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陪伴,促进小班幼儿情绪识别与理解能力的发展

2021-11-24 03:01董弟林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丹尼尔妞妞大宝

董弟林

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小班幼儿也不例外。而且,3~4岁小班幼儿的情绪更易显露也更不稳定。由于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识别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在面对突发情况或者挫折情境时会变得手足无措,只好以“哭”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因此,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让幼儿知道自己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从而有效地调节情绪,提升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

以共情活动为抓手,引导幼儿建立识

别和理解情绪的意识

情绪识别是指幼儿能够准确地辨识自己的情绪,或能够通过他人的表情、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信息判断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理解则是指幼儿能够解释自己或他人情绪产生的原因,或根据事情经过、环境等情境线索,或他人的习惯、性格等个人线索,推测他人情绪的能力。3~4岁是幼儿情绪识别与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在小班阶段,如果老师引导得当,幼儿根据当下的环境、事情的发生发展等线索推断和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能够获得迅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实践证明,通过和幼儿共同看图片、看视频、分享绘本、阅读故事,并一起讨论其中角色的情绪和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帮助幼儿提升情绪识别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共情陪伴主题活动中,请幼儿观察和判断故事主人公小老虎丹尼尔及其小伙伴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可以说是每节活动的必备环节。例如,“我感到紧张”这一主题,它讲述的是小老虎丹尼尔第一次去参观学校,感到非常紧张。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老师会不断请幼儿来观察并分享自己对图片及视频中丹尼尔情绪的感受。比如,在丹尼尔出发去学校前,老师会问:“丹尼尔要去做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小朋友说:“丹尼尔有点害怕。”有的说:“不开心。”结合这一情境,老师引导幼儿去感受,当他们第一次做某件事情或者到一个新环境时的心情,比如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体检,帮助幼儿为情绪命名,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紧张和害怕的时候,紧张也是很正常的。

以日常互动为契机,巩固幼儿情绪识

别和理解的能力

当然,对幼儿情绪识别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不只停留在主题活动中,日常应用也很重要。为了加强幼儿对自身及他人情绪识别的敏感性和理解的准确性,在区域活动的总结部分老师加入了情绪分享的环节。最开始,小朋友的分享基本都是:“我今天很开心,因为我玩了……”但是逐渐地,变化出现了,孩子们分享的情绪变得多样,甚至偶尔还会超出老师的预期。有一次,大宝抱着胳膊走上来,边跺脚边怒气冲冲地说:“气死我了,嘟嘟一直在玩那个小汽车,一直玩……”大宝的声音越来越小,说到最后眼泪出来了。看到大宝哭泣,我一边把他揽在身前,一边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大宝现在是什么心情?”有的小朋友说“生气”,有的说“伤心”,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朵朵站起来说:“又生气又委屈。”这个回答真是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我继续追问她:“你能说说大宝为什么又生气又委屈吗?”朵朵停了一下说:“大宝想玩小汽车,但嘟嘟一直在玩,他没玩上。”我扭过头看着大宝问:“朵朵说你现在又生气又委屈,是这样吗?”他冲我重重地点了点头。这让我不禁惊叹,当我们在情绪和感受的层面对孩子们多一些关注,为他们多提供一些体验和表达的机会,孩子们会让我们看到一个更为灵动的情绪世界。

以共情意识培养为目标,促进幼儿情

绪识别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如果说教学活动和日常互动是提升幼儿情绪识别和理解能力的载体,那么让这些载体能够发挥效用的理念内核便是共情。其实,能够识别和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本身就蕴含着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共情,因此,要想促进幼儿情绪识别与理解能力的稳固发展,就需要同时培养幼儿的共情意识。只是,共情意识的培养与传授知识不同,它并不在于教师孜孜不倦的言语教诲,而在于教师的身先示范。也就是,要让幼儿理解共情、习得共情,首先要先让幼儿体验共情。体验久了,共情便能成为一种自动化的习惯,融入幼儿的日常言行。教师要共情幼儿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接纳,允许,不评判

情绪无对错,共情的前提是接纳,是能够从容地面对幼儿的一切情绪,不去否认、指责或评判。起初,老师们觉得,每天既要面对幼儿层出不穷的问题,又要处理大量日常带班工作,还要做到平心静气地接纳,真的是太难了。然而,当老师们真的去践行,才理解了那句“无为而治”。豆豆小朋友泪点较低,动不动就会哭起来。以往,面对豆豆的哭,老师们说得最多的是“别哭了”,然后快速替她找一个不哭的理由,比如你先玩会儿别的,洒了一点水没事的等等。只是不论老师多么急切地想让豆豆停止哭泣,豆豆还是会哭好一阵子。有一次,当豆豆站在操场上,不知为什么又大哭起来时,老师没有像往常那样急着安抚,而是抱着接纳的态度,轻轻环抱着她,什么都没说,结果这一次豆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地停止了哭泣,这让老师们很是惊讶。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哭是幼儿表达自己情绪的一个惯用方式,当我们能够接纳幼儿的情绪,这个情绪就自然得以转换,但是当我们去否定、评判幼儿的情绪,就形成了一种对抗,幼儿就会哭得更久。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幼儿的情绪一直得不到理解,就可能反过来攻击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好,从而影响幼儿正确的自我认知。因此,当幼儿处在情绪的风口上时,老师能够接纳幼儿的情绪,给予幼儿稳定的陪伴,是让幼儿体验共情的第一步。

2.共情,澄清,支持

接下来,老师可以用幼儿熟悉的语言将自己对幼儿情绪的认识和理解反馈给他,澄清其情绪产生的原因,再基于原因和幼儿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简言之就是共情、澄清、支持。区域活动时间,玩娃娃家的妞妞突然哭起来,边哭边说:“我要回家。”老师快步走过去,蹲下身,轻轻帮妞妞擦着眼泪,等到妞妞的哭声渐小,老师才开口说:“老师看到你哭得很伤心,能跟老师说说发生什么事了吗?”妞妞说:“我要回家,我不要在幼儿园玩了。”我们知道由于年龄的限制,小班幼儿有时确实会出现答非所问、表述不清的情况,需要老师一步一步去澄清。于是,老师接着问道:“哦!妞妞不想在幼儿园玩了,这是为什么呢?老师看到你前面玩得还挺开心的,是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吗?”这时,妞妞才吸着鼻子说:“圆圆抢走了我的娃娃。”老师共情道:“哦!你的娃娃被圆圆抢走了,那真是令人伤心啊!”经过这一番共情和澄清,妞妞的情绪已经基本好转。此时,也是我们跟幼儿进一步沟通,给予支持和引导的最佳时刻。老师问:“你和圆圆说娃娃是你的了吗?”“没有。”妞妞低声说。“那老师陪你一起去找圆圆,告诉她娃娃是你的,请她还给你,好吗?”妞妞点点头。在老师的陪伴下,妞妞勇敢地表达,顺利拿回了自己的娃娃。当然,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共情不等于共行,如果幼儿有行为上的失当,我们还是需要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予以恰当的引导。

如果说接纳和共情给了幼儿勇气,那么澄清和支持教会了幼儿如何通过表达、沟通来解决问题。实践发现,在共情的氛围里长大的幼儿,不但情绪识别和理解能力有了顯著的发展,其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也获得了稳步的提升,整体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成长,而这必将助力幼儿一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丹尼尔妞妞大宝
薮猫妞妞减肥记
没关系
大喊大叫
生命太短,没时间讨厌你(上)
鳄鱼大宝
咕噜牛和小妞妞
复制人生
住在天使的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