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亮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下槐镇中心学校 河北 平山 050400)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现在的课堂越发关注这个问题,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将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高效参与课堂,对课堂教学环节改革和优化,从而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
在数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之间、小组成员探讨分析,通过提出问题,进而发现矛盾,然后验证猜想,最终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习不在是简单机械的“传”与“受”,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释放孩子的思维想象力,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老师同学互动,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适时地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将更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何才能知道你们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呢?”我们教师组织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讨交流。生1:用一根绳子绕圆一周,然后把绳子拉直,在直尺上量出长度。生2:在圆形纸片上先定一个点,然后直接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得到它的周长。生3: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是一种方法,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种方法层面上,那书中画的圆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圆又怎样用滚动法、绕线法呢?生4: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确实需要探究出来?就这样,在小组探讨中,一系列疑问把学生引向更深一层次的思考。教师适当的进行点拨,进行实验。同学们再次带着问题与同伴进行猜想与验证。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系。在同一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探究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辨析,是为学生提供理解数学知识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题多解转化思想策略关键在于对数学题目中已知条件信息的不断提炼和萃取,是体现在用数学思维将已知条件信息转化,变换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思路和角度,锻炼学生进行类比的意识和善于总结的好习惯。例如: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第一种解法:直接设爸爸的体重是x kg。(1-8/15)x=35,最后算出x=75。如果继续让学生探究:小明的体重比爸爸体重轻8/15。是一种比较的算理。但进一步挖掘提炼就是这样:小明体重比爸爸体重轻8/15.就是小明的体重占爸爸的(1-8/15),这样就把“比”的问题转换成“占”的问题,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直接的知识,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与形互相转化、结合既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更是解题的重要方法,可以达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图形就可以找到数与形之间的对应联系,将枯燥的“数”的信息转化成图的形式,将清晰的逻辑关系展现到图形之中。通过钻研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都是借助直观的几何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概念。生动形象的图形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达到认识概念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章节时,为了加深学生们对倒数的认识,我们引入线段图和简易图形来进行辅助教学。由于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理解。例如,学生们在学习异分母加减法时,通过数形结合的办法,可以强化算法的算理,有助于对知识本质的把握。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习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同生活进行联系,基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产生关注点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的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入生活元素,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克与千克”的教学,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到商场调查物品净含量的数据,并感受轻重。课堂中,我们可以准备两袋糖,请学生判断他们的重量是不是一样的?很多学生会用手掂一掂,这样数学与生活进行了有效对接。老师继续问:“那么这两袋糖到底有多重,怎样才知道呢?”有的学生会提出看净含量。这样顺势进入新知学习,通过营造生活情境,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基于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使师生的交流更融洽,更有效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善于理解把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让教学策略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