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浙江 东阳 32210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一直围绕立德树人展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明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代需要引领职业教育的发展,践行工匠精神。然而,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生源素质上有较大区别;因此,在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显得尤为紧迫。
“立德”,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树立德业”;“树人”,汉语词典定义为“培植人才”,古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培养人才”;现代汉语大辞典解释为“培养造就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度成为2018年乃至现在职业教育研究的关键词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立德与树人两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最早有“立德”的论述,并且把“立德”放在首位。《管子·权修》中记录有“树人”一词,如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很多传统文化典籍中也有类似记载,说明对人才“德”的要求由来已久,而且对培养人才也有相应的要求[1]。中国共产党将立德树人两个词语合并为一个词语使用,再一次说明了德与才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立德树人在高职院校中的有效实践目前还面临着困境,主要原因之一是学校对思政教育认识和投入不足。比如在高职院校中更多的是在专业技能、就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思政类的教育中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和资金的支持,这样使得学校的思政教育明显处于不利地位;二是现有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一般。目前大多学校思政课都是大课,合班上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不够多,全靠学生课堂听讲和自己体会,这样的思政课堂效果很难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学建设和管理要全方面落实立德树人,高职院校不仅要落实,还要把握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内涵[2]。所以,要引领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把现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奋斗等价值观作为价值目标来实现。
伟大的理想信念首先是一种价值取向,其次是对美好愿望追求的精神支柱。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使命,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伟大的理想信念将直接影响学生自身的成才成长,也影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因此,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务必在高职院校中贯彻落实下去,正确引导现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学校育人,通过全过程的理想信念教育,纠正学生错误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把社会需求的人才标准当作学校育人的目标,培养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伟大理想信念的当代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更要勇于承担新时代的伟大历史使命,有浓厚的爱国思想和坚定意志。这种爱国情怀在当今时代是有大爱担当精神的体现。然而由于个别人受到不良诱惑,有淡化集体意识、强化个人主义的苗头;因此,在新时代要引导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国家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3]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在新时代,大学生要担负起国家重任,不断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激励广大青年时说:“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4]高职院校让学生树立昂扬的斗志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的进取心,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奋斗对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职业院校要抓住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契机,宣扬砥砺前行、持续奋斗的精神,把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落实好;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壮大,体会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精神面貌,懂得只有有斗志昂扬的拼搏进取之心,真才实学,才能投身国家的建设中去。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更应该积极探索有职业院校特色的立德树人之路,传承工匠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校企协同育人、产教研用、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理念,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的要求,探索特色鲜明的立德树人实践路径。
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5],就是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坚持办学方向,不仅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正确的办学方向对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在职业教育的育人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把国家的大德融入自我的道德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宣传教育上也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新时代大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方向。
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必须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的职业教师,以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把立德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基本要求,教师要做到德才兼备,在生活中以德立身,教学中以德施教。学校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规范的可执行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作用,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在实处,做到可控可查。利用各种平台、协会等组织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实行内培外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不断提升。既促使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实践中重返理论学习,得到理论提升,又促使其通过教育培训,深入思考,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培养人才必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主要在制度上要下功夫,做好顶层设计,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健全立德树人的育人机制。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导向要破除完全依靠定量的考核,要定性定量相结合,进一步调整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中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相关规定,引导教师以教学为主业,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创新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真才实学的人才。合格人才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密不可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人才培养方案起助推作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的要求,具有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高度,这就要求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关键是如何处理“育人”和“育才”的关系,具体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则是如何促进“德育”体系贯通“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教育体系的问题,其实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科建设、教学建设、教材建设等体系中来。
立德树人要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引领地位,确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跑偏,有效推动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协同性。要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方案,以立德树人为建设方向,通过校园景观设施、市政设施,以及新媒体等途径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校园处处展现文化氛围,处处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文化育人的气息。这样,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下得到重视,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功能。
在校园内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建设德育阵地,发挥德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以我院为例,学校主要开展三大德育阵地建设,一是开展四想四对照主题活动。大一阶段:发动、交流阶段,让学生结合大学三年的时间,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国家社会的关怀作为切入点,算一笔“经济”账,立足于“励志成才”这一目的,正确引导大学生感恩亲情,明确目标,寻找学习动力,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大二阶段:素质教育提升阶段,让学生立志发奋学习专业知识、成人成才,用实际行动感恩和回报家长、回报学院及回报社会。二是建立班级德育考核制度,又称之为学生综合测评,由三个方面组成:德育考核、素质拓展、学业成绩,综合全面考核学生。三是构建寝室德育建设,寝室德育创建,主要有公寓星级评定,文明寝室评定、广院雅居,还有寝室建党积极分子挂牌制度等。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首先是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相关课程进行深入改革,以此为突破口,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政课堂,贯穿始终,将课堂作为前沿阵地。其次是深化专业课改革。要深入挖掘专业行业的价值观,把专业的内涵提炼出来,利用始业教育、课堂教育,多方面发挥育人的作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融通和配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在今后就业中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合作,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共同担任了育人的职责。学校把企业文化通过合作的形式引入校园,让学生尽早了解、熟悉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企业深层次的内涵,规划职业生涯,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职业和对社会的深层认知,树立正确职业观念,优化、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德育应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经过坚持不懈的道德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正面的激励教育和反面教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明白道德修养和明辨是非的道理。通过树立榜样,深入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不断提升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认识高度,进而在生活中去实践,把德育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完成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培养目标。
立德树人只有融入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为抓手,在课堂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在生活中育人、在企业中育人,形成处处育人的大环境,才能培养出具有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文化高、专业技能突出的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