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语学科竞争机制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成就感、团结和进取精神等综合素养。实践表明,合理、良性、多样的竞争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时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 竞争机制;主题语境;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赵玲莉(1986—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
“有比较才有进步。”巧妙地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教学中,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体验而不是负担。学生享受每一次竞争带来的积极体验,从而自觉定下学习目标,为赶超自我和竞争对手而自发地努力完善自己。竞争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将结合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学与实践,以生生竞争、分组竞争、自我竞争三种竞争方式阐述论证。
一、生生竞争
小学生心理波动活跃、不稳定;有求新、求奇的心理,对呆板的课堂不大感兴趣。结合以上特点,若采用竞争的办法,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一)“代币”有妙用
最常用的竞争方式,当数“代币法”,即把学生的表现用代币的增减来表示。代币用得好,可以强化学生的合理行为。
代币经常被用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与低年级学生约定,举手发言、坐姿端正、书写认真是三种优秀表现,每天为达成这些表现的学生贴上奖励贴纸,贴纸可用于兑换礼物。
中年级小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由于自律性较差,学生完成作业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默写,并和同桌互相检查。如在规定时间内两人都完成,各得两星奖励。这样一来,自习的半小时效率就会非常高,教师可以轻松地收齐作业。
对高年级小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竞争机制。教师可利用高年级小学生期待減免作业的特点,增强默写和抄写作业的激励性和趣味性。如连续三次全对,即可换一枚免默章,免默写一次;抄写作业连续五次全对,即可换一枚免做章,免抄写作业一次等。
(二)爱心“结对”共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对课堂竞争机制的研究和实践,笔者发现,对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渴望展示自己,基础较弱的学生往往对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帮三年级某个班级的每个英语“困难户”都找了个“师父”。“困难户”学生内心是非常渴望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给同学当“师父”,学生当然也非常乐意。班级共结6对对子,教师与学生约定,每月比一比哪位师父带的徒弟进步最大。几对师徒在该约定的激励下朝共同的目标努力,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爱心结对”的竞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当上了小老师,提高了自身素养;有的学生巩固了基础,实现了“双赢”。
二、分组竞争
比起个人竞争的得失,大部分学生更注重集体荣誉感,对团队的得失看得更重。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组织小组评比,开展竞赛。
(一)主题语境下的小组竞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英语课上,笔者一般将学生分成4组进行PK。在教每个单元时,笔者都将本单元要新授的单词、主题与当天的竞争机制紧密结合,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其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Unit 6 “Look at my balloon”时,将4个小组分别命名为pink、red、blue、green,比比哪一组得到的气球最多,多的一组取得胜利。学生会因为这样的竞争机制而被激励,踊跃回答问题。当学生因为表现好得到气球时,可以鼓励他们说:“You got a pink balloon. Great!” 最后,和学生数一数,说一说。这样,学生在主题语境下,学到的知识是灵活的,而非生搬硬套,这就是语言素养的累积过程。
交通工具、天气、动物、服装、数字等主题的学习,都可以置于主题语境中。结合主题语境分组竞争,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二)规范约束下的良性竞争
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课文表演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组表演,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没有良好的表演和竞争环境,一切都是空谈。
目前存在的三个误区是:台下学生自顾自地准备,不能认真观看表演;学生只顾举手表演,没叫到本小组就特别沮丧,不再认真观看表演;表演的小组音量、表情、站位、台词等表现不到位,只是过个“表演瘾”。分组竞争可以让这样的竞争变成良性竞争。教师可以让多组学生进行比赛,再请每组的学生依次评价其他各组的优点和缺点,并为其加上恰当的“星星数”作为奖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短剧表演的评价标准,还学会了聆听。这些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自我竞争
生生竞争、小组竞争,最后都是为了激励学生自我竞争。学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各方面的表现自然会越来越好。这是一种主动的、向上的力量,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而这种内驱力,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携手培养。据此,笔者探索出几种可行的家校联合的做法,以激发学生自我竞争的欲望。
(一)课前准备为保障
心理学强调,积极心理暗示对学生行为的支持,体现在英语学习中,就是要帮助学生理顺每一个学习的环节,如使用多样的、贴合学情的、有趣的预习方法。Unit 1 “I like dogs”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让学生收集学过和喜欢的动物、水果,用于课前的Brainstorming。Unit 7一课主题是“义卖”,可以让学生将家中闲置物品拿到班级进行义卖。总之,丰富多彩的课前活动,可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前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能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竞争力。
(二)课后巩固来提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的终极目标是运用。课后将英语语言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是巩固和提升语言学习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在Unit 5 “Our new home”课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向家人介绍,再写一写。又如,指导Unit 8 “Dreams”写话,学生在校完成后,鼓励其回家想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丰富词汇量和表达方法。
课后巩固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每天朗读打卡,讲故事、唱歌谣给父母听,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自我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生生竞争,教师可使用代币和结对子的方法,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分组竞争,建议结合主题语境开展,会促使学生学习高效而有趣味;自我竞争,需要家校共育,落实到每天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在开展竞争机制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引导,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恰当地采用竞争机制能助力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杜春.浅谈运用竞争机制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实效性[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0(1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