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淑红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了教育体系的改革,新型教育理念也逐渐引入到各个教学阶段,而生命教育就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它对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生命意识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生命意识也为语文教育拓展了方向。本文主要针对生命意识与语文教育的融合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命意识 语文教育 融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36
在教育中,生命是其逻辑的起点以及最高的目的,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且关注生命以及点化、润泽生命也是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育中,除了对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提升外,还需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实现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有效统一,这才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发展目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育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语文生命意识教育概述
对于生命意识的教育来说,主要是语文教学对经典的作品进行学习与赏析,使学生认识到通过何种态度和行为对待自身和他人的生命,知道生命的可贵和可爱以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语文生命意识教育中,要让学生对生命尊严产生认识、对生命的价值产生理解,此教育的核心就是对生命的珍惜、尊重和热爱,让学生从思想上对生命产生敬畏,从而珍惜、欣赏生命,感受生命的乐趣,追求生命的魅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更多关注精神取向,不仅涉及自我幸福、追求和生命价值的实现,且人们作为重要的社会成员,它的价值还体现在对人类与社会的关怀以及贡献方面。因此,生命意识教育中要让学生明确生命的意义,最终发挥自我价值,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培养正确人生态度,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所必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是非美丑标准进行初步的掌握与判断,且以此衡量各种客观事物,指导自身行为。最高层次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实现自我超越以及对功利、世俗的超越,达到和自身、他人、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和谐。
二、语文教育中融入生命意识的必要性
1.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期间,一些学生呈现出没有目標的状态,一些学生将成绩看得过重,这种压力可能来自学生自身,也可能来自学生家长,给学生带来了学业负担。一些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同父母之间的矛盾,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变现得茫然无措,还有一些学生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出现情绪的失控。此类情况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而通过生命意识教育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生命意识教育课程的缺失
教育最高的境界就是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和珍视,但从目前教育的现状来看,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过于重视理论课程,忽视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在一些课程设置上尽管存在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但此类课程并没有实现有效的落实。
在教育中,其实生命教育和各学科都存在密切联系,由于现阶段生命教育课程并不完善,为了促进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需要将其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含有大量关于生命意识的教育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生命意识进行有效渗透,实现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
3.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改中,更加强调人的能动性以及主体性,更加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价值,并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在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对它育人的功能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更加强调,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生命意识内容,是满足新《课标》要求的。
三、生命意识与语文教育的融合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由于学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他们的生命意识往往十分淡薄,为了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教材内容来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
如在对《边城》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以翠翠为例,尽管外公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但她的内心仍然十分孤独,这是因为外公对她的少女情怀不能真正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翠翠的形象让学生产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在《拿来主义》这篇课文中,主要针对两方面内容进行阐述,一种是国民政府崇洋媚外且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还有一种是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这篇课文思想深刻,见解独特,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两种主义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在《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中,尽管作者对死难的烈士高度评价,但可以发现其实作者对他们的徒手请愿方式并不赞成,鲁迅先生尽管也认为在人类历史进步中需要人们流血奋战和牺牲,但他认为请愿并不在其范围之中,通过让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让他们品味和领悟生命内涵,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珍贵,从而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
2.拓展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深刻认知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资源以文字资源为主且内容有限,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师就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拓展,来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深刻认知。而影视作品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将它和语文教材进行联系,就能够以光电声的魅力,对学生产生视觉的强烈冲击,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相关影视资源,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深刻的认知。
如在对《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让学生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产生直观感受,让他们明白生命的苦难、乐观以及智慧。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戏剧《我们的荆轲》,带领学生重新审视历史并深入解读,在课堂中还原出充满生命焦灼、欲望、矛盾的刺客形象,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感知。在《苏武传》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欣赏戏剧《苏武牧羊》,并结合想象对历史进行复原,对学生说明北海牧羊时苏武所遭受的困难以及19年后自匈奴归汉时和妻儿分离的生命悲苦,来让学生感受苏武的爱国之心以及坚韧的生命意志,加深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3.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尊重和珍爱生命
在语文教育中,作文写作是重要的环节,由于写作需要,学生融入自身的思想并进行思考,因此借助写作教学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提供了良好载体。因此,在写作教学以及评讲中就可以对生命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引导学生尊重和珍爱生命,强化他们对生命内涵的认知。
如围绕题目《假如我还有三天的光明》进行写作,假设生命只有三天的时间,让学生从“想些什么”“想做些什么”等方面对生命进行感悟,从而促进他们感知生命的可贵,强化他们珍惜时间的意识。同时,在作文训练中,材料作文是重要的类型,它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思想进行启迪与激发,因此通过合理选择作文材料,能够提高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生命意识是现阶段教育发展中提倡和关注的重点内容,语文教育作为重要的人文类学科,为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更好实现生命意识教育的目标,就需要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结合生命意识教育的特点,积极进行语文教育生命意识的融合策略探索,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祖国《高中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融合探究》,《小品文选刊》2020年第3期。
[2] 张桃林《基于“生命语文”教育理念的高中语文主题学习研究》,《读写算》2020年第19期。
[3] 杨文萍《“生命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新课程研究》2020年第12期。
[4] 吴泽玲《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年第5期。
[5] 王妍俏《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