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医思维建立的实践探索

2021-11-24 04:29郑浩江唐烨霞王富文韦丽琴李广霞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师承我院临床

郑浩江,王 瑾,唐烨霞,王富文,韦丽琴,李广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

中医教育进入高等教育行列已有60余年[1]。作为一名从事中医教育工作的教师,同时承担中医临床诊疗工作,面对目前的现状,立足包头医学院中医学院建院以来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思考。中医学院自2014年建立以来,吸收和借鉴已有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自身的发展模式,以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班级制与导师制相互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医德与职业素质、知识积累、实践能力、中医思维、中医文化素养、创新思维等6个维度结合起来的中医培养模式[2]。其中,中医思维的建立在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3]。中医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中医思维建立为基础,而中医思维之建立在院校教育体制下需要探索更多的实践方法。

1 厚植中医文化,树立中医自信

中医思维的建立必须厚植于中医文化的丰硕土壤中[4],尤其是综合院校的中医专业,只有让中医学子了解中医文化的发展历史,才能以史为鉴,学贯古今,继承发扬,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中医亦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能够体现和代表中华文化,因此我们的中医学子要树立中医自信。我院在培养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1中医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方面,开设中国医学史和医古文两门课程。中国医学史和医古文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中医文化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平时授课中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课前要求学生分组准备授课内容,鼓励学生自学,授课时从小组选出学生代表上讲台讲解中国医学史或医古文,授课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点评、补充、纠正、总结,这样的授课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感觉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特别是医古文中有很多古代中医大家的学医故事,将大医精诚或医德医风医术从他们的经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知不觉中学生从精神文化层面得到了传承,这样的渗透可谓“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准备的内容远远超出课本所能给予的内容,甚至有些总结、感想、实例恰到好处,能够彰显出中医文化的内在魅力。

1.2中医文化建设 在中医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中医进校园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感受中医文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颈椎康复周”活动,运用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对颈椎进行按摩,为全校不同专业学生和教职工服务,感受中医在日常保健和养生方面的魅力;中医学院校本部教师为学校广大职工开展中医讲座,内容涉及针灸、推拿、刮痧、拔罐、中药保健、中医养生等方面,宣传和普及中医知识,甚至授予教职工简单的中医技能,在生活中起到养身保健、强健体魄的作用;组织在校中医大学生为包头市中小学生进行中医文化内容的讲座,宣传中医文化,感受中医魅力;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组织我校中医学子为全校师生制作中药抗疫香囊,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上述这些活动不仅能体现中医文化,更能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1.3传统文化建设 加强国学学习,深入学习中医发展的文化背景,只有对中医发展的中国文化背景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医文化。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讲“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内涵都能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体现出来。中医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必须吸收和借鉴其中的优秀思想内涵,与中医相互融合,他们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因此,我院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鼓励学生学习国学知识,拓展知识面,不仅要成为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中医人才,更要成为具有中医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高素质人才。

2 重视经典教育,终身学习经典

2.1加强经典学习 中医经典背诵贯穿院校教育始终。中医教育不能远离经典,必须以经典为主线,中医经典历经时代而经久不衰,其中蕴藏的中医思维不言而喻,学中医不学经典,始终不能入得中医之门。中医经典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四部经典为中医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为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医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中医经典教育[5],如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医经典大赛,我校2014级中医学子亦有幸参加“黄帝内经大赛”并获得东北赛区三等奖。通过这样的比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意识到中医经典的重要性,能够开拓眼界,参赛学生返校后我院组织全员学生进行经典学习交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加强经典学习,要求学生入学开始背诵经典,同时将背诵成绩纳入中医经典的期末考核成绩中,反复读诵、反复体会、反复认识,在读诵中不断感知中医思维。

2.2培养学习习惯 培养终身学习中医经典的良好习惯。中医经典不仅需要熟记,更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反复揣摩和体会,它不是一次性学习,而是终身学习和体会,只有将中医经典的学习和中医临床实践结合,不断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中医思维,悟得中医精髓,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同时鼓励学院教师外出参加中医经典培训班,提倡多临床、反复临床,理论结合实践,不做纸上谈兵的中医授课教师,以实践传真知,授课时,倡导病案教学模式,深入浅出的讲解经典条文、经典方药的治病实例,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中医经典中蕴藏的中医思维。

3 挖掘中医人才,贯彻导师教育

3.1建立师承教育 在院校教育体制下,如何结合好师承教育对中医思维的建立尤为关键[6-7]。我院从2015年开始,迄今举办六届师承大会。立足包头地区,挖掘中医人才,严格纳入制度,要求职称副高以上(包括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以考核的形式选拔学生参加师承,到后期的师生互选的方式开展导师制教育,不断扩增师承教育的学生人数,力求能将师承教育扩展到全部学生。将每周一上午定为学生跟师学习时间,学生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接触导师看诊的全部过程,从望、闻、问、切到辩证分析,从处方用药到治疗效果,导师将诊疗思维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医思维,返校后结合理论学习,巩固学习内容,践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在跟师学习中不断理解和体会中医思维的内涵。每年举办的中医师承大会已经成为我校中医文化的一面旗帜,邀请包头地区中医界中医人才、所有导师、拜师学生齐聚包医参加师承盛会,仪式隆重,彰显中医师承在中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中医文化内涵的体现。

3.2完善师承制度 不断完善师承教育制度,具体包括中医师承导师聘用管理办法、师承教育培养考核办法、师承教育培养学生的要求细则等等,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管理,将师承教育执行管理落实好。其中师承教育培养考核办法中突出《临床病案记录册》的重要性,对记录病例的数量、内容作出具体要求,考核内容包括《临床病案记录册》《课外学习笔记》《跟师记录》,对PPT汇报心得及病案分析进行综合考评,将考评成绩纳入学分管理。同时学生要完成《导师教学评教表》,对导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4 暑期临床实践,加强实践教育

4.1暑期实践活动 中医院校教育的短板是实践教育的时间滞后和匮乏,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8],鉴于这样的情况我院从建院以来积极开展学生暑期临床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暑假参加中医临床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深入到社区医院、中医门诊、综合性医院,接触患者,了解中医诊疗过程,学习中医常用的诊疗方法和技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中医临床实践的基本情况,中医理论和经典知识在临床中的实用性,增强了学习中医兴趣。暑期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汇报自己暑期临床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用、所感。后期为了更好的贯彻暑期临床实践活动,我院成立了暑期临床实践考核评定小组,并将汇报成果以评分的方式纳入学分制管理中。通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活动,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贯穿于学生专业培养全过程中,加强我院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中医思维又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4.2暑期实践调研 2020年我院对暑期实践的学生进行暑期实践认知调研,调查表详细内容见表1。其中81.40 %的学生认为在临床实践前需要对实践内容进行指导,76.28 %的学生认为在临床实践前对实践注意事项进行讲解,由此可见学生对实践内容即在实践中干什么和注意什么相对较为迷茫,因此需要在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93.49 %的学生认为暑期实践对中医临床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其中52.56 %认为有很大的提高,98.14 %的学生认为暑期实践对中医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帮助,其中59.07 %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92.09 %的学生认为暑期实践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暑期实践的认同感很高,在其中能够学习到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亦能锻炼中医思维,能符合暑期实践的目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差距,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对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表1 暑期社会实践认知情况调查表

5 邀请中医名家,启发岐黄思维

为了使中医学院学生学习中医的氛围更加浓厚,增强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逐步建立中医思维,我院开展岐黄大讲堂活动,先后邀请省内外中医名家10余名进行学术讲座,1~2次/年,所有学生均积极参加,甚至与中医名家请教如何学习中医、怎样走中医之路等,面对面相互交流学习,学生反响热烈,从每一位医家的学医经历中体会学习中医的感受,从不同医家的讲解中体会中医思维的内涵。中医思维的建立需要中医名家的提点和引导,开展岐黄大讲堂,邀请中医名家进包医,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名医的中医之路,不仅可以指引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成为中医人才的胸怀和理想,树立中医自信心,立足当下,努力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才干、有情怀的中医人。

6 结语

中医思维的建立途径是多种多样的[9],包括中医专业课程设计、校园中医文化活动、国学文化的学习、背诵中医经典、鼓励中医教师多临床、导师制教育、暑期临床实践活动、中医名家进校园等,建立中医思维的途径不仅仅上述内容,仍需要在培养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但所有的实践活动的中心思想旨在培养具有中医思维的合格中医人才,满足社会各界对中医人才的需求,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培养的中医人才是具有中医思维的中医人,可以博学多才,亦可以博采众长,但具有中医思维的原则不可动摇。我校中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各项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在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而合格中医人才的核心不能脱离中医思维,因此,中医思维渗透在教育的各个环节。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中医人才为办学目标,开展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借鉴“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理念,旨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中医思维并体会内涵,使我们培养的中医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临床实践的经历。但中医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可以急功近利,因此我们必须要在中医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中医思维的特点,将这种认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这也是培养中医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医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发展,时代更迭,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但建立中医思维在任何一种模式下都是必须要做的,因此,探索中医思维建立的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吾辈中医人需上下求索、共同努力,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师承我院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我院5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师承与独创之美
从“文术多门”到“以诗为专门之学”
“多元化”结合师承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平淡自然、孤高拔俗——略谈文徵明雪景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