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角度的网络语言隐喻现象研究

2021-11-24 09:27:48梁子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映射网络语言隐喻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了新词语和表达的诞生,在形式与风格上都很有特点的网络语言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广泛的关注。隐喻对于理解和分析网络语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说都是隐喻的。因此,本文因为网络语言的独特特点,具体分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即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最后探讨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旨在为网络语言的理解提供一种新的角度,促进人们对网络流行语隐喻现象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语言;隐喻;映射

一、介绍

这一章首先介绍了在整个互联网被广泛使用的背景之下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阐明了相关的数据来源,最后给出了全文主要的的章节结构。当今的世界几乎不能没有互联网的存在,在互联网上沟通交流也成為了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的新方式,很多新的概念都是在互联网上产生的,因此就需要新的表达即网络语言。本研究通过对网络语言的隐喻现象进行研究,探析人们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时的认知过程,以及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所发挥的功能。

本研究首先收集了分别来自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7年到2020年每年的年度十大网络语言共80条,除去其中重复的网络语言共挑选出了69条,根据其不同的主题分为五类,又再次从微博、豆瓣、知乎等讨论度极高的网络语言发源地收集数据。主要参考了知乎名为“2019-2020年热门网络流行语Top300”和“2021热门网络流行语盘点”的帖子,同时也搜集了多年前的一些网络语言进行补充。值得说明的是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网络语言的语义隐喻而不包含语音隐喻和图像符号隐喻。

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数据收集方法和来源。第二章总结了与网络语言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三章阐明了隐喻理论的来源、生成机制,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四章根据收集到的网络语言进行主题分类,具体分析每一类别下网络语言隐喻的生成机制,即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第五章讨论了网络语言中隐喻的功能,包括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最后一章总结全文,并归纳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由于互联网在国外的快速发展,国外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要比国内早得多,1997年世界研究网络语言研讨会在哈德福特大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英语作为网络语言的地位。2003年西班牙举行了首届国际网络语言研究会议,以上两次会议是网络语言研究的里程碑。之后,有关网络语言的论文和书评频繁出现在《语言》和《英语教学》等杂志上,国外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的变异以及网络语言于文化之间的联系。

中国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是伴随着中国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研究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发展很快。于根元和刘海燕的著作《网络语言概说》和《网络语言》相对于系统地给出了网络语言的分类、特点,为之后的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从现在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从语言风格、构词法特点等角度出发,缺乏理论框架做出整体的合理解释。对于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的研究不断增多,但还有一些局限性,对隐喻在对词义变化的影响以及网络词语与日常用语交流中的作用关注较少。

三、理论框架

这一章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来源,其次阐明了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这也为接下来分析收集到的网络语言的隐喻现象提供了理论概念支撑。

(一)隐喻概念的来源

隐喻的定义可分为狭义与广义,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1980)将语言就是隐喻这一认识提到新的高度,他们提出了“我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的”的观点。简而言之,隐喻是人类赖以形成、构建和表达概念的基础和方法。他们所认为的所谓的“认知隐喻”也称作“概念隐喻”,与传统的“修辞隐喻”相比研究范围更大。

(二)隐喻的生成机制

网络语言隐喻的生成机制主要是基于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过程。之所以源域和目标域之间能产生互动是因为这两类事物或概念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在隐喻的过程中由人们的心理认知创造的,并不是必然的、预设的。始源域中的事物和概念一般都是人们熟悉的、具体的,而目标域的概念多为抽象的。

以网络语言“白莲花”为例,白莲花在中国原指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但是网络语言中它被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看上去纯洁无害没心机,实则装清高,内心阴暗的人。从隐喻的生成机制来看,语言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从始源域“白莲花”和目标域“装纯洁的人”之间找到一个共享的已知信息——外表非常纯洁美好,双方借助隐喻思维,对白莲花这一网络语言进行输出和接受。

四、网络语言的隐喻现象研究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包括动植物隐喻、从日常行为映射到网络语言的隐喻、从影视综艺领域映射到网络领域的隐喻、从方向映射到网络语言的隐喻以及其他领域之间的隐喻映射等五个方面分析源域与目标域即网络语言之间的映射。

(一)从植物、动物映射到人的隐喻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类经常将一些情感赋予植物或者动物,使他们具有人的一些特征,因此植物或动物隐喻也就是将植物或者动物作为源域,而与他们拥有共同特点的人类作为目标域,这种隐喻映射的过程基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感知。

将植物映射到人的例子有“奇葩”、“种草”、“拔草”、“割韭菜”等。“奇葩”一词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而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常用来它来比喻那些珍贵稀罕的或者非常杰出的事物。将源域与目标域作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源域中的奇葩是独特的、稀罕的、珍奇的植物,而网络语言,也就是目标域中的奇葩则是与常人行为和思维不同的、古怪的人,正是其中的相似性产生了这种隐喻。同样,“割韭菜”中的源域韭菜因为生长的快,收获后又能很快再次长出,而目标域里的割韭菜形象的指一部分人亏本离场,但是又有新的股民不断加入。

而由于网络购物的流行,“种草”、“拔草”等网络语言被广泛使用,“种草”表示看到其他人的推荐觉着很好自己也想购买的想法,更广泛的说可以指被其他人推荐了某一喜爱的事物,自己也觉着不错的现象。而“拔草”一般来说指的是当事人可能看到其他人对一本来想买的产品的负面评价,从而取消了想要购买的想法的行为。草是一种有形的实体,他与目标域中的新义“购买欲望”之间的相似性在于草是一种很难根除的植物,一旦被种下就会顽强的生长,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欲望一旦被种下就难以消除,因此这种隐喻十分生动形象。

“大猪蹄子”、“单身狗”、“神兽”、“狼人”、“社畜”、“舔狗”、“程序猿”等动物隐喻将人们的某些情感与动物特征联系起来,在网络语言当中非常常见。比如“神兽”一词,目标域孩子和源域神兽都十分珍贵但有时淘气起来也十分不好对付,又如“狼人”与狼相比都有着果断、凶狠的拼搏精神,因此将这些特征映射到对应的目标域中,狼人指做事果断、稳准狠的人。

(二)从日常行为映射到网络行为的隐喻

一些网络语言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行为的隐喻映射,人们经常做的日常行为成为网络语言后更加容易被理解。例如说多年前的网络语言“打酱油”“钓鱼文”,再比如近些年的“安利”、“种草拔草”等。“钓鱼文”经常出现在各种有关政治或者是历史的论坛社区,发帖人会故意说一些反话或者新奇的观点以诱导一些人来回复,这些回复的人就像是鱼,而发帖人的观点则是鱼饵。

安利这一词语的走红和安利公司的发展模式有关,也就是公司雇佣更多的推销员让其兜售产品,并不断让原来的推销员发展更多的下线,在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很多微商打着直销的名义推销自己的产品甚至欺骗顾客,所以很多人直接将“直销”和“传销”挂上等号。正是由于安利这种不屈不挠的推销形式,该词在游戏、动漫的圈子中早已突破原意,映射成为了一个新的含义: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告诉别人,因为自己喜欢所以真心推荐。随着安利的走红也衍生出一大批与安利有关的表达,例如:求安利,干了这碗安利,不吃安利。

(三)从影视领域映射到网络领域中的隐喻

近几年国内外的电视剧、电影、动漫以及各种类型的网络综艺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这个领域中的语言也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例如“C位出道”、“真香”等。

“C位出道”出自于男团养成节目《偶像练习生》,后被用于各种团体选秀节目。“C位出道”中的“C”来源于“center”,也就是“中心”的意思。因此,“C位出道”是指在由粉丝投票的节目中,某个练习生人气最高从而获得最高的投票,即使他的实力可能并不是最强的。他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团队中出道,今后在团体歌曲中会有较多的个人演唱部分,与队友相比也会优先得到商务代言等资源。现在,网友将“C位出道”一词隐喻为某个人是公司或者团队中的最有实力的人物,在他的引领之下团队会有较好的发展。

“真香”一词出现于湖南卫视《变形记》中,这个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交换城市和农村的孩子的生活,当时的城市主人公王境泽认为农村的饭卖相不好,甚至口出狂言绝不吃农村的饭,但是后来他因为不能抵抗饥饿吃得很香,因此现在这个词语被用来隐喻指那些原来对某事不屑一顾,后又感到满足的打脸行为,前后的反差使人感到非常欢乐。

(四)从方向映射到网络领域中的隐喻

网络语言中经常能看到从反向映射到网络领域中的隐喻,比如说,网络语言“Low”的原有含义为低的、矮的,网络语言“你太low了”指对方是无能的或者粗俗的。

近几年的饭圈语言“上楼”、“下楼”也是一个例子。上和下表示地理方位的高低,隐喻将其拓展为社会心理的高低。在这个例子中,“楼”指的是时代俊峰公司,因其地处重庆某大厦18楼,因此,“上楼”指的是喜欢上时代俊峰的艺人们,而“下楼”对粉丝来指则是不再喜欢,脱粉艺人们。类似的例子还有网络语言“下头”,人们用下头而不用上头来指人们在激动的时候被人泼冷水,感到扫兴。

(五)其它不同领域之间的隐喻映射

隐喻映射是基于两个域所共享的相似点完成的,即使这两个领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联系。这一部分收集到的网络语言主要有“生肉”、“熟肉”、“小鲜肉”、“老腊肉”、“颜值”等。

源域中的“生肉”与“熟肉”是食品,而根据生肉“未加工”和熟肉“经过烹饪处理”的特点,网络语言生肉被映射为指未加工、没有配字幕的ACNG作品(ACNG:动画、漫画、Game、Novel)。而熟肉则刚好相反,指翻译过、加好字幕的作品。如今,生肉和熟肉的使用场合不再仅限于日语文化的相关作品,韩剧、英美影视中都会用到。同样提到“肉”的“小鲜肉”原来是因为韩流明星在中国的走红,中国粉丝对长相俊美的年轻的韩国男性的明星的称呼,“鲜肉”这一食物新鲜的特点被映射到年轻帅气的男性身上,与“小鲜肉”相对的词语还有“老腊肉”,即年龄较大的有阅历的男性。

五、网络语言中隐喻的功能

网络语言除了具有生动幽默形象和语言表达的经济性等两个语言特点,还包含了一定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一)认知功能

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在于一种构建和阐述功能,因为众多隐喻现象在网络世界的存在,人们可以借助其表达各种可能需要很多句话才能解释的抽象的概念或现象。简单来说,隐喻的阐述和解释功能填补了词汇上的空白,解决了文字表述方式的有限性。比如网络语言“硬核”一词来自英语hardcore,原指朋克摇滚里最狠的一种风格,后被隐喻为形容一个人很厉害、很强硬、很有态度、与众不同等,而之前几乎没有一个如此简单的词可以准确的形容这类人。最后,隐喻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感知事物,以前我们提到“雷”的时候想到的是自然现象,但现在首先想到的是网络语言,即出人意料令人无语的意思。

(二)社会功能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特征,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隐喻在网络语言中的社会功能:对社会事件的反映以及亲密关系的实现。比如多年前的网络语言“蚁族”,蚁族和蚂蚁一样任劳任怨、聚居在一起,反映了中国社会中那些拥挤聚居的低收入的群体。这种网络语言揭示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从而引起人们的警示。同样,包含了隐喻的网络语言实现了一种情感的需要,同样被叫做“蚁族”的人会产生一种相似的身份认同感和共鸣,他们之间可能会通過网络交流自己的经验并给对方提供一些建议,从而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六、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环境下语境的一种变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的网络语言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的专业术语。本文主要收集了近些年的网络语言并对其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首先,隐喻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其次,由于利用网络语言交流已经成为一件常见的事,分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的生成机制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网络语言的含义,从而使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更加顺利。最后,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记录了当下社会发生的热点话题,对于语言的发展很有意义。

本篇论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局限性:第一,对于网络语言的收集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因为未到年底,一些比较权威的新闻杂志还没有发布关于2021的网络语言的盘点总结。其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网络词语或短语中的隐喻,缺少对于比较长的句子的隐喻分析。最后,对于收集到的网络语言的分类来说,各个主题内容之间有所重叠,不能完美的归纳所有的隐喻现象。对于这一方向的未来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了一个建议,虽然一些词典收纳了网络语言,但其中很多表达都已经过时,所以为了网络语言的进一步研究,学者们应该尽量收集更多的网络语言以收纳进词典。

参考文献

[1]卡梅伦,[英]洛.隐喻的研究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3]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梁子欣(1998—),女,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映射网络语言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RMI原则在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美国动画电影题材变化及现实映射意义
电影文学(2016年22期)2016-12-20 15:21:26
试论泰国文化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0:50:00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44:35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06:19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