越强烈,其主观能动性就越是能够有效地转化为追求自身成才的不竭动力,而这必然会推动“现实的人”在当下和未来两个向度中实现主观符合于客观的发展,这个发展体现出来的是人的价值内涵的有效深化、价值趋向的合理外化和价值意义的充分确证,而这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发展成才的有效证明。发展成才是一切“现实的人”的主体体现,人只有把握好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将自身放置于客观世界之中,以一个主客体关系的视角不断审视自身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发展成才。
“人人皆可成才”是全部“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本体展现。“现实的人”不仅是主体的人,同时也是“本体的人”,“本体的人”是对“现实的人”的有效确证。“本体的人”之所以是“现实的人”不仅在于其是有肉体、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还在于他始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就意味着人始终要处于客观的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并成为客观社会历史发展的有效反映和现实确证,即客观社会历史的发展使“本体的人”超越了彼此间的单一和孤立,走向了相互间的联系和发展,从而使“现实的人”不会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2]153,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人绝不是“‘原子式’个体的放纵,即每一个个人都成为孤立的、单一的点,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被撕裂为‘碎片’”[13]149,而必然是联结这些孤立的、单一的点的整体。也就是说,“现实的人”作为“本体的人”,他必然是一种联结单个人的群体人,也势必是一种立足自然人的社会人,而“现实的人”正是在“本体的人”的单个人和群体人的统一中,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中所获得的真正确证。“本体的人”作为社会的历史的人其必然也是不断发展的人,即体现为时间上的一代代人的接续发展和空间上的一批批人的共同发展,而无论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空间上看,“本体的人”的发展所追求的都是实现自身的发展成才,从而使具有价值取向的发展真正实现发展价值并赋予人以发展成才的价值确证。“现实的人”作为“本体的人”必然有人的“个体”和“群体”之分,而“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也就势必需要在立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单个人的发展成才和群体人的发展成才中进行考察。从单个人的发展成才来看,单个人的发展成才是群体人发展成才的前提条件,失去了单个人的发展成才,也就失去了群体人发展成才的可能性,单个人作为构成类群的“活的细胞”,其具有价值趋向的发展成才就必然应到整个类群中寻根,从而使单个人的发展成才能够彻底摆脱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真正成为其他一切人发展成才的有效条件,成为所有人发展成才的必要前提,进而在群体人的发展成才的价值旨趣中规约和实现单个人的发展成才。从群体人的发展成才来看,群体人的发展成才是对单个人发展成才的有效反映,失去了群体人发展成才的单个人的发展成才就失去了单个人发展成才的最终意义。群体人的发展成才是单个人发展成才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旨归,单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等本质力量只有融入群体之中,其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有效挖掘、发挥、规约和发展,单个人发展成才的价值才能得到优化,人的本质才能被真正获得和占有。可见,发展成才作为所有人的发展追求,其只有在单个人的发展成才与群体人的发展成才的统一中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人的本质及其本质力量的外化才能得以有效确证。
“人人皆可成才”是每个“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现实呈现。“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并不是主体上孤立的、自我封闭的“原子式”的发展成才,也不是结果上纯粹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脱离现实联系的发展成才,“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可以说是一种“与社会、国家之间具有历史、现实、伦理价值的实然统一性”[14]的发展成才,是将自身具有价值趋向的发展成才融入社会、国家的发展之中,并在社会、国家的繁荣发展中得以有效确证的发展成才,而这样的发展成才不仅是对“现实的人”的有效证明,同时也是对人的现实性的有效呈现。“现实的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并与现实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离开了“现实的人”所处的现实世界,不仅人的现实性会转向他的对立面(抽象性),而且人的发展成才也会随着发展主体的抽象化而成为一种脱离现实的抽象存在,从而使具有价值趋向的发展成才本身失去了其内在的应有价值以及对外在现实世界的重要意义,进而使人的发展成才被打上抽象、神秘、无用和脱离现实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人”真正的发展成才实际上是现实的发展成才,是与各项客观因素现实统一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客观理想状态,而这个客观理想状态的现实呈现是有条件的呈现。首先,发展成才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这是实现人发展成才的首要条件,失去了具有现实性的人的发展成才,其发展成才就会变得无处附着进而成为脱离实际的抽象存在。发展成才只有与从事具体活动的、现实的、社会的和活生生的人相结合才能够得以有效展开,同时人的才能也只有在具体的、现实的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提升和确证。其次,发展成才的关键是人的才能的现实转化,这是实现人发展成才的重要表现,人的才能作为一种潜在的本质力量,只有现实的外化出来并以一种具有价值意义的形态呈现于外部世界之中,人的才能才会被人所真正拥有,即“只有那些对社会发展创造出劳动成果的人,以及为促进社会进步具有突出贡献的人”[15],才能得到真正的、有价值的才能,实现属于人的现实价值。最后,发展成才的结果是人的才能的有效确证,这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应有之义,也是对马克思提出的“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3]3的有效确证,人的发展成才不仅要在客观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得以推进和实现,也应在客观社会的发展结果中得到呈现和确证,而只有超越孤立的、自我封闭式的“私我性”的发展成才走向社会性的、开放发展型的“利他性”的发展成才,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的本质才会真正得以现实呈现和全面占有。可见,发展成才作为每个人的现实呈现,它体现出来的是一个现实的过程,即人作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在尊重客观社会发展中使自身才能有效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必然是对人发展成才的有效确证。
“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所要追寻的目标就是达到“人人尽展其才”的理想效果,而这一理想效果的实现不仅是对人的价值的充分展现,也是对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有效肯定。“人人尽展其才”作为“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理想效果,它并不是现成的,而是在人的发展成才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属性的现实呈现。这个现实呈现所体现出来的是“现实的人”在发展成才程度上的自由发展、在发展成才内容上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发展成才结果上的个性发展。“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就是对人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人的才能的自由追求、全面获得和个性发挥的有效确证。
“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是自由的发展,这是对“现实的人”在发展条件和程度上的有效确证。“现实的人”作为不断发展的人,其追求的发展结果实则上就体现为一种对发展成才理想状态的不懈趋近和实现过程,而这个过程所达到和展现出来的自由条件和自由程度则会严重影响到“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速度和进度。也就是说,“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一定是自由的发展成才,是对被动的、强制的甚至是痛苦的发展成才的彻底否定和现实超越,从而使人能够主动地、自愿地、积极地挖掘自身的潜在力量,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不断克服自身的局限,摆脱异己力量的束缚,发挥人的本质力量,从而实现对人的发展成才的有效确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本质力量的有效发挥就意味着“现实的人”自由的发展成才,而“现实的人”自由的发展成才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人对异己力量和自身客观局限的超越,进而达到自己本性和本质力量的自我实现的结果,这一结果必然是对人发展成才的充分确证。事实上,自由发展应贯彻在人发展成才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失去了自由的发展成才就失去了实现发展成才的可能性,人的发展成才过程势必会充满限制、被动和痛苦,进而严重影响人的发展质量。可见,“自由发展”对于“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即体现在自由发展不仅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现实的人”的才能得以自由发挥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就其发展的条件而言,应该体现为一种自由发展,即在“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条件得以充分满足基础上人的自觉、自为和自主的发展。“现实的人”自觉的发展成才意味着人对发展成才条件的充分认知和把握,并呈现出一种克服盲目被动走向自觉主动的自由状态;“现实的人”自为的发展成才意味着人对自发、随机和无序发展条件的否定和超越,从而使自身能够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实现自身才能的有效发展;而“现实的人”自主的发展成才意味着人能够克服外在条件和异己力量的限制,能按照自身发展的目的、需要和计划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成才条件,即发展的方向、内容和方式等,实现自身的优化发展。另一方面,“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就其程度而言,应该呈现为一种自由发挥。“现实的人”其才能的自由发挥是对人的发展成才的有效肯定,失去了人的才能的自由发挥,就失去了人发展成才的现实意义。可以说,人的才能越是得以自由发挥越能证明人的发展成才的有效性,而这无疑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外化的有效确证,更是对全面占有人的本质的有效佐证。“人类发展的基本思想是使普通人民生活富裕并享有更多自由”[16]18,而这一自由体现出来的并不只是对外在一切限制的消除,而是内在包含着人对自身能力(才能)的自由发挥,这是对人发展成才更为本真的确证。人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看来是一个由不自由到自由,再到更加自由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来的必然是人发展成才的条件自由与人才能发挥的程度自由的统一。
“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是全面的发展,这是对人的发展成才在范围和内容上的有效确证。马克思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深刻揭示出了“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规律,并强调一切历史活动都可以被看作是“人的事业”,“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7]118。发展成才的人在马克思看来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并推动历史进步的人,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因而在物质生产活动与精神生产活动中做出的贡献较大”[18],而这样的“人”在马克思看来必然只能来自“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是发展成才的真正主体,发展成才只有在“现实的人”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并获得最为本真的确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成才的主体一定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最终所要在主体上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单个人、一群人和部分人的发展成才,而是每个人、一切人和全部人的发展成才,它所展现出来的是一切“现实的人”都向完整的人的发展趋向,从而使每个人的本质力量得以有效发挥,使所有人都能够获得人的真正本质。也就是说,发展成才在马克思看来绝不是某些人所实现的一种特有的“精英式”的理想状态,而是所有人所共同享有的一种“开放式”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来的必然是一种对“封闭式”发展成才的否定和超越,从而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美好局面,这是对“现实的人”全面发展成才在主体范围上的有效确证。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并不仅仅体现在人的主体范围上,也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成才的内容本身上。因为马克思看到“现实的人”并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19]137,这个过程体现出来的是“现实的人”其“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20]486,进而使人的内在本质不会“空虚化”,而是通过“充实化”得以实现。这个“充实化”体现出来的是“现实的人”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或者说是全面发展“现实的人”的一切能力,从而使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自然力和社会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等在内的一切能力得以充分的提高和有效的外化,而这个充分提高和有效外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才能的有效凝聚和充分施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成才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公开外化和展示的过程,而人的全面发展成才程度,即人的各项能力(才能)是否能够全面、充分地提升和应用会严重影响到人是否能摆脱内在和外在盲目力量的束缚进而真正获得和占有人的本质。可以说,人的各项才能越是能够得到发展、提升和应用,人的本质就越是能够得到获得、占有和展现,这是对人全面发展成才在内容本身上的有效确证。“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可以说就是发展主体范围上的全体性和发展内容本身上的全面性的内在统一,这不仅是对人的发展成才的有效确证,同时也是对全面占有人的本质的充分证明。
“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是个性的发展,这是对人的发展成才在结果上的确证。“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过程不仅是一个自由全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个性发展的过程,这是对“现实的人”的才能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肯定和升华。人的个性才能的泯灭只能会使人的才能无法得到自由全面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严重影响人的本质力量的有效发挥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占有。“现实的人”作为一种指向未来的不断发展着的人,其才能的发展势必也会展现出一个由单一到丰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分散到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所要实现的不仅是人的才能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人的才能的个性发展。马克思指出:“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21]460可见,“现实的人”的发展成才过程在马克思看来所体现出来的绝不是人的才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停滞和满足,而是势必会表现为人对自身才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个更高层次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才能的个性发展。可以说,人的才能的个性发展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内在趋向和外在要求,人的才能的个性发展只有在二者的有效统一下才会真正实现。一方面,人的才能的个性发展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内在趋向,这一内在趋向实际上是同人的主体性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主体性的个体表现。单个的人作为组成社会最为活跃的“活的细胞”,其日益广泛延伸的实践活动以及这一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日益丰富的实践产品实际上是单个人的主体性、本质力量的物化和对象化的结果,而这在马克思看来也是单个人的个性的物化和对象化,也就是马克思指出的“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4]37,而这些物化了的个性和个性特点又会在其他人享受和使用“我”的物化了的实践产品时被有效地发现和认知,并成为一种能够满足他人需要并具有独特价值的个性存在,这样的个性存在实际上就是对个性发展着的才能的展现,从而使个性发展着的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充分肯定并成为确证人的本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人的才能的个性发展是“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外在要求。人的才能的个性发展不仅表现为人作为发展主体对实现自身发展升华的内在的、必然的追求,同时也体现在人的才能的个性发展是客观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样的“客观现实”在马克思看来绝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才能的个性发展实则上是被泯灭了的,其实质是对资本独立性的抽象表现。资本主义社会“明显的阶级差别、过分细致的分工以及报界的婆罗门制造的所谓‘舆论’,已经把人们的性格弄成了千篇一律”[22]490,人的才能个性发展必然会被资本主义分工表上的“平均数”所代替,并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来说是“物质世界增值”的工具而非“人的世界增值”的目的中消失,而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我国,人的才能个性发展才能得到充分保障,并在每个人的才能个性发展是其他一切人的才能个性发展的条件而非阻碍中真正实现。因此,“现实的人”的才能个性发展不仅是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的内在发展的一种追求和体现,同时也是外在现实的一种要求和反映,二者的统一是对其的有效确证。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以来所讨论的热点话题。作为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既面临着一些挑战,也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而这关键在于“人口转化”,即从“人口大国”转向“人才强国”,进而将“人口数量”转变为“人才质量”、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才红利”,有效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这一问题党和国家早已给予了充分重视,并从理论高度提供了在方向上、方法上和途径上的指导,为实现“人口转化”提供了有效启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明确强调,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23]65,这其中实际上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实践应用和丰富发展。因此,加快我国的“人口转化”就要始终聚焦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上,而“人才培养”离不开研究普遍性人的一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指导,“人才培养”的过程可以说就表现为“量”上的“人”转变为“质”上的“才”,而这个转变首先需要厘清的是人的发展成才内容,即发展成才的内在动力、实现手段、主体要求和最终显现,了解人作为“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内在理论逻辑,从而为人的发展成才以及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