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晶晶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2015年、2017年和2018年,教育部分三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对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经验总结和全面推广。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了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新商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
基于新商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学者张阳基于应用技术价值导向,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1]。学者蔡蕙、孟迪云从跨界协同培养角度对商科人才培养进行研究[2]。学者庞敏等从协同创新和学科交叉角度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创新优化的对策[3]。
关于课程体系的研究。学者冯瑞指出职业教育面向行业、职业、岗位的特点,构建“分层多元、跨界融通”的课程体系[4]。学者郑丽以商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对商科类的课程群建设进行研究[5]。同时,有的学者对AR技术在商科类实训课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还有的学者对三教改革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
尽管众多学者从校企合作、实训场地、协同创新、学科交叉等方面对新商科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但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新商科课程体系研究涉猎不多,本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现代学徒制要求校企要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要求的课程内容。但现阶段,许多企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都只是处于从属地位,仅仅是提供一些课程资源和粗糙的改进意见,企业的参与度还不够。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基本还是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设计,与本科同类专业的区别不大,无法适应行业真实的岗位要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与企业的契合度还有待加强。
虽然很多专业都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加入专业建设委员会,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强,导致课程体系建设滞后,与特定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程度不够,相关知识与行业、企业实际要求脱节。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团队认为新商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都会影响人才需求的变化。作为职业院校,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接本地产业发展方向、行业特点,进行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聚焦行业特色,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式。
基于河南省区域市场调研,发现企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较广泛,对市场营销类大类的专业需求主要集中在营销专员(包含电商类营销)、房产经纪和营销策划。基于此,笔者团队选择了易居营销,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与传统商业不同,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深刻改变商业模式。在此背景下,以跨界为典型特征的商贸类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前所需。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与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并注重学生跨界、复合型能力的提升。
根据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根据学生学徒的不同成长阶段,促进学校教育系统和企业培训系统相互支撑、相互交融,学生(学徒)在“课堂”和“店堂”交替进行工作本位的学习,建立了校企一体实岗育人模式。
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应充分发挥企业在课程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实行“双模块”课程开发机制,引进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校企共同开展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提炼核心职业能力,并基于企业工作真实岗位要求来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根据课程体系对接工作岗位能力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典型工作过程的要求,以企业真实工作内容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重新修订课程标准,依据企业人才需求,设置内容模块,构建“通识课程+岗位能力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学徒课程+实训课程”的学徒制课程体系,支撑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各自的优势,基于真实岗位工作能力要求,打破现有的教学单元,重新构建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结合河南易居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的实际需求和企业发展,校企合作开发了房地产运营、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房地产客户管理、地产行业企业认知、房地产基础等五门学徒岗位能力课程,新开发了营销数据统计与分析、商务礼仪与沟通、项目运营与管理等三门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对市场调研、渠道管理等12门专业技术技能课程进行实践化改革。
在开发企业课程的同时,既要考虑双方合作招收的学生以往所在的岗位标准要求,也要考虑企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包括一些跨岗位的、岗位之间协同的要求、行业通用技能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实际学习的需要,进行立体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便于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例如:MOOC学习、合作学习等,丰富课堂形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学徒制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建立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之外,还要建立系列保证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需要在各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因此,需要建立“双主体”的沟通交流机制,由学院和企业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负责对上述工作进行具体沟通与协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突出企业的主导作用,将工作本位培训与学校本位学习有机结合,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高素质、技能过硬的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践教学,结合企业课程和培训内容进行人才培养。
为提高学徒制人才培养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导师”队伍必不可少。但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学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即使有机会参加专业进修和企业锻炼,但由于种种原因,能力的提升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而企业导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因此,需要突破职业院校的师资瓶颈,建立有效的“双导师”合作培养机制,从国家层面建立双导师的选拔、培训、激励、评价、交流等制度,加大学院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产品创新和专业建设的力度,有效促进“双导师”队伍的水平。
为了保证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商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校企双方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与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引入行业企业,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同时引入1+X职业技能考证、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新商科课程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孤立的,必须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行业用人需求,设立由双导师进行教学的兼具专业基础知识和企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才能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