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参与区域化志愿服务实践研究

2021-11-24 21:38蒋超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区域化志愿院校

文/蒋超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一般是以共青团作为主要基地开展活动。在进行区域化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中,学校应与周边街道社区志愿服务相结合,积极探索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共建模式。区域化的志愿服务实践为共青团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也重点突出了街道团组织的重要枢纽功能,有利于建设服务型的团队组织。区域化的志愿服务实践也更加有利于当地志愿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开展了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达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取向。所以,让高职学生参与区域化志愿服务实践,对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及学生个人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

一、关于区域化志愿服务实践的概念以及意义

(一)概念解析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了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区域化志愿服务主要是指对学生参与的志愿工作进行了区域划分,并结合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以便更好地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工作。

(二)具体意义

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能具体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奉献、友爱精神。其次,由于志愿服务工作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高职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连接,整合社会资源和服务资源,有利于推动志愿工作的开展。利用相关渠道开展高校志愿服务,与周边社区和企业达成合作,从而共同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促进了区域化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进行区域化志愿服务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个人以及社会、企业、学校等都有不同的积极意义。对学生个人来说,能促进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对企业来说,有利于企业社会形象的打造,为人才培养助力;对社会来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

(三)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开展人际交流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进一步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敢于主动接受社会挑战。总的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要想提高服务意识,必须增强和提高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此外,志愿服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志愿服务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感受社会的真实需求,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从事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力[3]。

二、高职学生参与区域志愿服务的现状

(一)组织志愿服务团队进行志愿服务实践

目前,在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高职院校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来开展具体工作。志愿服务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积极性、实践性、参与性,并将社会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这些组织将志愿服务团队分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如组织部、宣传部、实践部等,各个部门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并互相合作,共同去协助完成校内校外的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如:养老院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大型活动公益活动等一切需要志愿服务的社会区域,完成具体的区域化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我国的志愿服务项目主要有十大类:便民利民类、扶贫帮困类、就业指导类、治安维稳、卫生保健类、环境维护类、宣传教育类、文体娱乐类、助农增收类、心理咨询类等。但多数高校的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扶贫帮困类,多数为敬老院、福利院、留守儿童、特殊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试图通过志愿者活动和企业的有效合作来完成一些社会志愿者项目。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参与区域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而言,覆盖面不大,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及学校资源,进一步体现志愿服务的高效性、数量性以及实践性特点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二)整合社会资源和高职院校资源开展志愿服务实践

在志愿者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去达成一些社会性志愿服务项目。比如: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去完成具体的社区服务或帮助留守儿童进行资金方面的援助工作等。志愿活动项目的开展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再去开展具体的志愿活动才有针对性。目前,高职学生参与区域化志愿服务活动能结合社会需求去具体地解决一些问题。通过区域化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及高职院校资源,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团队志愿服务工作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备实际意义,对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高职学生参与区域化志愿服务的途径

(一)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首先,区域化志愿服务可以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情况以及基本的工作开展模式,建立一定的熟悉度,从便民利民类、扶贫帮困、环境维护类、宣传教育类等项目着手开展志愿服务。其次,可以结合职业院校专业的特点,根据各种类型志愿服务的具体要求,提供家电维修、家政联络、信息咨询等服务,为下岗失业职工、残疾人、老年人、失学儿童、特殊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最后,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调研,可以促进人们对区域化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解,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实践能力。

(二)搭建综合性的志愿服务平台

搭建综合性的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可以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平台的搭建可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上平台主要是通过高职院校的媒体或者微信公众号、易班等渠道进行相关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布,或是通过和企业的联合、社区的合作,定期开展区域化志愿服务;线下平台主要是进行实践和服务工作,这就需要学生进入到社会当中去进行具体的志愿服务工作。在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时,可提前确定相关的志愿服务主题和具体的志愿服务项目,然后通过学校的志愿服务团队和企业的志愿服务团队,共同深入到各个社区和企业以及公共区域,开展相应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相对高效、且长期稳固的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同时也能够提供相应的志愿信息需求。通过线上线下搭建综合性的资源服务平台,可以促进区域化的综合性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的完善。

(三)完善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参与区域化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提高志愿服务管理水平,完善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保障志愿者的权益。高职院校要针对志愿服务管理的制度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对应的网络平台,进行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激励等一系列的流程,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同样,应用这种模式,信息的渠道来源也就更加广阔,获得的信息也就更加快速、高效、全面。通过志愿服务项目作为主体来建立对应的志愿小组,这样再通过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发布,更加有利于具体的志愿活动开展。网络平台的建立和打造,还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区域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推进和发展。

四、结语

在高职学校中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参与区域化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通过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的区域化志愿服务,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为提高高职学生专业化发展搭建综合性的资源服务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参与实践,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

猜你喜欢
区域化志愿院校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职工代表区域化协作管理的实践探索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