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张丽华
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次次推进,对于历史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爱国情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课堂对话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升学生对话水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掌控。
对话是师生或者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历史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需要学生参与对话、参与表达。但是,在课堂互动中,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因为他们对很多历史问题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一些于学生而言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对话,让学生深入思考,实现课堂观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就应该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然后引出这个政治制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进行古今对比,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只言片语的回答中获得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情况。学生参与到课堂对话以后,不管对知识点的认知是否正确,都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一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条论述,如:我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第二……第三……以此模式进行论述。
虽然主观性问题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历史问题的分析也是百变不离其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分析学生表达的观点是否能够凝练主流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学生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原因、失败的原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等。对于评价类问题,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论述,但是还是要能够总结出最为切中要点的内容,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如果学生在评价时没有涉及这一要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重视事件的主体,发现运动失败的根源问题。
学生的学习需要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对于一些平时羞于表达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肯定能够支持他们不断地参与接下来的对话,营造活跃的历史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表现自己,分享观点。同时,教师也需要观察何种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并非只是关注课堂上表现较好的学生。
例如,在教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概述。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让班级几个活跃分子去回答,可以找班级中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点概述不全等。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肯定,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对话环节。对话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对话的不同环节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观察,教师才能够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基于课堂观察的历史课堂教学一定可以创设更加高效的历史学习课堂。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课堂观察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9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