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培养探究—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4 21:38邵晖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职称学历校企

文/邵晖

判断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就业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进行分析。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教学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教师要积极拓宽自身的知识范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推动自身的发展,确保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高学历以及高职称的高职院校教师

经调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乏具有相应的高学历师资,大部分教师的学历是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博士学位的比较少。另外,在许多学校的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的人才短缺。教师的职称普遍分布在讲师以及助教层次,其中讲师职称的教师人数比较多,助教职称的教师人数仅次于讲师职称的教师人数,而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还有很多教师没有获得职称。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的职称级别比较低,无法对学生开展良好的培养,从而影响人才所获得的知识质量。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很多教师需要承担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将自身的精力以及时间花费在备课以及教学中,即使想要提高自己的学历,也无法实现提升自身学历层次的目标[1];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岗位结构比例导致副高级及以上人员占比偏少,一般普通高职院校教师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不得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27%,高水平高职院校也只能达到35%左右。

(二)教师无法为校企合作提供有效帮助

通过对高校和企业的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参加校企合作项目时,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少,与企业合作研发产品的数量也很少。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本身科研水平和专业能力不足。要确保教师有能力和企业通过合作研发各种产品以及解决技术问题,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但大部分教师自身没有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也不足,无法为校企合作提高质量和水平。

(三)教师开展应用研究的时间以及能力有限

根据相关参考文献表明,大部分教师没有主持过和专业相关的市厅级以上研究课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如果要主持课题研究,其自身就要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功底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学历层次低、职称级别低等情况的存在使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当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以及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功底后,才可以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另外,大部分学校要求教师同时开展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导致教师开展应用研究的时间以及精力有限,即使有些教师逼迫自己开展课题研究,在长时间教学以及科研的双重压力下,也会给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

二、提升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级别

教师自身的学历、职称级别等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会为学校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带来直接影响。所以,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以及职称级别。首先,学校要提升教师聘用标准,尽可能地选择具有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的人才担任教师,增加教师队伍中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比例,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学历进修,采取增加投入等方式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其次,学校要调整评估标准,建立健全职称晋升制度,落实岗位分流,调整职称结构,不断调整本科教学评估在职称方面的标准。现阶段,我国本科教学在评估教师队伍是否合格时,主要将是否有30%的教师作为高级职称的标准,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该指标的实际比例已经达到甚至超过40%。为此,评价标准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应适当提升门槛,确保评估标准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以及合理性。笔者所在学院通过多年的高层次人才引培政策,目前专任教师均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双高校建设”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比例,而作为“双高校建设”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该比例应达到45%左右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要求。在建立健全职称晋升制度的同时,要落实“非升即走”或者“非升即转”的制度,引导一些长时间得不到职称晋升资格的教师向低层次高校流动,使其能得到相应的职称晋升;也可借鉴“校聘职称”制度,有效利用“评聘分开”的方法,这样既增加了具有高级职称资格的人员,也不会突破岗位结构比例的红线。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促进教师在职学历的提高,提高教师职称级别,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多样化发展

学院和企业之间开展合作,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加强沟通是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多样化合作项目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教师角度来说,校企合作中,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师需要时刻关注企业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借助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行业以及产业的需求相结合,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自身掌握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从企业角度来说,需要构建和教师相同的愿望,虽然企业和学校的出发点不同,前者的出发点是为提高经济效益,后者的出发点是为教书育人,但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发挥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学校与企业要构建一个相同的愿望,两者充分结合,通过共同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企业要积极与学校合作,构建激励机制来推动两者的合作,比如,对校企合作项目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创造一些可以与学校合作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等。通过这种优惠政策加强和学校的合作,不断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3]。

笔者所在学院积极主动与企业开展合作,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每年为社会企业培训10万人次,为中小企业提供200多项技术服务。每年教师发明的专利有600多项,其中部分专利已向企业成功转让。学校重点建设了“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所”“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所”等三个年服务到账达千万元的研究所,建有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并牵头组建了多个省级工程中心和研发平台,在校企合作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了高职特色。

(三)加强教师实践锻炼,提高教师自身应用能力

要想推动教师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加强实践锻炼。首先,教师需要调整好自身的心态,积极加入各种实践锻炼中。由于教师自身缺乏较强的积极性,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企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意加入实践锻炼中,影响教师自身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要调整观念,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想法。其次,教师要正确看待教学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对学生开展教学以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实践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构成部分,因此必须提高对实践能力的重视。最后,学校要为教师构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派遣教师为企业提供相应帮助,还可以让教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促进企业进步以及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目标[4]。笔者所在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践锻炼,每年派遣30%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企业实习是教师资格评定的必要条件,因此,“双师”队伍规模得到不断扩大。

(四)鼓励教师创新创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各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都增设了相关课程或保障体系,但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学院教师有创新创业经历的占比并不多。因此,教师应增强创新创业的能力,用自身的经验丰富教学,改进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高校应进一步鼓励在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停薪留职、带薪创业等方式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有条件的高校还应投入资金建立创业基地,为培养有能力、有担当的创新创业教师保驾护航。高校为教师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应规范相应的考核制度,明确创新创业的目标和周期,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满考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了解教师创新创业的进展情况,建立以成果为导向、流程预警、考核全面的评价机制。

三、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的水平和素质会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职教师应科学制定自身发展规划,注重专业水平尤其是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注重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学校发展、专业建设与教师发展的现状,着重解决高职教师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培养教师成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技术技能的“双师双能型”人才,以促进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职称学历校企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知识无力感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