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1)
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文件,正式开启了“1+X”证书制度改革,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试点工作。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应用型技能人才成为各行各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人力资源。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迎合行业人才需求,转变现有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采用“1+X”证书制度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课证融合、训育融通。
“1+X”证书制度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迎合了现代化经济升级要求。在技术更新及理念完善前提下,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逐渐由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驱动,市场人才需求及高校人才供给矛盾逐渐显现。现阶段,高校教育无法为行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而“1+X”证书制度可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以行业市场需求为依据培养对口人才,均衡高校人才供给与行业人才需求,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1]。其次,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需从课程、硬件、政策等方面优化调整,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教改措施推动下实现多方协同合作,以“1+X”证书制度为纽带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有机衔接,突出“1”与“X”证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拓展高校教育广度与深度。最后,“1+X”证书制度可优化劳动力市场人才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占比,缓解高校毕业学生就业矛盾,培养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2020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及经济条件的提升,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存在上升趋势,采用“1+X”证书制度,可提高高校人才能力水平,更好地适应行业市场竞争,对劳动力市场人才结构起到优化调整作用。
对于“1+X”证书制度,国家是制度实施、推广政策的决策者。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国家作为决策者对制度的实施推广影响重大,政策法规是制度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国家政策法规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性约束性作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高校应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落实“1+X”证书制度,以彰显高等教育的社会性,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人才毕业后将从学校环境转入社会环境,此时行业企业成为毕业学生工作生活的主要背景,而“1+X”证书制度可较好地衔接高校教育体系与行业岗位要求,以专业技能证书的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1+X”证书制度中,行业企业为制定实施制度的指导者,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引导着高校证书制度的实施,而高校人才培养是否与行业企业接轨,可成为制度质量的评判标准。因此高校应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制定“1+X”证书制度实施计划,最大化地激发该制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高校是“1+X”证书制度的践行者。在实施过程中,高校需注重专业课程与证书培训间的渗透融合,同时加强教学与就业间的良好衔接,以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为目标,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发展渠道,并在长期发展中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以学位授予为主,在长期教育事业发展中,人才培养逐渐趋于单一化,重专业理论,轻职业技能培育,在本科教育中尤为显著。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将被抑制。因此,为落实“1+X”证书制度,高校应以“德技并修、课证融合”为目标完善制度标准,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指导行业技能证书考取;明确“1+X”证书制度中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依据行业岗位技能标准优化制度,构建集国家、行业企业、高校三者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在“1+X”证书制度推广中,提出“学分银行”实施策略,以此实现“1”与“X”的证书融合,形成灵活化人才培养方案,便于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及兴趣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彰显“1+X”证书制度的灵活性及自主性。现阶段,“学分银行”实施,并未设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在“1+X”证书制度中,“1”为学历证书,“X”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学分银行”策略下可将专业技能证书转化为课程学分。为保障“学分银行”在“1+X”证书制度中切实发挥作用,可将技能证书与课程衔接,将技能证书转化为对应性的课程学分,完善制度标准。例如:工程造价专业BIM相关证书,可基于“学分银行”转化为“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学分;旅游酒店专业导游证书可转化为“导游业务”课程学分,茶艺师证书可转化为“茶艺拓展”课程学分,在对应性课程学分标准下,可引导学生自行考取对应性证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技能水平。
高校教育以课程体系为核心,为进一步落实“1+X”证书制度,培养应用型高校人才,需在课程建设中融入职业技能教学,增强高校人才培养指向性与活动实效性。当前课程体系由专业课程、公共课程、第二课堂组成,其中专业课程主要为理论与技能教学,突出专业特色;公共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道德素质;第二课堂为辅助性课程,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而“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学生将专业教学内容与技能证书融合,深入理解专业教学内容[3]。在课程设置中,应根据专业特点在课程中增设培养行业技能的课程,并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工程造价专业在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土木、管理、经济、人文等内容外,还可增设BIM软件课程,以BIM系列证书考取为依据设定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考取证书,并在课程教学辅助下降低证书考取难度。旅游酒店专业,应基于“1+X”证书制度增设茶艺、调酒、咖啡、调酒等专业技能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会计财务专业,可以结合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国内资格证书优化课程内容;还可以结合CMA(管理会计师)、ACCA(英国注册会计师)等国外证书增设专项课程,丰富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高校学生可考取的技能证书的颁发者为社会组织与政府,两类证书考取及认证方式并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决策中易出现困惑。为引导学生考取其所需要的证书,应加强多方合作。国家政府与行业组织综合协调,统一考核标准,规范培训内容,并鼓励社会力量加入高校技能证书培训,明确技能等级证书颁发单位的法律地位,为高校学生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奠定基础。加强多方合作,即为学生考取技能证书提供各种培训渠道。高校可相对应地设定相关培训平台,如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增设相关课程,并引导人力资源技能培训中心等机构参与,为学生提供专项化教学;此外,高校还可以构建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加大学生技能培养力度,根据专业特点完成与“X”证书的衔接。
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高校应以教学与证书培训的衔接为工作重心,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实。为此,高校需转变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实效,构建教学培训一体化模式,积极引进学徒制、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模式。为使技能等级证书获取在高校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可配合社会评价组织、行业企业落实顶岗实习及培训活动,促进多方合作,双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兴互联网类专业,包含多项专业知识,如市场调研、市场推广、产品销售、网站运营、沟通技巧等,涉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管理类等专业,因此切实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目标;需要以学徒制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划分“师徒”,“一对一”“一对多”地完成技能课程教学,实现多样化、灵活化的证书培训。此外,可开设客户服务、网店运营、图文处理、产品拍摄等选修课程,结合电子商务课程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课程,并在顶岗实习辅助下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继而提高学生证书考取成功率,凭借证书考取实现课程教学向毕业就业的良好过渡,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可根据网页管理、美工设计等岗位引导学生考取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等职业技能证书,为后续就业夯实基础,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4]。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较强效力,颁发者根据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设定的证书考核项目,并根据学历层次设定不同等级考核内容。为保障“1+X”证书制度的顺利落实,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编制考证指南。首先,以专业为划分依据制定考证指南编制方向,确定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能力,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做出考证指引。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职业规划选择考取对口证书。其次,以专业相关度整合考证指南。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已成为时代热点技术,各行业、企业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为保证考证指南的实效性,可突破传统专业桎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专业群,并根据就业率、办学实力等选取核心专业,由核心专业向外辐射,构建专业群结构,以专业群技能特点优化考证指南内容[5]。最后,纵向深化“1”学历证书,横向拓展“X”专业技能证书,在加大深度与广度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让考证指南为学生考取证书做出正确有效的指引,提高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考证指南的编制应综合考量学生专业及就业岗位要求,专业群优质考证指南可基于互联网向学生公开,学生可从指南中了解自身专业涉及的证书,有目标地规划高校生活,并以考证指南为核心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1+X”证书制度的落实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硬件设施是该制度推进的基础性因素,可通过构建培训室、信息软件操作室等方式完善“1+X”证书制度;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务系统,以高校各专业特点为依据,增设专项培训室,逐步淘汰落后陈旧设施,结合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优化培训室功能条件,在智能教务系统辅助下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1+X”证书制度的进一步落实。为保障“1+X”证书制度在高校的顺利推进,需加强培训室应用、卫生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并引导学生运用碎片化时间加强技能训练,将课程专业知识融入证书考核中,深入理解专业技能知识,便于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先进设施及证书制度,需有专业师资队伍的支持,各大高校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进一步了解专业证书考核,从理论与技能操作两个方面提升教师水平,以促进“1+X”证书制度在高校的深化落实。
“1+X”证书制度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变革具有推动作用,可提高人才行业市场竞争力。落实“1+X”证书制度,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注重多方协同合作,逐渐完善制度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推动课证融合,改变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编制考证指南,优化专业硬件设施,在“1+X”证书制度推动下为社会提供适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