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黄河根和魂

2021-11-24 12:30魏涛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

魏涛

黄河流经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湿地和草原(陈斌/摄)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古老的母亲河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黄河源自青海,蜿蜒5400多公里一路向东。每年,黄河携数十亿吨泥沙,在北纬37.47和东经119.19度交界处,为海洋注入农耕的基因。甚至,黄河还将自己的姓氏赐予隔壁海域。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何以担当民族根和魂?还要从一个城市说起。

轴心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因位于黄河以东得名。这是秦人以咸阳为坐标取的名字。

在黄河一次次决口、重建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史不断重构,大规模人口迁徙改变着政治格局。

运城是关公故里。2019年6月22日,运城市盐湖区与山东省曲阜市签署协议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代表着关公与同样诞生于黄河沿岸、长他700多岁的“文圣”孔子正式握手。关公和孔子,是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两大精神符号。据有关统计,全球现存文庙约2300余座,关帝庙的数量则达到3万余座。

孔子来自夏邑,事于曲阜,是先秦儒家代表。不仅孔子,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活跃于黄河中下游区域。例如,道家代表老子,《史记》记载他著《道德经》后出走于黄河之岸的函谷关,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道家庄子,法家商鞅、韩非子,縱横家苏秦、张仪也都出生于河东、关中地区或常在此活动。“兵圣”孙武则是黄河下游乐安人(今山东广饶县)。

对于这种先贤扎堆的现象,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有一个著名的总结,称之为“轴心时代”。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提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东西方各个版图相继诞生了一大批人类先贤——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的一神教先知,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老子、孔子、墨子等。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诞生于北纬25°至35°区域,也就是黄河流域的纬度范围。在这些精神导师引领下,人类开始以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构建社会秩序,直至今日。

此外,黄河流域亦是佛教和伊斯兰教传入、传承的重要通道,这在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宁夏伊斯兰建筑群等众多遗迹和风俗活动中得以鉴证。

黄河流域不仅诞生了人类文明的先驱,更为人口繁衍提供了生存保障。通过观察发现,黄河沿岸各省区4.2亿人民几乎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生伴侣”——面。从三江源的拉面,四川的担担面、陕西的泡馍,到河南的烩面、山东的大馒头,横跨2000公里,却无一例外保持着相同的面食习惯。

面食离不开小麦种植,小麦种植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考证,我国境内3000年以上小麦遗存的遗址有30余处,集中分布在西起天山东缘、东至山东半岛的一条绵延数千公里的带状地带上,大体位于北纬34°至46°之间,这是最适宜小麦种植的区域,也是我国农耕文明在黄河流域兴起、为子孙繁衍提供给养保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喝一瓢水,同吃一碗面,相近的饮食习惯和文化基因造就了相似的纯朴民风和习俗,黄河流域九个省区的语言交流也较为顺畅,山东话、河南话、陕西话、甘肃话、四川话都从属于“北方官话”语系。这也是古代黄河流域军事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和商业往来的重要见证。

黄河流域繁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也哺育着商业文明。先秦代表人物有范蠡和吕不韦。范蠡曾事越王勾践,功成身退后携美女西施回故里创业,广散钱财救济黎民百姓,被后世尊为财神、商祖,各地皆供其塑像。吕不韦的一生更具传奇性,善于经营,由商入仕,官至丞相,对秦王朝的建立功不可没。

当然,黄河流域缔造的真正的“商业传奇”是兴起于明代的晋商商帮。

据考证,明朝廷为防蒙古军队入侵,在北边境设九个军事重镇。为筹措军粮,朝廷允许商人用粮草换“盐引”。商人凭借“盐引”,才能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获得食盐专卖权。食盐是古代经济之命脉,山西商人借机切入,走上盐、粮专营的路子,随后又拓展更大贸易内容和范围。晋商的出现,突破了商品流通的区域限制,迈出了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到了清代,晋商拿着朝廷的贸易特许批文,将生意一路做到俄罗斯,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大量开设商铺,将内地物产转手到中亚及欧洲国家。至今,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晋商商会还不断开展中俄商贸交流互动。

治水

黄河流域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同时,泛滥的河水也常给他们带来麻烦。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古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有史册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约为1500余次,较大改道20余次、重大改道6次。例如,1855年8月,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黄河水先流向西北,后折转东北,夺山东清河入渤海。此次决口改道,大片土地被淹,受灾人口多达数百万。

2020年4月5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内的大禹文化园(冯开华/摄)

对于黄河之灾,各朝各代都会派专人治理,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治水功臣。当然,最负盛名还是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

早期,由于黄河流域物产丰富,草原地区的人口不断迁徙至此;之后,黄河泛滥,军事征战,促使人口向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迁徙。渐渐地,黄河流域成了政治家和黎民百姓敬而远之的地方。南宋开始,历史有了新的选择,南京、杭州、北京这些地方人文和自然的优越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帝王,新的大都会兴起,黄河流域的地位被淡化了。

南宋以后,黄河水在冷风、枯草和泥沙的陪伴下流淌着,岸上时而喧闹、时而萧条,黄河水也时而欢歌、时而狂躁,决口并未停止,灾害仍在继续。在黄河一次次决口、重建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史不断重构,大规模人口迁徙改变着政治格局。

人们一面敬畏黄河激流的波澜壮阔之美,一面不断与之斗智斗勇。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黄河精神的内涵得到了丰富,那就是勤劳勇敢、不断探索、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人与自然共生共进中所生发的强大力量,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1949年10月1日,黄河沿岸的人民终于等来了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的实施,黄河重燃激情,中上游各省区日渐繁荣,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更成为区域经济领头羊。黄河流域水利、矿产等资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宝藏。据统计,流域煤炭产量占全国70%,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的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黄河流域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能源原材料(煤、钢、电、化工)工业基地、海陆空各种交通运输干线与枢纽最多的区域。

然而,与发展成就并存的,是生态环境脆弱、支流水质污染等问题。黄河中上游各省区工业基础多是靠资源开发打下的,吃资源饭的过程中对科技迭代和“双碳”革命关注相对不够,面对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创新能力较弱和对外开放水平偏低的问题,转型较为吃力。怎样在生态文明约束下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是黄河流域各省区、各市州政府及企业的共同任务。

无论各界对“黃河经济带”持什么态度,不管中下游复航何时公布排期表,“黄河文化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可能先行一步、培育成为向世界展现完整的黄河文化样式、促进黄河经济发展的开放窗口。

发展

面对问题,须谋求破题之术。

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黄河中下游河南、山东两个省的GDP是上游青海、甘肃两个省的10倍。总量差别虽大,人均水平差异却没有相应的悬殊。2020年,山东省人均GDP为7.2万元,内蒙古7.2万元、宁夏5.5万元、青海5.1万元、甘肃3.6万元。

然而与江浙区域比较,沿黄河省区数据便明显落后了。以江苏为例,2020年江苏省人均GDP12.7万元,是山东的1.8倍,是甘肃的3.5倍。“总量很丰满,人均很骨感”是黄河流域经济的客观写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黄河流域经济水平受自然资源、历史积累、政策机遇等多种因素制约,想要达到长江流域水平并非短时间能做到,突破思想束缚成为当务之急。

10月20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智慧大屏(毕晓洋/摄)

解决思想束缚问题,第一步就是打破舒适圈。在沿黄河省区,跨省干部交流、跨市文化交流、南北方贸易对话等工作正在不断加强。2020年,济南、太原、呼和浩特、郑州、西安、银川、兰州7个沿黄河流域省会城市签订协议,省会城市间审批服务开启“跨省通办”新模式。

为加快经济转型,有人提出构建“黄河经济带”,但是也有人质疑:黄河流域受地理条件、交通设施等制约,上中下游经济联系并不密切。古代黄河曾经有局部河段、季节性的小规模通航,而今航运功能已失,相当于只有路基和铁轨却没了火车,“经济带”靠什么带动起来?通航问题,似乎成为构建“黄河经济带”的关键性阻力。

黄河还能恢复航运吗?其实早在1988年,交通部批复的《黄河水系航运规划报告》中就提出,在2030年前后,青铜峡大坝至入海口达到四级航道标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黄河干流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今年四月,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张金良透露一条消息,称“计划把从郑州到东营长达800多公里的河道建设成生态航道”,引起社会热议。有人猜测,黄河复航可能进入了倒计时。

无论各界对“黄河经济带”持什么态度,不管中下游复航何时公布排期表,“黄河文化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可能先行一步培育成为向世界展现完整的黄河文化样式、促进黄河经济发展的开放窗口。所谓“黄河文化带”,是用更加清晰的逻辑审视、挖掘、盘活黄河流域文化遗产、遗迹及关联素材,赋能沿线文旅产业及服务经济,打造出九省区人民共享的文化品牌。

2021年10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隔河南考察已有两年,这次,总书记又作出新的论述:“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句话给黄河流域的未来圈了三个关键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代化道路,也给沿岸各省区梳理了清晰的发展逻辑——一种生态的、可持续的以及不可急于求成的发展逻辑。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黄河
黄河流域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这一日,黄河是我一个人的
黄河颂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黄河
黄河流域城镇化时空格局分析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