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工作角度探寻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

2021-11-24 21:38邹恒郑婷婷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学风辅导员思想

文/邹恒 郑婷婷

高校学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学风建设是高校治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条件。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学生素质出现差异化的现象,加上目前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学风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从学生工作角度讨论高校学风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保障高校良好学风,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乃至高校的发展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是一种氛围,是求知者的治学态度和认识方法的综合体现,是人们的理想和志向在学习上的反映,也是一种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学风是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形成和固化的一种传统和风格[1]。从学生工作角度来看,学风建设既要从学生角度入手,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着眼,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职业素质,完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二、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动力不足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完全不同,最大的差别是生活从原来确定的相对变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课程是不确定的、每天的安排是不确定的,毕业后去哪里也是不确定的。同时,一些大学生在课程选择与学习中表现出功利性的倾向。在课程选择时,更多地选择有助于自己未来理想就业的实用性课程,着重于对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但对诸如思想道德修养这类人文性、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学习态度则不端正,认为学习此类课程是在浪费时间[2]。大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偏差都对学习动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行动力差

受网络时代的冲击,加之大学期间时间自由,打游戏、刷微博、玩抖音、刷视频成了多数学生的生活常态,反而那些刻苦学习的学生成了“非主流”。学习态度不仅表现在上课听课本身,而且也表现在治学研究的过程里,部分学生在考试中不诚信,在撰写论文时弄虚作假,诸如这些行为都反映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大学生反思,同样也值得教育者反思。

(三)学生工作不能协同导致收效甚微

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每个部门都能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工作就可以完成。学生工作团队的协同高效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推进尤为重要。如果各部门各团队各行其是,无法调动资源、形成合力,最终只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学风建设收效不佳,也难以有显著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

(四)学生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效果差异

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核心力量,这支队伍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学风建设是否有成效。就目前来说,高校除聘任专兼职辅导员外,还会从专业教师内部聘用部分班主任教师,这些班主任都是专业任课教师,他们将多数精力投放在教学和科研上,对学生的关注度较低,即使过问学生的情况,大多也仅限于学习,对学生的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关心和指导都较少。加之专任教师一般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无法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指导,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也只能停留在学习本身,不能达到学校风气改善的目的。

三、学生工作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思想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才能激发有效的学习行动。学生工作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认识到“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青年要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相联系,将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相联系,让个人梦想的实现融入在国家建设的进程中,让生命在奋发学习中熠熠闪光。

(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内在压力

学生在面对大学的学习时,无论成绩好坏,都会感受到压力,严重的可能很长时间无法从压力中解脱。大学教学不会像中学时那样细致,许多课程需要靠自学,而部分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某类课程成绩一直不佳,导致多次在同一类课程考试中失利;有的学生在中学时成绩名列前茅,但到了大学发现自己没有那么优秀。诸如此类问题都会在大学生中出现。当学生在面对上述这些困难时,可以向家长、教师、同学、朋友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向专业的咨询师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一对一”现场咨询,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的内心产生力量,缓解因学习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

(三)活动开展释放学生内在活力

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将其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协同共建,共同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丰富的人文情怀、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习与活动相结合,让枯燥与生动相融合,使学生树立科学且循序渐进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四)制度保障学生内在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如果单纯依赖学生和教师个人的行为自觉,很多时候让教师和学生无从下手,不仅无法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更无法保障学风建设的效果。学校制度的健全完善可以指导教师如何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以及指导管理者如何监督和管理,让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队伍建设支撑学生内在潜力

一支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建设好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好的学生工作团队可以集结形成合力,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严谨的管理、科学的指导,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日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为学风建设的改善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推动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思想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同时这项工作也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00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而且要考虑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今时代是智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融合也是思政教育必要的手段,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空间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现在高校内常用的各类APP,比如易班、到梦空间等,都是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优质平台,要在学生聚集的地方形成思政教育的阵地,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是实施教育的平台。

(二)心理建设

心理建设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并行开展:一是要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开设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开展对学生工作队伍人员的心理指导和干预。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事务工作繁忙,许多教师都有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心理建设不仅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而且是工作本身的需求,适时地给予教师们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健康工作坊等活动,为辅导员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三)活动建设

高校可以依托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开展活动建设,以班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寓学于乐、寓学于思。大学生可以将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在各类活动中,与学生互动性最强、学生也最喜爱的活动是朋辈教育类的活动,通过宣传学业成绩优秀、社会实践丰富、科研活动突出、全面发展等类型学生的先进典型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鼓舞学生士气,为学生搭建与榜样面对面的机会,通过听取讲述和互动提问的方式,吸取先进典型的宝贵经验,提高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营造良好学风氛围。

(四)制度建设

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从学生工作角度,针对教师而言,可以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辅导员工作实施细则、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等;针对学生而言,可以制定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办法、评奖评优制度、晚自习制度、考试管理办法、课外科技活动实施管理办法等。此外,各部门的工作制度应有效融合、高效执行,不可出现两个制度同一事务两种说法的情况。制度的有效建立和科学实施,不仅保障师生学习、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使管理工作也变得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为学风建设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可靠保证。

(五)队伍建设

在学生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和管理,制定相关措施和制度,配齐配强这支队伍;打通辅导员职称评定渠道,保障这支队伍的人员有更好的延续性和持久性、尽可能减少往外流失,让辅导员能看到前进的方向和路径。还要强化学生工作队伍的领导力建设,优化决策模式和团队授权,加强团队执行评估,为学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学风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